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叫板LLM:AI大神杨立昆押注的“世界模型”,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叫板LLM:AI大神杨立昆押注的“世界模型”,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作者头像
数智转型架构师
发布2025-10-30 12:46:46
发布2025-10-30 12:46:46
400
举报

作为企业的IT从业者,我们可能是在这波AIGC浪潮中感受最复杂的一群人。一方面,我们为大语言模型(LLM)的强大能力感到兴奋,忙着研究各种LLMI、搭建内部知识库、探索AI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它的局限性有最清醒的认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幻觉)、缺乏真正的逻辑推理、无法理解物理世界的因果关系……

我们都清楚,今天的LLM,本质上是一个基于海量文本训练出来的“超级语言匹配器”或叫它统计学“鹦鹉”更合适。它能极大地提升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的效率,但在需要严谨推理和精准预测的核心业务场景中,我们总是不敢完全信任它。

那么,通往真正的、能为企业所用的强人工智能,只有LLM这一条路吗?

图灵奖得主、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有另一个答案。他近年来几乎在所有公开场合,都在“叫板”行业对LLM的过度狂热,并反复强调他所押注的另一条技术路线——世界模型(World Model)。

那么”世界模型“究竟是什么?它又凭什么被AI大神视作开启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钥匙?最关键的是,它到底能给我们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LLM给不了的、实实在在的价值?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企业数字化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了。

今天,我就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

一、白话”世界模型”:AI大脑里的“物理引擎”

在解释世界模型之前,请先思考一个问题:咱们人类智能的基石是什么?是会背诵各种诗词、名著吗?当然不是。

一个婴儿,即便一个字都不认识,也拥有强大的智能。他知道,手里的玩具松开会掉下去;他知道,躲在沙发后面的妈妈并没有消失;他知道,用力推积木,积木会倒。

这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直觉性理解,这种在脑海中对行为后果进行“预演”的能力,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世界模型”。

说白了,世界模型,就是AI在自己“大脑”里,构建的一个关于真实世界的、可交互的、动态模拟器。它就像一个“物理引擎”,包含了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底层逻辑,它包含:

物理常识: 比如重力、惯性等。

因果关系:它理解“因为A,所以B”,而不是仅仅从文本中学习到“A和B经常一起出现”。

行动规划:它能基于对环境的理解,在脑海中模拟不同行动路线,并选择最优解。

时空推理:它理解空间方位、时间先后,知道一个物体无法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这里指宏观世界)。

二、从“统计”到“推理”:世界模型与LLM的根本分歧

理解了世界模型是什么,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与LLM的根本区别。这不只是技术的迭代,而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

1. 学习方式不同:

LLM:像一个饱读诗书的文科生,通过“阅读”海量的静态文本数据,学习语言的模式和知识的关联。它是在“读万卷书”。

世界模型:像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实践者,通过“观察”和“互动”(比如在虚拟环境中训练机器人),学习世界的因果规律。它是在“行万里路”。

2. 核心能力不同:

LLM:核心能力是归纳和生成。它的强大在于能从已有数据中总结规律,并生成符合这些规律的新内容。它的思维是基于相关性。

世界模型:核心是推理和预测。它的强大在于能基于对世界规律的理解,对未曾发生过的情景进行推演。它的思维是基于因果性。

举个IT从业者能秒懂的例子:

你给LLM看一万份服务器宕机报告,它能帮你总结出“CPU占用率超过95%”和“服务无响应”这两个现象经常同时出现。但你问它“为什么”,它可能会给你一个基于文本统计的、看似合理的解释。

而一个拥有IT运维“世界模型”的AI,则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SRE工程师一样思考。它理解CPU、内存、网络IO之间的内在关系,它会推断:“CPU持续高位,可能是因为某个Java进程发生了Full GC,导致应用线程全部暂停,因此服务无响应。需要去检查一下JVM日志。”

