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写Verilog是否真的需要防御性编程才能保住饭碗?

写Verilog是否真的需要防御性编程才能保住饭碗?

作者头像
FPGA技术江湖
发布2025-09-11 19:36:39
发布2025-09-11 19:36:39
91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FPGA技术江湖FPGA技术江湖

前言

最近刷圈子时,发现很多人都在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Verilog 防御性编程。 有人说,这就是故意把代码写得天书一样,让公司看不懂,好保住自己的饭碗;也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既不专业,还可能坑到团队。 那么,防御性编程到底是职场护身符,还是自毁长城?真正的防御又该防什么?

也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积极交流与探讨,分享你对防御性编程的看法和实践经验。你的观点,或许能为他人带来新的启发!

为什么RTL不需要故意写难懂的代码

有些人所谓的“防御性编程”,是指故意把 Verilog 写得晦涩难懂,让别人看不懂,从而保住自己的岗位。乍看似乎能“保护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这样做不仅没必要,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Verilog 的语言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故意复杂化”

Verilog 是并行硬件描述语言,不同于 C/Python 这种线性流程语言。它的设计本就要求清晰的时序逻辑与结构划分。 如果你为了让别人看不懂而刻意绕弯子、压缩写法、乱用语法,几天后你自己也可能看不懂。硬件项目的开发周期往往是几个月到几年,维护和迭代的时间比首次实现要长得多,这种写法会成为团队和你自己最大的绊脚石。

假设你写了一个状态机,用S0、S1、S2代替IDLE、READ、WRITE这样的语义化命名,过了一个月,你自己都要翻代码查仿真才能想起S1是“读状态”还是“写状态”,更别说团队其他人了。

RTL代码并不是核心价值

在健康的团队协作中,接口文档、时序图、寄存器定义、仿真用例等才是知识的核心载体。 文档健全的情况下,无论是你、我,还是其他工程师,都能在合理时间内重构或替换代码。 靠“没人能读懂我的代码”保住饭碗,本质上是把自己从团队的技术核心降格为代码维护员

这会破坏团队信任与职业声誉

同事和领导会逐渐发现你的代码难以维护,这会让你成为瓶颈,甚至被排除在关键项目之外。

招聘、跳槽时,口碑和背调很可能因为这种“个人主义写法”受损。

在芯片设计领域,职业信誉比代码复杂度更重要。

“防御性写法”对公司和项目的成本极高

  • • 验证团队覆盖率下降、bug 隐蔽性增强 → 测试成本和项目延迟风险上升
  • • 新人上手周期拉长 → 团队生产力下降
  • • 维护成本长期攀升 → 项目生命周期缩短

最终可能的结果:公司宁可重构,也不会一直依赖这种代码,更不会一直依赖你。

真正的防御性编程是什么?

如果刻意写让人看不懂的代码是一条死路,那么,真正意义上的防御性编程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真正的护城河

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那几百行 RTL 代码,而是你对整个系统背后的业务逻辑、协议细节、算法原理的深度理解。

代码只是结果,是把想法落地的“外壳”; 而护城河在于,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不同方案之间的取舍依据、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设计选择在业务目标和硬件约束之间的平衡。

  • 业务理解 让你在需求变化时依旧能快速抓住核心,不会在无关细节里迷失;
  • 协议理解 让你能读懂、拆解并实现复杂的接口标准,知道哪些地方可裁剪,哪些地方必须严格遵循;
  • 算法理解 让你不仅能复现功能,还能在性能、功耗、面积等指标之间做优化,甚至提出超越需求的解决方案。

这些能力不是一眼能抄走的,也不能靠“看代码”学到,它们是多年项目经验、踩坑记录、技术积累和反复思考沉淀下来的成果。 一个人如果缺少这些积累,即便拿到你的源码,也很难快速复用,更谈不上超越。

所以,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把代码藏得别人看不懂,而是让别人即便看懂了,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替代你在系统架构和关键决策上的价值。

防御性编程

真正的防御性编程不是防别人,是防未来的自己和系统的未知风险。 它的价值在于:让别人维护起来不踩雷;让自己 N 个月后回来看也能快速上手;让系统在变动、扩展、故障时依旧稳定。

1. 接口防御
  • • 输入信号做范围检查、合法性判断,防止非法输入传播到内部逻辑。
  • • 对跨时钟域信号加同步(CDC),避免亚稳态。
  • • 在仿真中对输入写assert/assume来限制和监控。
2. 状态机防御
  • • 状态机默认分支(default/others)不要留空,遇到非法状态时回到安全态。
  • • 对状态转移条件做冗余保护,避免组合条件遗漏。
  • • 对关键状态机使用枚举类型(enum)+编码约束,避免综合器优化出不可预期的编码。
3. 时序防御
  • • 为重要路径加 pipeline 余量,防止未来加功能时时序崩溃。
  • • 使用明确的时钟和复位策略(同步/异步)并统一风格。
4. 可维护性防御
  • • 命名规范且语义清晰(避免魔法数字和无意义命名)。
  • • 复杂逻辑拆成小模块,小模块有单元仿真。
  • • 保留必要的设计文档、时序图、寄存器表,方便后人(包括自己)维护。
5. 调试防御
  • • 关键路径留 debug 信号,方便后期波形分析。
  • • 在仿真 testbench 中覆盖 corner case,避免只验证“正常路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8-1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FPGA技术江湖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前言
    • 为什么RTL不需要故意写难懂的代码
      • Verilog 的语言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故意复杂化”
      • RTL代码并不是核心价值
      • 这会破坏团队信任与职业声誉
      • “防御性写法”对公司和项目的成本极高
    • 真正的防御性编程是什么?
      • 真正的护城河
      • 防御性编程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