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搜索一款贷款软件,下载后却发现功能与描述不符?或是通过网页链接下载了一个看似熟悉的官方APP,结果刚注册就要求您转账缴费?
这些,很可能不是“系统错误”,而是精心设计的网络钓鱼骗局。近期,央视新闻曝光了多起仿冒APP诈骗案件,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高仿版APP,伪装成正规金融服务、政务平台甚至拍卖公司,诱导用户下载并填写个人信息、支付费用,最终造成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
作为守护网络安全的“哨兵”,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在此提醒广大用户:别让“李鬼”APP偷走您的信任与钱包。
一、“李鬼”APP长什么样?它们如何骗人?
所谓“李鬼”APP,是指仿冒正规应用的恶意程序。它们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图标、名称、界面与正版APP几乎一模一样;
多用于虚假投资、网贷、刷单返利、税务申报等场景;
常见话术包括:“账户冻结需解冻”“缴纳保证金才能提现”“资质审核收费”等;
一旦用户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验证码等信息,便落入骗子圈套。
就像湖北孝感的严女士,在网上看到收藏品拍卖信息后,被诱导下载名为“鉴物”的APP。表面看是香港知名拍卖公司的官方软件,实则为犯罪团伙定制的钓鱼程序。她先是小额试提现成功建立信任,随后被诱骗缴纳数万元“保证金”,最终发现账户无法提现,才意识到上当。
这类APP的核心目的,就是伪装成可信服务,实施网络钓鱼攻击。
二、技术揭秘:“李鬼”APP背后的三大套路
套路一:链接跳转+侧载安装
大多数“李鬼”APP并不在正规应用市场发布,而是通过网页链接或社交软件传播。用户点击后,会跳转至一个伪造的下载页面,引导用户“允许安装未知来源应用”。
技术解析:
这种绕过官方应用商店的行为称为“侧载”。由于脱离了平台审核机制,恶意APP更容易植入木马、窃取权限。例如,某些仿冒个税申报APP,仅用几张截图拼接界面,就能骗取用户身份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
反钓提示:非官方渠道下载的APP,一律视为高风险!
套路二:审核过关、上线后“变脸”——“热更新”陷阱
更狡猾的是,有些诈骗APP竟然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官方应用商店!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犯罪团伙在提交审核时,上传的是一个“干净”的正常APP,功能简单、无违规内容。一旦通过审核上架,他们就利用“热更新技术”远程替换核心模块,将原本合规的应用瞬间变成诈骗工具。
技术解析:
“热更新”本是开发者用于快速修复BUG的技术,但被黑产滥用后,可实现动态加载恶意代码,甚至更换整个后台服务。这种方式被称为“马甲APP”或“壳应用”,极具隐蔽性。
反钓提示:即使是官方商店下载的APP,也要关注其权限请求和行为异常。
套路三:服务器在境外,数据流向黑产链
技术人员追踪发现,正规APP的服务器通常部署在国内(如北京、上海等地),而仿冒APP收集的数据,往往被发送到境外IP地址,用于后续精准诈骗或倒卖个人信息。
技术解析:
这些钓鱼APP常内置Webview组件,加载远程网页作为主界面。当用户登录时,页面看似与官网一致,实则已连接至伪造服务器,形成“中间人攻击”。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在黑客监控之下。
反钓提示:若APP频繁弹出“网络异常”“请重新登录”等提示,可能是正在连接非法服务器。
三、您该怎么做?五条“防钓守则”请收好
作为普通用户,您也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请牢记以下五点:
(一)只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绝不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二)仔细核对APP名称、开发者信息和用户评价,注意细微差别(如“微信”变“微俤”);
(三)拒绝“先交钱”要求:正规平台不会以“解冻费”“保证金”“审核费”等名义收取费用;
(四)开启手机安全防护功能:如华为“应用锁”、小米“安全扫描”、苹果“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五)发现异常立即举报。
结语:清朗网络空间,人人都是守护者
“李鬼”APP的本质,是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社会工程学骗局。它利用人们对权威平台的信任,制造虚假安全感,最终实施精准钓鱼。
打击此类网络钓鱼,不仅需要技术手段升级和监管重拳出击,更需要每一位用户的积极参与。反钓工作组将持续关注并剖析最新网络钓鱼手法,做您指尖安全的“守护人”。让我们携手同行,让“李鬼”无处遁形。
案例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芦笛 张雅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