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文献分享--肿瘤引流淋巴结中TLR4依赖性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轴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文献分享--肿瘤引流淋巴结中TLR4依赖性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轴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原创
作者头像
追风少年i
发布2025-09-25 10:55:32
发布2025-09-25 10:55:32
1210
举报

作者,Evil Genius

今天我们分享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文献。

知识积累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既是抗肿瘤免疫启动的场所,也是转移灶形成的部位。

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更高的复发或转移风险。

初始CD8+ T细胞在淋巴结(LNs)中被激活后,迁移至肿瘤微环境,并通过树突状细胞(DC)的共刺激作用获得效应功能。

三阴性乳腺癌(TNBC)转移导致约70%的乳腺癌相关死亡,且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

淋巴结内存在高度有序的细胞网络,包括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等基质细胞,它们通过与T、B细胞相互作用启动有效免疫应答。在肿瘤背景下,这些基质细胞可被重编程以支持转移前微环境形成。

结果1、侵袭性TNBC小鼠模型的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存在PD-L1+单核细胞

结果2、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通过局部FRCs的细胞因子分泌重构细胞网络以支持PD-L1+单核细胞

scRNA-seq

该研究揭示,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的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被肿瘤源性TLR4信号激活,进而高表达趋化因子CCL2和CCL7。这构建了一个趋化梯度,通过CCL2/CCL7-CCR2轴将大量表达PD-L1的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招募至TDLNs。这些单核细胞在淋巴结内通过PD-L1和iNOS抑制T细胞功能,从而在肿瘤免疫应答的起始环节破坏抗肿瘤免疫,为远端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进一步发现,局部联合抑制TLR4和PD-1/PD-L1通路能有效阻断该过程,抑制转移,且TLR4信号特征与TNB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结果3、TDLNs中的TNBC来源单核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TDLNs中的TNBC来源单核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从scRNA-seq数据中提取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并依据特性注释亚群

单核细胞通常可转分化为巨噬细胞,伪时序分析结果证实存在多个中间态群体

4T1 TDLN来源的单核细胞(及程度较轻的67NR来源单核细胞)具有免疫抑制表型,可通过iNOS依赖性的一氧化氮(NO)产生途径抑制T细胞增殖与存活。

结果4、空间转录组学揭示TDLNs中存在免疫抑制性FRC-单核细胞微环境

10× Visium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结合免疫荧光(IF)

空间分析精确定位了明区生发中心B细胞、CD4+初始T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至预期解剖位置

IF实验进一步证实单核细胞、T细胞与FRCs的共定位,且这些空间微环境呈现高mMDSC特征评分。综上,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主要与TRCs、MedRCs及CD4+效应记忆T细胞共定位于4T1 TDLNs的髓质区和T细胞区,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结果5、TLR4配体在体外诱导FRCs中Ccl2和Ccl7的表达

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通过释放SAA1、FN1、S100A9等内源性TLR4配体,特异性激活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的TLR4信号通路。这种激活显著上调FRCs中趋化因子CCL2和CCL7的表达,进而通过CCL2/CCL7-CCR2轴诱导单核细胞向淋巴结迁移。机制上,TLR4小分子抑制剂TAK-242或MyD88抑制剂TJ-M2010可有效阻断该趋化因子表达及单核细胞招募过程。该发现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与淋巴结基质细胞之间的分子对话机制,阐明了TLR4信号通路在塑造免疫抑制性淋巴结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

结果6、协同靶向单核细胞与PD-1可减少肺转移

通过局部给药技术证实,靶向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的TLR4/MyD88信号通路(使用TAK-242或TJ-M2010抑制剂)可显著降低趋化因子CCL2/CCL7表达,减少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的招募。更重要的是,局部联合应用TLR4抑制剂与PD-1抗体不仅协同激活T细胞功能(增加CD8+效应记忆T细胞和CD4+活化记忆T细胞),更显著抑制远端肺转移灶形成。

结果7、在人类TNBC患者样本中,TDLNs呈现单核细胞数量增多及FRCs高表达CCL2的特征

仅转移性TNBC细胞系能诱导FRCs上调CCL2和CCL7表达。

在人类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样本中,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呈现出与小鼠模型一致的病理特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高表达趋化因子CCL2。单细胞测序分析显示,TNBC患者TDLNs中存在CCL2-CCR2配受体轴激活的FRC-单核细胞相互作用网络,其单核细胞表现出比骨髓来源细胞更强的免疫抑制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内源性TLR4配体特征(SAA1、FN1等)可作为基底样和E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标志物。

