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软技术总监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荣
伙伴背景
中科软作为中国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的长期领军者,服务覆盖国内95%以上保险公司,并在政务、医疗等非保险领域实现业务高速增长,并拓展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覆盖保险、金融、政务的全场景数字化服务能力。
中科软与腾讯云强强联手,新一代保险行业应用软件与优秀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软件能力相结合,使保险客户核心系统日均保单处理能力提升至百万级,联合打造的“保险行业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和“保险行业一体化大数据解决方案”已在多家险企成果落地应用,支撑渠道交易并发量突破行业基准,实现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的实时互通,使交易处理、风险控制、经营分析全流程无缝连接。
这种“应用创新+基础架构”的双轮驱动模式,真正实现了保险核心系统从"稳态"到"敏态"的跨越式进化。
观点洞察
国产化的核心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通过创新填补“可用”到“好用”的鸿沟。未来三年的爆发点可能集中在三个方向:
分布式架构深度融合:通过云原生与分布式技术的结合,解决高并发、弹性扩展和容灾能力,尤其是在金融级场景下的技术可靠性。中科软与腾讯云联合打造的保险核心系统解决方案,已基于TDSQL的分布式能力实现单日亿级保单交易处理,验证了这一方向的潜力。
全栈式安全与信创适配能力:从硬件到数据库、中间件,再到应用层的全链路自主可控和等保合规。中科软与腾讯云联合研发的“保险数据安全沙箱”已在多家客户落地,保障敏感业务数据在国产化环境下的零泄漏。
智能化引擎驱动的降本增效:通过AI原生数据库能力(如腾讯云TDSQL)在智能索引、SQL审核、灾备决策等场景的深度应用,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
技术痛点
在寿险业务场景中,公司面临多方面的技术挑战:
支付流程与数据孤岛问题:小微企业客户对支付流程的敏捷性要求极高,但传统模式下需在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第三方支付平台间频繁切换,数据孤岛导致流程效率低下。
架构性能瓶颈:随着互联网渠道业务的快速增长,传统集中式架构难以支撑高并发交易(如营销活动瞬时流量激增),响应速度和故障恢复时间(RTO)存在明显瓶颈。
国产化替代需求:监管对信创的推进要求底层数据库具备国产化能力,但原有海外厂商产品迁移成本高,且与现有业务系统的兼容性存在风险。
Why Tencent:为什么选择腾讯云
腾讯云有个很打动人的理念叫"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说白了就是真的把合作伙伴当自己人,这种真心换真心的态度给我们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选择腾讯云的初衷是“技术互补、生态共赢”。具体考量包括:
技术领先性:腾讯云数据库(如TDSQL)的分布式架构、高可用设计及弹性扩展能力,完美适配保险行业海量数据与高并发场景。其内核级优化让我们在核心系统迁移中对性能瓶颈的突破远超预期。
金融级生态经验:腾讯云服务多家头部金融机构的案例经验,能精准满足保险行业对合规性、灾备级别(如RPO=0、RTO<30s)的严苛要求。
市场协同效应:腾讯云在泛金融市场的覆盖率,帮助中科软快速触达区域中小险企的云化需求,联合解决方案已落地超30家客户。
云原生创新匹配:腾讯云的Serverless数据库引擎与我们的微服务架构深度契合,开发迭代效率提升40%以上。
关键突破
技术背书突破:联合打造的‘寿险核心系统全栈云原生方案’通过中国信通院最高级别认证,成为保险业国产化替代标杆案例;
性能标杆突破:在2023年某万亿级保费规模的集团客户实战中,TDSQL支撑每秒超12万笔保单并发,交易耗时压减至86毫秒,刷新行业峰值纪录;
生态模式突破: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后续拓展泛金融领域客户提供标准化武器库。”
市场份额突破:联合推出的“保险核心系统云原生套件”已覆盖国内Top50险企中的41家,市场占有率从28%跃升至63%。
业务价值
腾讯云的“全局技术赋能包”让我们直呼“真香”:
TDSQL金融级分布式能力:白盒化适配我们的精算模型,单集群支撑万亿级保单数据,且实现跨区智能路由,硬件成本直降60%。
