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用ChatGPT优化抓取策略:从规则设计到调试建议

用ChatGPT优化抓取策略:从规则设计到调试建议

原创
作者头像
jackcode
发布2025-09-17 10:26:40
发布2025-09-17 10:26:40
109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爬虫资料爬虫资料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爬虫代理
爬虫代理

开场白

做过爬虫项目的人大概都清楚,真正让人头疼的不是“发不出请求”,而是“发出了请求,却总觉得数据不稳定”。要么页面结构一夜之间改了,要么代理池突然死了一半,要么调度跑着跑着开始疯狂触发验证码。

这篇文章我想换个角度,把爬虫开发看成“侦探破案”。案件是什么?——拿到目标数据。线索是什么?——页面规则、代理策略、调试记录。本文会拆解我的一些思路,并给出代码示例(含代理配置),最后画一份“技术关系图谱”,方便大家把全局串起来。

关键数据指标

做侦探要先锁定嫌疑人,爬虫也是一样。你得先想清楚,哪些指标最能反映任务的健康度。

  • 成功率:HTTP 200 占比。结构改动、代理失效都能在这里反映出来。
  • 响应时间分布:p50、p90、p99。能看出慢页面和瓶颈点。
  • 防刷触发率:验证码、封禁页面的比例。这个直接和策略挂钩。
  • 代理可用率:哪个 IP 好用,哪个 IP 在拖后腿。
  • 数据质量:字段缺失率。很多时候页面请求都成功了,但字段提取错了。
  • 资源消耗:带宽和 CPU,方便评估要不要限流。

这些指标就像是“现场勘探”的证据,越早收集越好。

规则设计:别一头撞南墙

设计解析规则其实特别像“问案子证人”。有些证人很靠谱(比如 API),有些证人爱胡说八道(比如临时 className)。

我的经验是分三层:

  1. 优先 API 或 meta 标签:这些接口或标签很少会乱改。
  2. 再用 DOM 路径:尽量选稳定的 id 或 class,不要指望绝对路径。
  3. 兜底正则 / 模糊匹配:就像口供不准时的补充。

另外别忘了:

  • 显式等待 替代固定的 sleep(5)。等节点出来再走,才算靠谱。
  • 给字段设置两套提取方法,互相校验。就像有两个证人,防止口供跑偏。
  • 抽样人工检查。哪怕每天抽 0.1%,也能防止全量数据悄悄坏掉。

代理策略:穿好“伪装衣”

代理就是我们的“伪装衣”。穿得好,能在人群里消失;穿得差,一下就被盯出来。

关键点:

  • 用支持用户名/密码认证的代理池(比如爬虫代理)。
  • 定期给代理打分(延迟、失败率、匿名度),别一股脑乱用。
  • 不同任务用不同池子:大文件任务用带宽型,敏感页面用高匿名型。
  • 控制 IP 使用频率,别让同一个 IP 疯狂轰炸一个站点。

示例代码

示例一:requests + 代理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 requests_proxy_example.py
import requests
from requests.adapters import HTTPAdapter
from urllib3.util.retry import Retry

# ====== 代理配置(参考:亿牛云示例) ======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

proxy_url =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proxies = {
    "http": proxy_url,
    "https": proxy_url
}

# 配置重试逻辑
session = requests.Session()
retries = Retry(total=3, backoff_factor=0.5,
                status_forcelist=[429, 500, 502, 503, 504])
session.mount("http://", HTTPAdapter(max_retries=retries))
session.mount("https://", HTTPAdapter(max_retries=retries))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20.0 Safari/537.36"
}

def fetch_json(url):
    try:
        r = session.get(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5)
        r.raise_for_status()
        return r.json()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请求失败:", e)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fetch_json("https://httpbin.org/get"))

示例二:Playwright + 代理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 playwright_proxy_example.py
from playwright.sync_api import sync_playwright

# ====== 代理配置(参考:亿牛云示例) ======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

proxy_server = f"http://{PROXY_HOST}:{PROXY_PORT}"

def fetch_page(url):
    with sync_playwright() as p:
        browser = p.chromium.launch(
            proxy={"server": proxy_server, "username": PROXY_USER, "password": PROXY_PASS},
            headless=True
        )
        context = browser.new_context(
            user_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
        page = context.new_page()
        try:
            page.goto(url, wait_until="domcontentloaded")
            page.wait_for_selector("article, .post, #content", timeout=8000)
            return page.conten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访问失败:", e)
            return None
        finally:
            context.close()
            browser.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html = fetch_page("https://example.com")
    print("页面长度:", len(html) if html else "None")

演进思路:记录版本

  • v1.0:单线程,硬编码 UA,无代理。
  • v1.1:加重试,加日志,支持代理认证。
  • v2.0:引入代理池,多进程或异步抓取,采样校验。
  • v3.0:自适应调度(根据失败率动态调整),加监控报警。

(这里建议用 Mermaid 图或者画图软件,做一份演进关系图,团队讨论时很好用。)

技术关系图谱(简化版)

代码语言:plain
复制
采集调度 → 抓取引擎 → (代理池 + 解析器) → 数据清洗 → 存储
                         ↓
                     监控与QA

调试建议

  • 最小化失败用例:把失败请求的 URL、headers、返回体前 1k 字保存下来。
  • 先用 curl/httpie 复现:比代码调试快,能立刻看出是不是代理问题。
  • 代理诊断:定期访问 httpbin,验证 IP、UA 是否生效。
  • 降级机制:失败率高时降低并发,切换备用代理池。
  • 回归测试:每天小规模跑一遍,检测解析是否跑偏。

小结

采集方案重点:

  • 目标数据
  • 抓取规则
  • 代理池
  • 调试记录

只要你把指标盯紧、规则分层、代理养好、日志打全,哪怕目标网站天天变脸,你也能比较从容地应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开场白
  • 关键数据指标
  • 规则设计:别一头撞南墙
  • 代理策略:穿好“伪装衣”
  • 示例代码
    • 示例一:requests + 代理
    • 示例二:Playwright + 代理
  • 演进思路:记录版本
  • 技术关系图谱(简化版)
  • 调试建议
  • 小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