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亚马逊确认将在全球企业部门裁减约1.4万名员工,这是继2023年裁掉2.7万人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组织调整。 亚马逊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在给员工的信中明确指出:“这一代AI是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它正让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创新。
亚马逊CEO则补充,裁员旨在打造一个“更精简、层级更少”的组织,以应对AI带来的快速变化。 翻译一下就是:那些负责信息传递、流程监控的中间管理层和职能岗位,正在被“优化”。
这不是孤例,也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场已经开始席卷全球白领的“中层塌陷”。
你可能就是其中一员:一家公司里勤勤恳恳的中层经理、项目主管,或是某个业务线的核心骨干。过去十年,你的价值体现在向上精准汇报、向下拆解任务、对内跨部门沟通。你就像组织的“腰”,承上启下。
但现在,你感觉“腰”快要被抽走了。
AI能在一分钟内生成比你花一天做的还精美的报表;智能协同工具能自动追踪任务进度;老板甚至可以直接向AI提问:“告诉我A项目目前最大的风险点是什么?”——而这个问题,过去常常是你价值的核心体现。
当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为了“更少层级”和“AI创新”而动刀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风暴已经来临。在这场结构性的巨变面前,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求生?今天,我们不贩卖焦虑,只谈出路。
一、认清现实:AI正在精准“拆解”哪些中层价值?
首先,我们必须冷静地剖析,AI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中基层员工的核心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而AI正在对这三类工作进行无情的“降本增效”。

1. 信息传递者(传话筒)
过去:你的价值在于收集、整理、提炼信息,然后上传下达。你是信息的中转站和翻译器。
现在:AI驱动的BI系统、智能仪表盘,可以直接打通从底层数据到高层决策的全链路。信息可以无损、实时地在组织内流动。老板不再需要你这个“二传手”,他可以直接看到最真实、最全面的赛场情况。
2. 任务监控者(监工)
过去:你负责分配任务、跟进进度、开会对齐、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你的存在保证了执行的确定性。
现在:以Jira、Asana为代表的协同工具,正在被AI超级增强。AI可以智能分配任务、预测延期风险、自动生成进度报告,甚至在发现问题时自动@相关人员。管理的“监督”职能被大大削弱。
3. 流程执行者(工具人)
过去:你熟练掌握公司内部的各种OA、CRM、ERP系统,是标准流程(SOP)最忠实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现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各类AI Agent,可以7x24小时不间断地执行所有标准化的流程操作,从录入发票到处理报销,比人类更快、更准、成本更低。
看明白了吗?如果你目前的核心价值,主要集中在这三个角色上,那么,警报已经拉响。AI作为终极的“效率工具”,其首要目标就是消除组织中所有因信息不透明、流程不自动化而产生的“摩擦成本”——而许多中基层岗位,恰恰就是这些“摩擦”的产物。
二、破局之路:从“被替代”到“不可替代”的三条进化路径
那么,我们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当然不。
AI能替代的是“职能”,但无法替代“价值”。当重复性、流程性的工作被剥离后,恰恰凸显了人类独有的、更高维度的价值。对于中基层员工来说,未来有三条清晰的进化路径,让你从一个“可被优化的成本”,变成一个“驱动增长的资产”。

路径一:成为“AI赋能的超级个体”
这条路的核心是:把AI当成你的外挂和杠杆,让自己一个人的产出,超越过去一个团队。
你需要做什么?
成为Prompt大师:精通向AI提问的艺术,让它成为你的研究员、文案、程序员和分析师。
成为工作流“编舞师”:学习使用Zapier、Make等自动化工具,将不同的AI应用串联起来,打造属于你自己的自动化工作流。比如,实现“当收到一封客户投诉邮件时,自动调用GPT分析问题、在CRM中创建任务、并生成一封安抚邮件初稿”。
拥抱AIGC工具:无论是写代码、做设计、剪视频还是市场营销,主动学习并使用该领域最前沿的AI工具,将你的创造和执行效率提升10倍。
你的新身份:你不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一人公司”。你依靠强大的AI工具,独立完成复杂的项目,交付卓越的结果。组织雇佣你,买的是你极致的个人生产力。
路径二:成为“懂业务的AI规划师”
这条路的核心是:利用你深厚的业务知识,成为AI技术与业务场景之间的“翻译官”和“架桥人”。
你需要做什么?
