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忽略每一条告警,都是在拿用户做赌注

忽略每一条告警,都是在拿用户做赌注

原创
作者头像
不做虫子
发布2025-10-31 16:59:48
发布2025-10-31 16:59:48
9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软件系统思考软件系统思考

背景

在技术团队中,普遍存在“告警疲劳”现象:当告警频繁出现但通常没有引发严重问题时,工程师们会逐渐对告警变得麻木。这种心理现象有一个专业名称——警报疲劳综合征(Alarm Fatigue Syndrome)。

但每一个被忽略的告警,都是系统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求救。

小案例

来看一个“小告警引发大事故”的案例:

第一阶段:轻微异常(容易被忽略)

  • 现象:数据库连接数缓慢上升,从平时的50逐渐增加到80
  • 团队反应:“系统能自动回收连接,没必要立即处理,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抖动。”
  • 实际:这是连接泄漏的早期信号

第二阶段:量变到质变

  • 现象:在相同流量下,API响应时间从200ms增加到500ms
  • 团队反应:“可能是网络波动,再观察一下,网络抖动比较常见。”
  • 用户影响:部分用户开始感到卡顿

第三阶段:危机爆发

  • 现象:凌晨流量低谷时,数据库连接池突然耗尽
  • 团队反应:全员紧急上线,但恢复花费数小时
  • 用户影响:服务完全不可用,外网一片骂声

告警治理

从噪声到信号

1. 告警分类与优先级划分

将告警分为三个等级:

  • 紧急类(P0):立即影响用户体验,需要5分钟内响应,最好能在30分钟内解决
  • 重要类(P1):存在潜在风险,需2小时内分析并解决
  • 提示类(P2):属于优化机会,纳入常规迭代计划

2. 建立立体监控

什么是立体监控?简单说,就是不要只盯着某一个监控面,比如只看请求量和成功率,或者只关注CPU和内存。

要多维度、全方位地监控,关注多个指标面。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监控:

  • 基础设施层:CPU、内存、磁盘 I/O、网络带宽、数据库连接数
  • 业务层:GC 频率、API 接口的 QPS(每秒查询数)、慢 SQL
  • 应用层(核心业务指标):每分钟注册用户数、订单成交总额、支付成功率
  • 端到端用户体验层:页面加载时间、白屏率

3. 建立告警闭环机制

每一个告警都应该有明确的“出生-处理-消亡”流程。

4. 减少误报,提高信噪比

统计显示,超过 70% 的告警被忽略,主要原因是误报率太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告警质量:

  • 设置合理的阈值(避免只用静态阈值)
  • 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区分正常波动与真实异常
  • 定期回顾和优化告警规则

总之,如果觉得告警不合理,就应该主动优化,而不是直接忽略

构建敬畏告警的团队文化

在 Netflix、Amazon 等公司,告警响应不是可选项,而是工程师的核心职责。他们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告警文化:

  • 告警轮值制度:确保每条告警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 告警复盘机制:重大事件后不仅复盘故障本身,也要复盘告警响应过程
  • 告警质量指标:跟踪告警响应时间、误报率等关键指标

总结

技术管理的艺术不在于扑灭多少大火,而在于重视每一缕烟雾。

因为今天被忽略的每一缕烟雾,都可能变成明天无法控制的火灾。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背景
  • 小案例
  • 告警治理
    • 1. 告警分类与优先级划分
    • 2. 建立立体监控
    • 3. 建立告警闭环机制
    • 4. 减少误报,提高信噪比
  • 构建敬畏告警的团队文化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