
(编码与调制)
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啦!!!
在数据通信中,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而码元是构成数字信号的基本单元。理解信号如何通过不同的码元组合来表示数据,是掌握通信技术的关键。
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码元作为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其不同的编码方式直接影响着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那么,数据是如何通过编码与调制技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的呢?
本文将系统解析四种重要的转换方式: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帮助您深入理解数据通信的物理层基础。
让我们开始阅读正文,探索这些重要的通信技术原理。
信号时数据的具体表示形式,数据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为了传输的目的,都要转换成信号。
数字数据可通过数字发送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调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
同样,模拟数据可以通过 PCM 编码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也可通过放大器调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这样就形成了4种编码与调制方式:
数字数据编码用于基带传输中,即在基本不改变数字数据信号频率的情况下,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具体用什么样的数字信号表示 0 及用什么样的数字信号表示 1 ,就是所谓的编码。
编码的规则由多种,只要能有效区分 0 和 1 即可。常用的数字数据编码由以下几种:

上图展示的就是归零编码,在进行编码时,因为归零需要占用一部分带宽,所以传输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上图所示的就是非归零编码,相比于 RZ 编码,NRZ 编码不用归零,一个时钟全部用来传输数据,编码效率最高。但是 NRZ 编码的收发双方存在同步问题,为此需要双方都带有时钟线。

上图就是反向非归零编码,这里我是以高电平作为初始电平的例子来说明该编码。在反向非归零编码中,起始电平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取决于前一个比特结束时的电平状态,我们需要谨记一个核心:**跳 0 不跳 1**。
在 NRZI 的跳 0 不跳 1 这种编码逻辑下,跳变信号本身可作为一种通知机制。这种编码方式集成了前两种编码的优点,既能传输时钟信号,又能尽量不损失系统带宽。USB 2.0 的编码方式就是 NRZI 编码。

上图所示的就是曼彻斯特编码,我们需要注意该编码的跳变规则:下跳为 1 ,上跳为 0(或者相反)。
该跳变规则我们应该以电平的变化来加深理解:
这里可能会有朋友奇怪,那上图中的 11 所对应的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低电平,那按照电平跳变规则,它所表示的应该是 101 ,为什么实际表示的却是 11 呢?
实际上我们需要观察的电平变化应该是一个比特内的电平变化,如果用高电平表示 1 ,低电平表示 0 ,那么在曼彻斯特编码中,不同比特的电平变化为:
因此 11 所对应的电平变化应该是: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低电平。也就是说明两个比特之间是不存在电平变化,也就不存在低电平->高电平的电平变化。

上图所示的就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该编码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码元开始处的电平状态:
在码元中间的跳变表示的仅仅是时钟信号,这种编码逻辑使得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拥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其被广泛用于宽带高速网中。
该编码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采样、量化和编码,常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编码的 PCM 编码。
数字数据调制技术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分别对应于调制解调器的调制和解调过程。下面我们介绍四种数字调制方式:



为了实现传输的有效性,可能需要较高的频率。这种调制方式还可使用频分复用(FDM)技术,充分利用带宽资源。电话机和本地局交换机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模拟数据的编码方式。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一起系统学习了编码与调制这一数据通信领域的核心基础。现在让我们简要回顾本文的重点内容,并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建议。
📡 核心知识总结
💬 期待你的参与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
感谢阅读,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