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对话香港城市大学张泽松:AI时代教育“变天”?先抓核心能力|TVP专访

对话香港城市大学张泽松:AI时代教育“变天”?先抓核心能力|TVP专访

作者头像
TVP官方团队
发布2025-10-31 11:38:25
发布2025-10-31 11:38:25
42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腾讯云TVP腾讯云TVP

引言

点击查看专访正片精彩内容

当 AI 浪潮席卷教育领域,“教育即将发生剧变”的声音不断涌现。作为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计算机与电机工程系双聘教授,张泽松不仅深耕 AI 与教育交叉领域,还推动着港校与内地企业的合作,更见证着大湾区教育协同的萌芽。

在接受 TVP 团队采访时,这位同时推动学生创科创业的学者,没有空谈技术红利,反而反复强调要冷静:“AI 能让学生快速做出原型,但找对问题、选对工具、有解决决心,才是核心。”他透露,香港城市大学已联合腾讯云落地 AI 教育实践,从平台打通到空间改造,每一步都围绕人的能力培养展开,而 TVP 搭建的跨地域、跨领域交流网络,更让这些实践有了对接产业、走向国际的可能。

当谈及大湾区的教育机遇,张泽松用“万邦来华”形容未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里,港校的国际化场景与内地的产业资源能互补,这不是单点突破,而是要合力筑生态。”

以下是 TVP 同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张泽松的对谈实录,内容经编辑:

AI时代的能力重构:

年轻人到底要练就什么本事?

TVP 团队:现在很多人说 AI 会颠覆教育,您觉得 AI 对学生能力的影响,最核心的变化是什么?

张泽松:有两点很明显。一是有些技能会被弱化,比如碎片化的沟通——你跟 AI 说几句话,它大概能懂你的需求,这种“浅沟通”的场景越来越多;但反过来,深度沟通能力,比如在团队里清晰表达观点、协调目标的能力,反而要更加强化,因为 AI 没法替人建立信任、达成共识。

二是创造力的释放。AI 让想法落地的门槛变低了,学生想到一个点子,可能几小时就能做出基础原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高中生在特定领域的能力,说白了不比大学生、博士生弱。但要注意,能力强不强,不只是看能不能做,更要看有没有找到对的问题点、有没有选到合适的工具链、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这三点才是 AI 时代学生要抓的核心。

TVP 团队:那学校该怎么调整,才能帮学生培养这些能力?

张泽松:不能只盯着“教什么”,更要改“怎么教”。我们把教育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用 AI 做全流程创新,每个阶段都紧扣能力培养。

课前是“精准预习”,我们用 AI 做 10-15 分钟的短片,把知识点拆成小模块,学生不用花大量时间看长视频,能快速抓住重点;课中是“团体实践”,搞 Team-Based Learning (团队合作学习),让学生组队做项目——不是简单分工,而是要学会怎么建团队、怎么交付成果、怎么判断是否做到位,这是练沟通和协作;课后是“过程性考核”,不只是看考试分数,还要用 AI 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怎么用 AI 工具、最终做出了什么,这样才能全面评估能力。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开展Team-Based Learning

TVP 团队:这种变革会不会遇到阻力?

张泽松:肯定会,所以我们需要一张“协同线路图”,不是靠学校单打独斗。第一,大学要有政策决心;第二,老师要开放,不能怕改变;第三,家长也要理解,去拥抱 AI 时代的教育模式的改变。

而且不能急,要从小规模试点开始。比如先在计算机系推 AI 短片预习,跑通了再推广到其他院系,过程中积累案例——看到腾讯这样的企业来做交流活动,老师和学生都会更有信心,资源和参与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

携手腾讯云,共创AI教育“港式范本”

TVP 团队:香港城市大学和腾讯云的合作,具体在做哪些事?为什么选择腾讯云?

张泽松:合作聚焦在“让 AI 教育落地”,不是做概念。有三个核心方向:一是腾讯云将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助力香港城市大学优势学科 AI 应用与模型训练,推动科研突破;二是腾讯云将提供数字工具与智慧校园产品,让 AI 融入校园,提升教学管理服务能力;三是共建实战课程、开展实训项目,把产业经验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提升实战能力。

选择腾讯云,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普及率,几乎所有人都用微信,香港也已经有不少学生在使用腾讯会议,对接起来很顺;二是目标契合,香港城市大学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腾讯也有出海计划,双方都想做“国际化的 AI 教育”,这种共识让合作能走得远。

2025年9月30日,香港城市大学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大湾区机遇:

“万邦来华”会重现,关键在“拉动人”

TVP 团队:香港的 AI 教育有什么独特优势?

张泽松:最大的优势是“容易落地的国际化场景”。香港是多元文化城市,传统学校和国际学校各占一半,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他们遇到的问题、需要的 AI 工具,天然就符合全球需求,所以大湾区可以很好的互补——香港出国际化场景,内地出技术和资源,一起把 AI 教育做得更实。

TVP 团队:您提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这个区位优势怎么转化为教育机遇?

张泽松:长远来看,我很乐观,甚至觉得“万邦来华”的盛景会重现。唐朝时国家强,各国人才来中国;现在大湾区有产业、有高校、有政策,完全能吸引全球人才。

具体要做三步:第一步,先拉近高校和企业的距离,像我们跟腾讯云的合作,就是让学校的教育创新能对接产业需求,学生做的项目能落地;第二步,靠人拉动生态,当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常交流,学生能去企业实习,自然会吸引更多企业和学校加入,比如企业提供岗位,学校培养对口人才;第三步,借政策东风,香港特首最近公布了“大学城计划”,就是要推动高校、企业、政府协同,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不是港校或内地学校单独做,而是合力干。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让这些都很方便。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外籍学生来,不只是学技术,还要参与大湾区的教育创新,让这里成为全球 AI 教育的一个中心。

TVP 团队:您对香港 TVP 发展有什么寄语呢?

张泽松:TVP 能把香港和内地的行业大咖聚起来。我自己是 TVP 成员,看到里面有开源领域的专家、高校老师、企业领袖,大家分享动态,信息能快速流动。

更重要的是日常互动和合作交流,我们希望通过 TVP,推荐香港的高校老师、企业负责人加入,多搞线上分享、线下 workshop,让大家常碰常交流。最终还是要“拉动人”,让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做事,大湾区的教育协同才真的能成。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0-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云TVP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