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诱导癌细胞衰老并延缓肿瘤生长 • 通过上调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表达,显著增强抗原递呈 • 激活巨噬细胞和交叉呈递的树突状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 • 是免疫监视和免疫编辑的关键执行者,缺乏IFN-γ信号的小鼠肿瘤发生率显著升高
• 上调PD-L1表达,可能削弱CD8+ T细胞效能 • 长时间暴露于IFN-γ可能诱导促肿瘤免疫程序或超进展

细胞因子 | 主要功能 | 抗肿瘤机制 | 临床/临床前挑战 |
|---|---|---|---|
IL-12 | 强力诱导IFN-γ,极化Th1细胞 | 通过IFN-γ间接激活NK细胞和T细胞 | 全身毒性大,需开发局部递送技术 |
I型干扰素 | 抗病毒,激活先天免疫 | 促进DC激活CD8+ T细胞;直接增强T细胞功能 | 副作用显著;作用具有双重性,可能促瘤或导致耐药 |
III型干扰素 | 黏膜屏障防御 | 上调MHC-I,增强T细胞浸润(初步证据) | 研究尚不充分,作用机制有待完全阐明 |
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 | 核心功能与目标细胞 | 主要临床/临床前挑战 | 治疗潜力/策略 |
|---|---|---|---|---|
IL-2 | 活化T细胞 | T细胞生长因子;促进CD8+ T和Tregs | 严重全身毒性;优先激活Tregs;疗效有限 | 用于过继细胞疗法;被新一代细胞因子取代 |
IL-15 | 髓系细胞等 | 通过反式呈递支持NK和CD8+ T细胞 | 显著毒性;肿瘤消退不足 | 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等联用;优化给药方式 |
IL-21 | 活化CD4+ T细胞等 | 促进NK和CD8+ T细胞,不扩增Tregs | 单药疗效有限;可能参与免疫不良反应 | 构建靶向融合蛋白;与其他疗法联合 |
IL-18 | 巨噬细胞等 | 强力激活NK细胞,诱导IFN-γ | 被内源性IL-18bp抑制 | 工程化变体(抗IL-18bp)显示出卓越前景 |
IL-33 | 上皮/基质细胞 | “警报素”,诱导Th2反应 | 作用具争议性,常为促瘤 | 尚不明确,可能高度依赖肿瘤类型/微环境 |
作用方面 | 核心功能/效应 | 对癌症的影响 |
|---|---|---|
对肿瘤细胞 | 早期抑制增殖;晚期促进EMT与转移 | 双重角色:早期抑癌,晚期促癌 |
对肿瘤微环境 | 激活基质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纤维化/硬化 | 形成物理屏障,促进免疫排斥 |
对CD8+ T细胞 | 抑制其向肿瘤部位的迁移与功能;但对于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生成是必需的 | 主要导致免疫抑制和功能受限 |
临床启示 | 临床前模型有效,但人体临床试验失败 | 表明其在人癌症中的整体作用可能是抑制肿瘤,使得单纯阻断策略复杂化 |
配体 | 主要受体 | 核心功能 | 复杂性/“另一面” |
|---|---|---|---|
FASL | FAS | 诱导凋亡:CD8+ 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之一;介导“旁观者杀伤”。 | - |
TRAIL | DR4/DR5 | 选择性诱导凋亡:旨在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 | 存在诱骗受体:DcR1(无信号,充当“海绵”);DcR2(诱导NF-κB,促生长),从而削弱或逆转其促凋亡效应。 |
TWEAK | TWEAKR | 在多数细胞中诱导凋亡。 | 在内皮细胞中诱导NF-κB,促进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促瘤。 |
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 | 核心功能与机制 | 在癌症中的总体作用 |
|---|---|---|---|
IL-27 | 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 | 1. 抑制Th17分化:限制炎症损伤。2. 诱导T细胞耗竭:直接促使CD8+ T细胞上调PD-1, LAG3, TIM3等耗竭标志物。3. 诱导IL-10产生:进一步放大抑制信号。 | 免疫抑制,限制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IL-10 | 主要为调节性T细胞 | 1. 广泛抑制大多数免疫细胞。2. 特异性激活记忆CD8+ T细胞:一个奇特的双重功能。 | 主要作用为免疫抑制,限制了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 |
IL-35 | 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B细胞 | 明确的免疫抑制功能。 | 促进肿瘤进展,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
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角色 | 核心功能 | 在癌症中的双重作用 |
|---|---|---|---|
IL-17 | Th17细胞 | 诱导炎症,招募中性粒细胞,增强屏障防御。 | 促瘤:在胰腺癌等中,驱动肿瘤促进性炎症,直接刺激癌变。抗瘤:在黑色素瘤等中,特定的Th17细胞能有效控制并清除肿瘤。 |
IL-23 | 抗原呈递细胞 | 主导Th17分化:是诱导和维持Th17细胞的关键细胞因子。 | 通常与促瘤环境相关,因为它驱动了可能产生促瘤因子(如IL-17, IL-22)的Th17反应。 |
IL-22 | Th17细胞 | 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促进屏障修复和存活(通过STAT3信号)。 | 主要促瘤:在已形成的癌症中,直接为肿瘤细胞提供生长和生存信号,类似于IL-6。 |
