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新启航】白光干涉仪在 IC 芯片光刻后的 3D 轮廓测量

【新启航】白光干涉仪在 IC 芯片光刻后的 3D 轮廓测量

原创
作者头像
SYNCON新启航
发布2025-09-10 15:21:07
发布2025-09-10 15:21:07
410
举报

引言

IC 芯片光刻后形成的三维图形(如栅极、互联线、接触孔等)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中间产物,其线宽、高度、侧壁倾角等参数直接决定器件的电学性能与良率。这些图形通常为纳米至微米级结构(线宽 10nm-1μm,高度 50nm-2μm),传统测量方法中,扫描电镜虽能提供高分辨率线宽数据,但无法直接获取三维高度信息;原子力显微镜精度高但测量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大面积工艺均匀性评估需求。白光干涉仪凭借非接触、高精度、三维轮廓重构的特性,成为光刻后 3D 轮廓测量的核心工具,为曝光剂量优化、光刻胶性能评估等工艺改进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IC 芯片光刻后测量的核心需求

IC 芯片光刻后测量需满足三项关键指标:一是多参数同步表征,需同时获取关键尺寸(CD)、高度、侧壁角度、边缘粗糙度(LER)等参数,其中 CD 测量误差需 <±1%,高度测量精度 <±2nm;二是工艺窗口监控,需通过轮廓参数反映光刻胶的曝光灵敏度(曝光剂量与图形高度的线性度)、显影均匀性(同一芯片的高度偏差需 < 5%);三是无损快速检测,单晶圆测量时间需 <8 分钟,且不能因测量导致光刻胶二次曝光或结构损伤(尤其对高宽比> 3 的细线条)。

接触式测量易造成图形坍塌,光学显微镜仅能提供二维投影尺寸,均无法满足需求。白光干涉仪的技术特性恰好适配这些测量难点。

白光干涉仪的技术适配性

高精度三维参数提取能力

白光干涉仪的垂直分辨率达 0.1nm,横向分辨率 0.3μm,通过垂直扫描干涉(VSI)模式可重建光刻图形的完整三维形貌。其采用的相位解包裹算法能精准区分光刻胶与衬底界面,计算图形高度(重复性误差 < 1nm);通过亚像素边缘检测技术提取不同高度处的 CD 值(如顶部 CD、50% 高度 CD),并计算侧壁倾角(精度 ±0.3°)。例如,对 100nm 高的栅极图形,可清晰识别顶部与底部 5nm 的 CD 差异,满足 7nm 及以上制程的严苛管控要求。

材料与工艺兼容性

针对光刻胶对紫外光的敏感性,白光干涉仪可采用 400-500nm 波段的可见光光源,避免二次曝光。其非接触测量模式不会对柔软的光刻胶表面造成物理损伤,尤其适合正性光刻胶(显影后图形易破损)的测量。通过调整光源强度(10-30mW)和积分时间(5-20ms),可适配不同厚度(50nm-2μm)光刻胶的反射特性,确保信号信噪比 > 30dB。

大面积均匀性分析

通过拼接扫描技术,白光干涉仪可在 6 分钟内完成 12 英寸晶圆上 5mm×5mm 区域的测量,覆盖数千个光刻图形单元。结合自动化分析软件,能生成 CD、高度的空间分布热力图,直观呈现曝光场边缘与中心的参数差异(如边缘 CD 比中心大 3%)。支持多批次晶圆的参数对比,为光刻胶涂覆厚度稳定性(标准差 < 3%)、曝光焦距偏差等工艺问题诊断提供数据依据。

具体测量流程与关键技术

测量系统配置

需配备高数值孔径物镜(NA=0.95)以提升横向分辨率,同时采用长工作距离设计(≥10mm)适配晶圆厚度;光源选用窄带可见光(450nm),避免光刻胶感光;Z 向扫描范围≥5μm,步长 0.5nm 以捕捉纳米级高度变化。测量前用标准光刻样板(含 50nm 台阶、100nm 线宽)校准,确保尺寸偏差 < 0.5nm。

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

晶圆经真空吸附固定在防震载物台后,系统通过 Mark 点定位至目标芯片区域,扫描获取三维干涉数据。数据处理包括三步:一是图形分割,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区分有效图形与背景噪声;二是参数计算,提取 CD、高度、侧壁角度、LER 等参数,生成轮廓线图;三是工艺判据,与光刻工艺标准比对,标记超差参数(如 CD 偏差 > 2% 的区域)。

典型应用案例

在 5nm 逻辑芯片的栅极光刻测量中,白光干涉仪检测出某曝光场的 CD 均匀性达 3.5%(标准 < 2%),高度标准差 5nm(标准 < 3nm),追溯为曝光剂量分布不均所致,调整光源强度后均匀性提升至 1.8%。在 DRAM 接触孔测量中,通过三维轮廓发现孔口圆角半径超差(设计值 50nm,实测 65nm),导致后续金属填充不良,优化显影时间后圆角半径恢复至 48nm。

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超薄光刻胶的信号提取

对厚度 < 50nm 的光刻胶图形,反射信号弱且易受衬底干扰。采用锁相放大技术可提升信噪比 20 倍,结合薄膜干涉校正算法,将高度测量误差控制在 1nm 以内。

高陡度侧壁的测量

当侧壁倾角 > 88° 时,反射信号衰减导致角度计算偏差。通过多角度照明(±15°)和三维建模算法,可完整重建侧壁轮廓,倾角测量精度提升至 ±0.2°,满足蚀刻转移工艺对侧壁角度的严苛要求(偏差 < 0.5°)。

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纳米级测量全域解决方案​

突破传统局限,定义测量新范式!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凭借创新技术,一机解锁纳米级全场景测量,重新诠释精密测量的高效精密。

三大核心技术革新​

1)智能操作革命:告别传统白光干涉仪复杂操作流程,一键智能聚焦扫描功能,轻松实现亚纳米精度测量,且重复性表现卓越,让精密测量触手可及。​

2)超大视野 + 超高精度:搭载 0.6 倍镜头,拥有 15mm 单幅超大视野,结合 0.1nm 级测量精度,既能满足纳米级微观结构的精细检测,又能无缝完成 8 寸晶圆 FULL MAPPING 扫描,实现大视野与高精度的完美融合。​

3)动态测量新维度:可集成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打破静态测量边界,实现 “动态” 3D 轮廓测量,为复杂工况下的测量需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实测验证硬核实力​

1)硅片表面粗糙度检测:凭借优于 1nm 的超高分辨率,精准捕捉硅片表面微观起伏,实测粗糙度 Ra 值低至 0.7nm,为半导体制造品质把控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以上数据为新启航实测结果)

有机油膜厚度扫描:毫米级超大视野,轻松覆盖 5nm 级有机油膜,实现全区域高精度厚度检测,助力润滑材料研发与质量检测。​

高深宽比结构测量:面对深蚀刻工艺形成的深槽结构,展现强大测量能力,精准获取槽深、槽宽数据,解决行业测量难题。​

分层膜厚无损检测:采用非接触、非破坏测量方式,对多层薄膜进行 3D 形貌重构,精准分析各层膜厚分布,为薄膜材料研究提供无损检测新方案。​

新启航半导体,专业提供综合光学3D测量解决方案!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