深入业务,挖掘痛点:AI公司懂技术,但他们不懂你的行业。你最清楚公司哪个环节效率低下,哪个流程亟待改善。你的价值在于,能准确地找到“可以用AI来解决的、最有价值的业务问题”。
学习AI的“产品思维”:你不需要会写算法,但你需要了解主流AI技术(如大模型、计算机视觉、推荐算法)的能力边界和应用逻辑。你需要能将业务问题,转化为一个AI可以理解和解决的“技术需求”。
推动AI项目落地:你能与技术团队有效沟通,协调资源,管理项目,并评估AI方案上线后的实际业务效果。你确保了AI的投入真正转化为了商业价值。
你的新身份:你是业务部门里的“AI产品经理”,或技术部门里的“行业专家”。你是连接技术与商业的稀缺人才,你的价值在于你的“复合型背景”。
路径三:成为“人本主义的团队赋能者”
这条路的核心是:当AI接管了“事”的管理,你将重心彻底转向“人”的激发。
你需要做什么?
从“监工”到“教练”:你的工作不再是检查员工的KPI,而是帮助他们成长,发掘他们的潜能,辅导他们更好地与AI协作。
营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在一个人人担心被替代的时代,你能创造一个让团队成员敢于尝试、敢于犯错、敢于提出疯狂想法的文化氛围。这是催生创新的土壤,是AI无法给予的。
成为“意义”的赋予者:AI可以布置任务,但无法点燃激情。你能清晰地阐述团队工作的愿景和意义,将一群使用AI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共同使命、有情感连接的战斗集体。
你的新身份:你是团队的“首席情绪官”和“首席文化官”。当硬技能可以被AI复制时,你提供的领导力、共情力和人文关怀,成为了最稀缺的软实力。
三、立即行动:从今天起,你可以做的三件事
看清了方向,下一步就是行动。不要等待,不要观望。
“AI化”你的一项日常工作:从你最熟悉、最重复的工作开始。无论是写周报、做会议纪要还是处理邮件,强制自己使用至少一个AI工具来完成。先“玩”起来,感受它的威力,克服你的恐惧。
在团队里发起一个“微型AI实验”:发现团队工作流中的一个痛点,主动研究有没有AI工具可以解决。带领一两个同事,做一个小范围的尝试。这不仅能让你积累经验,还能让你在组织内建立起“懂AI”的个人品牌。
投资10%的时间用于“非共识学习”:除了学习AI工具,更要花时间去学习那些AI难以企及的领域。比如,去读一本关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哲学或艺术史的书。因为,在AI让所有知识变得廉价的时代,你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框架,才是你最终的护城河!
写在最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一批旧角色,也必然会催生一批新角色。
从蒸汽机时代的马车夫,到信息时代的打字员,再到今天可能被AI取代的流程管理者,本质上,被淘汰的从来不是“人”,而是“某种固定的、可被标准化的工作模式”。
“中层塌陷”听起来可怕,但它也像一次地壳运动,震碎了僵化的板块,反而让深层的、真正有价值的矿藏得以显露。这些矿藏,就是人类的创造力、规划力、同理心和战略智慧。
未来,你的价值不再由你在组织架构图上的位置决定,而是由你连接资源、创造价值和激发他人的能力决定。
与其忧心忡忡地守着自己正在融化的“铁饭碗”,不如主动站到浪潮之巅,去学习、去进化、去成为那个驾驭AI的冲浪者。
这场变革,对悲观者是危机,对乐观者,则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点醒了你,请点个“赞”,并“转发”给你身边同样在思考未来的同事和朋友。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在这个征程中,我与各位一样,同是新时代的寻梦人,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进化吧!
本公众号聚焦实战,拆解最新的AI工具与商业案例。不讲空话,直接讲透如何解决实际业务问题、驱动公司业务成长。我们的目标:让您读到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案例,都能带来启发,拿来就能用。若您有意进一步探讨相关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以便我们更充分地沟通学习,一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