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 | 核心功能与机制 | 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与现状 |
|---|---|---|---|
IL-9 | Th9细胞 | 增强T细胞功能:作为T细胞的生长因子,有效增强T细胞的存活率和效应功能,从而间接抗肿瘤。 | 潜力在于增强T细胞免疫,但其直接治疗应用仍在探索中。 |
IL-24 | Th9细胞 |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如诱导凋亡、触发自噬)对多种恶性肿瘤产生直接细胞毒性,且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 极具吸引力的治疗靶点/药物。已有临床尝试(如瘤内注射IL-24腺病毒),显示出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激活免疫的迹象,但单药临床疗效目前有限,可能需要联合其他疗法。 |
细胞因子/因子 | 主要功能背景 | 在癌症中的潜在作用 | 角色性质 |
|---|---|---|---|
总体Th2反应 | 防御寄生虫、过敏反应 | 关联微弱,作用不明:与当前主流的Th1型免疫疗法不同,其在抗肿瘤中的价值未知。 | 中性/待研究 |
TSLP | 上皮细胞警报素,诱导Th2反应 | 早期抑癌:在肺和乳腺等部位,可激活免疫细胞阻止早期肿瘤癌变。 | 背景依赖 |
IL-4 | 经典Th2细胞因子 | 双重作用:可能维持CD8+ T细胞功能(抗瘤),也可能通过其他免疫细胞促进肿瘤发生(促瘤)。 | 争议性,双重性 |
其他Th2细胞因子(IL-5, IL-13) | 招募嗜酸粒等,参与过敏 | 可能促瘤:可能通过招募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在特定环境下创造促瘤环境。 | 倾向于促瘤 |
生长因子 | 主要生理功能 | 在癌症中的主要作用 | 临床用途与挑战 |
|---|---|---|---|
G-CSF | 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 | 被肿瘤利用,诱导骨髓产生大量髓系细胞,这些细胞在肿瘤中发挥免疫抑制和促生长作用。 | 广泛用于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但研究发现,它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可能更强地抑制T细胞,与免疫治疗联用需谨慎。 |
GM-CSF | 刺激单核/粒细胞产生(紧急时) | 许多癌细胞(尤其RAS突变)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大量产生,作为髓系细胞的存活因子,维持免疫抑制环境。 | 用于制造树突状细胞疫苗(未上市),也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
M-CSF | 巨噬细胞存活与维持的关键因子 | 巨噬细胞依赖M-CSF,与癌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成共生关系,促进肿瘤进展。 | 尝试用CSF1R抑制剂清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但因毒性大和其他髓系细胞代偿性增加而受阻。巨噬细胞重编程是更有前景的方向。 |
IL-3 | 刺激多种髓系细胞产生 | 在癌症中上调,但主要与IL3RA+造血肿瘤的生长相关。 | IL-3-白喉毒素偶联物已获批用于特定血液肿瘤。 |
FLT3L | 刺激树突状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产生 | 能显著增加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增强免疫治疗应答(临床前)。 | 因会刺激造血干细胞,全身性使用有引发白血病风险,系统性应用不安全。主要用于体外制造疫苗。 |
趋化因子 / 受体 | 招募的主要细胞 | 在癌症中的主要作用 | 临床意义/尝试 |
|---|---|---|---|
CXCL9,10,11 / CXCR3 | 活化的T细胞(特别是CD8+ T细胞) | 强效抗肿瘤:形成关键免疫招募轴,是IFN-γ效应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生效的核心机制。 | 与免疫治疗疗效正相关,是积极的生物标志物。 |
CCL17,22 / CCR4 | 调节性T细胞, Th2细胞 | 主要促肿瘤:将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s招募到肿瘤部位,抑制抗肿瘤免疫。 | 抗CCR4抗体可清除肿瘤Tregs,但在实体瘤中因同时清除有益的记忆T细胞而疗效受限;已获批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 |
CCL2 / CCR2 | 单核细胞 | 主要促肿瘤:招募的单核细胞在肿瘤中分化为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促进进展。 | CCR2拮抗剂在胰腺癌短期新辅助治疗中显示潜力(为手术创造机会),但在转移性 setting 中失败。长期使用因影响宿主防御而不可行。 |
CXCL8(IL-8),1,2 / CXCR1/2 | 中性粒细胞,髓系抑制细胞 | 主要促肿瘤:招募免疫抑制性髓系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与免疫治疗耐药相关。 | CXCR2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限制肿瘤进展的潜力。 |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