AI+DB融合工具链:如数据库自治服务DAS,自动优化慢查询,使核心交易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从800ms降至200ms,开发团队甚至调侃“DAS抢了DBA的饭碗”。
专项协同支持:腾讯云派驻保险行业的首席架构师与我们的团队“同吃同战”,联合拿下多个百万级订单,技术+业务双打模式堪称行业标杆。
与腾讯云合作后带来的效能与业务数据:
人效提升:数据库运维人力投入减少70%,新险种系统上线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45天。
业务增长:基于腾讯云底层支持的“云端快速理赔”方案,助力客户年均保费增长率超25%,其中健康险板块增速达140%。
成本优化:混合云架构使IT资源弹性利用率达85%,年基础设施成本节约约3000万元。
客户反馈最强烈的有两点:
一是‘运维从救火队变成观察者’——腾讯云TDSQL的智能运维体系将故障自愈率提升至95%,原先需要专职团队处理的性能调优、备份等问题,如今通过控制台即可分钟级响应;
二是‘成本可控,业务却更敢创新’——国产方案不仅兼容Oracle生态,独有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更帮助客户实现按需弹性扩展,使他们能够快速上线健康险智能定价、车险UBI动态费率等创新产品,技术枷锁的打破直接激活了业务想象力。
—— 中科软技术总监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荣
高光时刻
双方从牵手合作到方案落地,最短的一次是60天就完成了全流程的交付,
某新锐寿险公司数字化中台项目从需求对接到TDSQL全域上线仅用时两个月。这得益于双方联合制定的“标准化适配引擎”,腾讯云提供了预验证的保险行业模板。
2023年,某头部寿险公司年结期间,核心系统突遇流量洪峰,腾讯云团队与中科软工程师在36小时内联合完成TDSQL容器化节点的紧急扩容与流量重调度,并主动优化了同步机制防止数据漂移,最终保障年结零误差。过程中,腾讯云甚至调用尚未对外发布的容灾工具链支持我们,这种‘把客户风险当成自家风险’的共担意识,让我们看到超越商业契约的技术信仰与责任感。
去年11月,某头部寿险客户在“开门红”活动中突增10倍流量压力,核心交易系统面临崩溃风险。腾讯云团队 3小时内完成专家驻场 ,基于TDSQL的智能调度能力和在线扩容功能,连夜重构数据库读写分离策略,并针对核心账务表设计了“热点打散”方案。当天系统零故障承载了超千万级交易量。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腾讯云数据库首席架构师直接参与方案评审,从内核层优化了事务锁机制。这种“技术大佬下场+一线团队高效执行”的组合,让我们对合作的技术底气彻底放心。
这波稳了
某省分公司的核心系统迁移至TDSQL时,偶遇分布式事务一致性异常,导致凌晨批处理任务卡死。双方工程师紧急拉通10余人的“突击群”,腾讯云团队通过远程日志诊断工具 30分钟内定位到跨节点事务冲突问题,同步提供“熔断回滚+异步补偿”临时方案;中科软资深开发则连夜调整应用层事务边界设计。
这一夜,我们在腾讯云数据库控制台上看到两地三中心容灾配置被自动触发,保障了次日报价服务的准时恢复。这种“技术互补+责任共担”的配合,让我们突破了分布式改造最棘手的难关。
有一次联合开发会议上,双方团队为某保险客户紧急调试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案,因技术术语差异险些“鸡同鸭讲”。腾讯云工程师突然掏出其标志性的“企鹅公仔”放在服务器上,笑称:“从现在起,它不点头谁都不许说黑话!”气氛瞬间破冰。这只“首席调试官企鹅”后来成为双方联创团队的吉祥物,甚至被客户写进验收致谢函。技术较真与幽默感的结合,正是合作高效的秘诀。
在今年2月份新旧统信报送系统切换期间,一周时间内双方技术团队采用现场+远程的方式组成联合保障团队全程待命,实现了平稳过渡和零故障保障,最终,新系统不仅顺利完成当月所有报送任务,处理效率比旧系统提升了40%,这个案例的成功,充分展现了"腾讯云技术底座+中科软行业方案+客户业务需求"三方协同的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种合作模式,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最佳实践
未来展望
共研安全底座:联合开发“数据安全沙箱”,实现保单数据的动态脱敏与隐私计算,通过公安部等保四级+央行金融云认证。
双活多活架构:基于腾讯云全球数据中心的无感切换能力,支撑某客户在郑州暴雨灾害中业务零中断,获银保监会通报表扬。
合规前置设计:将腾讯云的GDPR、ISO27001等合规体系与保险行业监管规则(如偿二代)深度耦合,系统建设合规评审通过率从78%提升至100%。
中科软与腾讯云的合作,远不止于技术采购,而是从“生态共营”到“标准共创”的战略跃迁。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保险科技为核心,把腾讯云的原子能力转化为行业客户的生产力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