最后来看看方法

生活很好,有你更好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作者,Evil Genius
  • 今天我们分享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文献。
  • 知识积累
  •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既是抗肿瘤免疫启动的场所,也是转移灶形成的部位。
  • 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更高的复发或转移风险。
  • 初始CD8+ T细胞在淋巴结(LNs)中被激活后,迁移至肿瘤微环境,并通过树突状细胞(DC)的共刺激作用获得效应功能。
  • 三阴性乳腺癌(TNBC)转移导致约70%的乳腺癌相关死亡,且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
  • 淋巴结内存在高度有序的细胞网络,包括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等基质细胞,它们通过与T、B细胞相互作用启动有效免疫应答。在肿瘤背景下,这些基质细胞可被重编程以支持转移前微环境形成。
  • 结果1、侵袭性TNBC小鼠模型的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存在PD-L1+单核细胞
  • 结果2、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通过局部FRCs的细胞因子分泌重构细胞网络以支持PD-L1+单核细胞
  • scRNA-seq
  • 该研究揭示,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的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被肿瘤源性TLR4信号激活,进而高表达趋化因子CCL2和CCL7。这构建了一个趋化梯度,通过CCL2/CCL7-CCR2轴将大量表达PD-L1的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招募至TDLNs。这些单核细胞在淋巴结内通过PD-L1和iNOS抑制T细胞功能,从而在肿瘤免疫应答的起始环节破坏抗肿瘤免疫,为远端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进一步发现,局部联合抑制TLR4和PD-1/PD-L1通路能有效阻断该过程,抑制转移,且TLR4信号特征与TNB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 结果3、TDLNs中的TNBC来源单核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 TDLNs中的TNBC来源单核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 从scRNA-seq数据中提取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并依据特性注释亚群
  • 单核细胞通常可转分化为巨噬细胞,伪时序分析结果证实存在多个中间态群体
  • 4T1 TDLN来源的单核细胞(及程度较轻的67NR来源单核细胞)具有免疫抑制表型,可通过iNOS依赖性的一氧化氮(NO)产生途径抑制T细胞增殖与存活。
  • 结果4、空间转录组学揭示TDLNs中存在免疫抑制性FRC-单核细胞微环境
  • 10× Visium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结合免疫荧光(IF)
  • 空间分析精确定位了明区生发中心B细胞、CD4+初始T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至预期解剖位置
  • IF实验进一步证实单核细胞、T细胞与FRCs的共定位,且这些空间微环境呈现高mMDSC特征评分。综上,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主要与TRCs、MedRCs及CD4+效应记忆T细胞共定位于4T1 TDLNs的髓质区和T细胞区,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 结果5、TLR4配体在体外诱导FRCs中Ccl2和Ccl7的表达
  • 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通过释放SAA1、FN1、S100A9等内源性TLR4配体,特异性激活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的TLR4信号通路。这种激活显著上调FRCs中趋化因子CCL2和CCL7的表达,进而通过CCL2/CCL7-CCR2轴诱导单核细胞向淋巴结迁移。机制上,TLR4小分子抑制剂TAK-242或MyD88抑制剂TJ-M2010可有效阻断该趋化因子表达及单核细胞招募过程。该发现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与淋巴结基质细胞之间的分子对话机制,阐明了TLR4信号通路在塑造免疫抑制性淋巴结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
  • 结果6、协同靶向单核细胞与PD-1可减少肺转移
  • 通过局部给药技术证实,靶向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的TLR4/MyD88信号通路(使用TAK-242或TJ-M2010抑制剂)可显著降低趋化因子CCL2/CCL7表达,减少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的招募。更重要的是,局部联合应用TLR4抑制剂与PD-1抗体不仅协同激活T细胞功能(增加CD8+效应记忆T细胞和CD4+活化记忆T细胞),更显著抑制远端肺转移灶形成。
  • 结果7、在人类TNBC患者样本中,TDLNs呈现单核细胞数量增多及FRCs高表达CCL2的特征
  • 仅转移性TNBC细胞系能诱导FRCs上调CCL2和CCL7表达。
  • 在人类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样本中,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呈现出与小鼠模型一致的病理特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高表达趋化因子CCL2。单细胞测序分析显示,TNBC患者TDLNs中存在CCL2-CCR2配受体轴激活的FRC-单核细胞相互作用网络,其单核细胞表现出比骨髓来源细胞更强的免疫抑制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内源性TLR4配体特征(SAA1、FN1等)可作为基底样和E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标志物。
  • 最后来看看方法
  • 生活很好,有你更好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