LLM是“知其然”,而世界模型追求的是“知其所以然”。对于需要高度可靠性和逻辑严谨性的企业应用来说,后者更符合其需求。

三、世界模型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如果未来AI真的搭载了强大的世界模型,它会在哪些企业场景中,释放出LLM无法企及的巨大能量呢?下面我罗列几个可能出现的场景给大家:

场景一:智能制造——从“数字孪生”到“可预测的孪生体”

我们现在谈的数字孪生,更多是真实物理设备在数字世界中的一个“可视化镜像”,主要用于监控和展示。

而一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数字孪生,将是一个“可预测的孪生体”。它不仅仅是样子像,而是“物理定律”和“运行逻辑”都跟真实世界一样。

在这一场景下,你可以问LLM:“总结一下3号产线上周的所有报警记录。”

而对于世界模型就非常不同,你可以问它:“如果我把3号产线上A机器人的运行速度提高12%,同时将B传送带的负载增加20%,请模拟未来6个月内,整个产线的瓶颈会出现在哪里?C设备的故障率会增加多少?”

拥有世界模型能力的AI不再是你的数据分析员,而是你的”虚拟产线总工程师“。它可以在不影响实际生产的情况下,为你进行无数次成本几乎为零的“压力测试”和“优化实验”。(当然,现在基于机理模型的很多数字孪生系统也能实现这一效果,但前提是需要设置大量的规则定义,而具备世界模型的AI系统天生已经具备理解真实世界各种规则的能力)

场景二:供应链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推演”

现代供应链系统已经非常复杂,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LLM能做什么:它可以帮你分析全球新闻,告诉你:“某某海峡因为地缘政治风险,航运可能受阻。”

世界模型能做什么: 一个内嵌了全球物流、天气、地缘政治“世界模型”的AI,会成为一个“供应链沙盘推演大师”。当它监测到风险信号时,会自动在内部进行模拟:

“推演开始:模拟航道封锁72小时。”

“结果1:A路线船只将延迟15天,影响我们30%的欧洲订单,违约金风险为三百万。”

“结果2:切换到B路线(绕行好望角),成本增加10%,延迟8天,风险可控。”

“结论:已自动生成B路线切换预案,并测算出相应成本,请作决策。”

它能将“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从一个模糊的“风险提示”,量化成一个可决策的、有多种预案的行动方案。

场景三: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实现真正的“环境智能”

这是世界模型最直观的应用领域。自动驾驶汽车或工厂里的巡检机器人,不能只靠“识别”图像。

LLM:帮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指令,比如“去帮我拿一下桌上的扳手。”

世界模型:让机器人拥有“常识”。它“理解”桌子是实体,扳手是工具;它能“预测”到如果地面有油污,轮子可能会打滑;它能“规划”出一条最优路径,绕开动态的障碍物(比如走动的人)。它看到一个皮球滚到路上,会像人一样预测到后面可能有孩子,从而提前减速。

这种基于对物理世界深刻理解的智能,我们称之为“具身智能”,这是让机器人从“自动”走向“自主”的关键一步。

结论:LLM是副驾驶系统,而世界模型是成为“自动驾驶系统”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LLM的巨大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LLM和世界模型更可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LLM,更像一个能力极强的“副驾驶”。它能帮你处理海量信息、整理仪表盘、与你进行高效的语言交互。

而世界模型,它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在后台默默地构建对整个世界的理解,进行着千万次的模拟和推演,只为在关键时刻,帮你做出最理性的判断和最安全的决策。

作为企业数字化从业者,理解世界模型的重要性,能帮助我们更前瞻地规划未来的技术蓝图。我们今天积累的业务数据、流程知识、设备参数,未来可能不仅仅是用来训练某个问答机器人,而是用来构建我们企业自己独有的、高价值的“垂直领域世界模型”的基石。

那一天,AI将不再仅仅是我们的工具,而是真正成为能够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智能伙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最后,别忘了关注(公众号:数智转型架构师)、点赞,并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0-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智转型架构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