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做在线教育、数字医疗还是金融科技,哪家企业离得开用户数据?学员的学习进度、患者的诊疗记录、客户的信贷信息……这些数据一旦泄露或丢失,轻则面临监管重罚,重则导致业务停摆甚至法律纠纷。
你有没有想过,怎么系统性地守护这些数字资产?
数据安全中心正是为此而生——
它不是摆设,而是从数据流动的每个环节入手,制定加密策略、管控访问权限、留存操作日志。就像我们为某医院部署的安全体系,不仅实现了病历数据传输全程加密,还精准限制了医护人员的访问范围,任何异常操作立即告警。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说说数据安全。
很多人会想,数据安全不就是安装防火墙或杀毒软件吗?这有什么复杂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数据安全可不是安装防火墙或杀毒软件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数据安全涉及到管理制度、技术工具、组织架构和人员意识等多个维度。
简单来说,数据安全就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密性是指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完整性是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可用性则是确保授权用户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数据。
前面说了数据安全的定义,那么你可能会问,数据安全包括哪些?
根据我多年的实践,数据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这是基础工作,却最容易被忽视。
我一直强调,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同等级别的保护。企业应该将数据分为公开、内部、敏感和机密等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比如说,企业宣传稿可能属于公开数据,可对外发布;员工内部通讯录一般属于内部数据,需要限制访问范围;而客户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等属于敏感数据,必须加密存储并严格管控;核心技术专利、财务审计报告等则属于机密数据,仅限极少数授权人员访问。
说白了,就是确保只有合适的人才能在合适的时间访问合适的数据。这包括身份认证(证明你是你)、授权管理(确定你能做什么)和审计跟踪(记录你做了什么)。
我建议企业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即只授予员工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最低访问权限。
包括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比如企业数据库里的员工薪酬信息,经过加密后,即使服务器被入侵,别人拿到的也只是一堆无法识别的乱码;某上市公司就曾因内部文件传输未加密,导致并购方案遭竞争对手获取,最终不仅并购失败,股价更是单日暴跌超20%。FineDataLink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度,用于数据处理组件,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溯源,有效防止非法访问,保障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共享的高效性。
很多人直到数据丢失才意识到备份的重要性,我建议采用3-2-1备份策略:至少保存3份数据副本,使用2种不同存储介质,其中1份存放在异地。
举个例子:
某个电商企业,首先将订单数据实时同步到本地磁盘阵列(第1份),每日备份至磁带库(第2种介质),同时将关键数据加密后传输到相距600公里的异地数据中心(第1份异地副本),在2022年由于机房漏水导致主存储故障,他们仅用4小时就从异地备份中完整恢复了200TB业务数据,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在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上,我们可以用FineDataLink,它能帮企业自动备份和恢复数据,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这包括实时监测数据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成熟的企业应该部署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实现对安全事件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比如某银行部署SIEM系统后,成功检测到异常操作:总行某员工账号在凌晨2点试图批量下载客户征信报告。
系统立即触发警报并自动暂停该账号权限,调查发现是黑客通过钓鱼邮件获取了该员工凭证,由于发现的及时,银行成功阻止了5万条敏感数据泄露,整个过程从发现到处置用时不到10分钟。
从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共享到销毁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安全管理。
了解了数据安全包括哪些内容之后,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企业为什么必须重视数据安全?
1.合规性要求
根据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这种违规行为最高可处以全球年营业额4%的罚款,而国内的《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重要数据出境要安全评估,违规最高罚一千万。
比如去年某车企就因为擅自把国内用户数据传回海外总部,被网信办点名处罚,不仅乖乖交了罚款,还得停业整顿一个月。这还不算完,后续还要接受定期审计,每个季度都要额外投入几十万做合规改造。
2.经济损失
现在企业哪个环节离得开数据?
生产线靠数据调度,销售靠数据跟进,结算靠数据流转。
某制造厂今年遭遇勒索病毒,所有生产数据被加密锁死。生产线直接停摆超过三天,每天都损失200多万产值。
虽然最后恢复了数据,但延迟交付的违约金就赔了500多万,而且还有个重要客户因为断供直接转单了。
3.商业信誉
用户把数据交给你,就是把信任交给了你。
某知名电商平台去年发生数据泄露,超过200万的用户信息在黑市流通。虽然事后紧急补救,但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连续半年下跌,最惨淡时日均订单量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老客户流失率高达42%,新客户获取成本翻了两倍。
现在大家看到他们的广告都会先犹豫自己是信息是否保持私密,他们的数据是否安全。
你懂我意思吗?数据安全不是成本支出,而是必要的投资。它保护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企业的声誉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既然数据安全如此重要,企业具体应该从何入手?
基于我学习了数十家企业实施数据安全建设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个可操作的四步法:
做数据安全,最怕还没搞清状况就瞎干。
第一步得老老实实做评估,弄清楚企业到底有哪些数据、数据都存在哪儿、平时都是谁在访问。
我一般会建议企业做一次彻底的数据资产盘点:把数据流向图画明白,把关键数据和敏感数据标记出来。
比如,之前有家公司跳过这一步,结果后来发现财务系统的测试数据库居然没有设制权限,里面全是真实的客户银行账号,这样就导致客户的信息谁都能看到。
评估完了,就得制定适合企业的安全策略。它包括数据该咋分类分级、访问控制怎么做、哪些数据要加密、备份策略怎么定。
这时候要先抓住最要紧的:把密码策略和备份机制做实,比如强制用复杂密码、定期改密,核心数据每天自动备份。
规矩定了,还得有技术工具来落实。常见的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分段、多因素认证,还有防数据泄漏(DLP)和端点防护。
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没必要一口气全上。
我的经验是:优先做多因素认证和可靠备份,这两样投入不大,但能防住八成以上的安全问题。之前见过一个案例,公司装了最贵的DLP系统,却因为没开多因素认证,让人通过一个弱密码把数据库整体拖走了。
数据安全不是项目,是持久战。得建立常态化的监控和应急机制,定期做安全审计、渗透测试,还要持续培训员工。
我一般会建议企业至少每季度做一次演练,每年做一次全面风险评估。有时候真别心疼这点钱,有家企业两年没做渗透测试,后来被爆出漏洞,事后补救花的钱比之前做十次测试还多。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数据安全应该从最关键的业务和数据开始,先解决最紧迫的风险,再逐步完善。
数据安全的核心就是保密、完整、可用。
企业要想把数据安全做好,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安全文化,这些行动往往比购买昂贵的安全产品更有效。
最好是落实到现状评估、定制策略、技术实施和持续运维上,企业还得要意识到,数据安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所有人一同参与,共同维护和保证数据安全。你仔细想,是不是这个理?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