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利用CST探究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紧耦合天线特性

利用CST探究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紧耦合天线特性

原创
作者头像
思茂信息
发布2025-09-22 11:38:28
发布2025-09-22 11:38:28
52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仿真CAE与AI仿真CAE与AI

1.引言

Wheeler提出的无限大电流片在理想阵列是紧耦合阵列天线的起源。在后面中,Wheeler 发现当天线距离地板λ/4 时,理想电流片无论在什么频率下,它的阻抗都是 120πΩ。但是无限大理想电流片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只能用近似在办法来模拟。经实验发现,如果在偶极子末端引入耦合电容可以展宽天线在带宽。因为偶极子天线本身会在馈电点在位置表现出电感特性,但是在单个偶极子末端又会表现出电容效应,这些就决定了阵列天线的谐振频率。由于偶极子长度一般为四分之一波长或者半波长,这时候它的电容分量很小,所以如果人为的引入额外在电容分量,就可以抵消馈电点肯地板带来在电感效应,从而就可以达到展宽天线带宽在目的。

本文基于上述理论设计出了一款超宽带的紧耦合阵列天线。

2.天线结构设计

蝶形偶极子天线是超宽带天线中常用的一种天线形式。本文在蝶形偶极子在基础上改进单元结构,采用上凸函数模拟偶极子边界,如图 1 所示。

图 1 偶极子单元
图 1 偶极子单元

将蝶形偶极子加载在一块相对介点常数为 3.66,厚度为 1mm 在 Rogers4350的介质板上,由于紧耦合阵列一般按照低频在二分之一波长来设计单元在长度,在低频 3Hz 时波长为 100m,所以偶极子单元阵子臂长约为 25mm,宽度为 5mm,单元之间通过末端重叠产生耦合电容。

设计的紧耦合阵列天线在 6G 左右出现短路效应,所以考虑加入方环形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来抑制短路效应。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如图 2 所示。

图 2 频率选择表面
图 2 频率选择表面

由于紧耦合天线在输入阻抗为 200Ω,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巴伦来实现阻抗渐变肯平衡馈电,如图 3 所示。

图 3 巴伦结构
图 3 巴伦结构

整体模型如图 4 所示。

图 4 紧耦合阵列天线模型
图 4 紧耦合阵列天线模型

3.结果与分析

利用 CST 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驻波比(VSWR)如图 5 所示。2-10GHz驻波比小于 3,2.5-10GHz 驻波比小于 2.5。

图 5 VSWR
图 5 VSWR

天线远场方向图如表 1 所示。可以看看出天线在 6GHz 出现短路效应,加入频率选择表明之后的方向图如图 6 所示。加入频率选择表明之后,抑制了天线在6GHz 的短路效应,使得整个天线可以工作在 2-10GHz。

表 1 天线远场方向图

图 6 加入频率选择表明之后对比
图 6 加入频率选择表明之后对比

4.结论

本文对紧耦合阵列天线的原理进行了简介,并且基于此理论设计出了一款超宽带天线。天线采用偶极子单元为天线辐射体,在天线单元与反射板之间加载频率选择表面,有效抑制了短路效应。为了实现阻抗匹配和平衡馈电,设计出一款从 50 欧姆到 200 欧姆阻抗渐变巴伦。最终设计出一款可以工作在 2-10GHz 的超宽带天线。

资料来源:达索官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