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喜怒哀乐,大脑如何“分工”感受?
——音乐情绪处理中的大脑偏侧化现象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大脑在处理不同情绪音乐时的偏侧化现象。通过科研实验发现,左半脑更倾向于处理喜悦、快速、大调的音乐,而右半脑则对表达恐惧与悲伤的、慢速、小调的音乐更为敏感。这种偏侧化处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大脑如何感知和解读音乐中的情感。
关键词:大脑偏侧化、音乐情绪、左半脑、右半脑、情绪处理、多模态音乐、音乐治疗、脑科学


大脑偏侧化处理音乐情绪的机制
大脑区域 | 音乐情绪 | 音乐特征 | 活跃程度 | 备注 |
|---|---|---|---|---|
左半脑 | 喜悦 | 快速、大调 | 高活跃 | 对积极情绪音乐敏感 |
右半脑 | 恐惧与悲伤 | 慢速、小调 | 高活跃 | 对消极情绪音乐敏感 |
左半脑 | 愤怒 | 中速、复杂旋律 | 中等活跃 | 可能受音乐复杂性影响 |
右半脑 | 平静 | 慢速、简单旋律 | 中等活跃 | 对简单、舒缓音乐有反应 |
左半脑 | 惊讶 | 突变旋律、不协和音 | 低活跃 | 对音乐变化较为迟钝 |
右半脑 | 厌恶 | 刺耳的旋律、噪音 | 低活跃 | 对不悦耳的音乐反应较弱 |
左半脑 | 总体感知 | 旋律、节奏的整体把握 | 高活跃 | 负责音乐的整体感知 |
右半脑 | 细节感知 | 音色、和声等细节把握 | 高活跃 | 对音乐细节更为敏感 |
关键点关系描述:


尽管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具体的机制仍然是研究的重点。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继续揭示音乐与情绪之间复杂关系的更多细节。
音乐对人类情绪的调控机制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关于音乐如何影响情绪的具体机制:
研究表明我们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大脑两侧纹状体腹部和左侧纹状体背部,左侧扣带前回以及左侧旁海马回会激活,这个时候往往会是有积极或者正性的情绪反应,而产生消极情绪或负性情绪,则会伴随着海马和杏仁核激活。

参考文献:
《音乐调式与速度诱发情绪的脑电和自主神经活动研究》,侯建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孙亚楠;刘源;南云,自然科学进展,2019.01
《音乐、心理与大脑》,张卫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
《音乐情绪感知的脑机制研究文献综述》,刘惠敏,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音乐诱发情绪测量及其影响因素》,于悦,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5),695-700.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