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工业品供应链数据监测:从慧聪网采购需求说起

工业品供应链数据监测:从慧聪网采购需求说起

原创
作者头像
jackcode
发布2025-09-04 10:42:04
发布2025-09-04 10:42:04
93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爬虫资料爬虫资料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爬虫代理
爬虫代理

最近跟几个做制造业的朋友聊,他们普遍关心一个问题:下游的采购需求波动怎么追踪?

很多公司习惯看行业报告,但问题是——数据往往滞后。实际上,像慧聪网这样的 B2B 工业品平台,每天都有企业发布采购需求,如果能把这些信息持续抓下来,就能更快感知市场动向。

不过,直接去抓取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平台有访问频率限制、页面结构变化、反爬机制等等。如果流程不可控,就容易出现一会能采,一会被封,甚至采到一堆“空壳数据”的情况。

数据抓取和“物流调度”的相似之处

我更喜欢把它比作物流:

  • 企业的采购需求 = 一批批货物
  • 平台页面 = 仓库
  • 爬虫请求 = 卡车
  • 代理 IP = 临时通行证

如果没有调度系统,车队可能走错路、堵在路口,甚至被交警拦下。那怎么让这条“数据运输线”更顺畅呢?

在慧聪网看什么数据?

慧聪网的采购版块里,能看到不少关键信息:

  • 采购标题:比如“采购10吨螺纹钢”
  • 数量:采购规模大小
  • 公司名称:需求方是谁
  • 时间:需求发布时间

这些信息拼起来,就能看到:哪个行业近期需求活跃?哪些地区在放量采购?甚至能推测出某些行业的景气度变化。

一个可操作的采集示例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在采集过程中加入爬虫代理、间隔和重试,让流程稳一点。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mport requests
import time
from lxml import etree

# ====== 代理配置(示例:亿牛云) ======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

proxies = {
    "http":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https":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

# 请求函数:加了重试和延迟,避免过快访问
def fetch(url, retries=3, delay=2):
    for i in range(retries):
        try:
            r = requests.get(url,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
            if r.status_code == 200:
                return r.tex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请求失败 {i+1}/{retries}:{e}")
            time.sleep(delay)
    return None

# 页面解析:提取采购需求
def parse(html):
    tree = etree.HTML(html)
    data = []
    for item in tree.xpath("//div[@class='purchase-item']"):
        d = {
            "title": item.xpath(".//h3/text()")[0],
            "quantity": item.xpath(".//span[@class='num']/text()")[0],
            "company": item.xpath(".//span[@class='company']/text()")[0],
            "date": item.xpath(".//span[@class='time']/text()")[0],
        }
        data.append(d)
    return data

# 运行示例:采集前3页
url_template = "https://b2b.hc360.com/supply/purchase.html?page={}"
for p in range(1, 4):
    html = fetch(url_template.format(p))
    if not html:
        print(f"第 {p} 页没采到,跳过")
        continue
    result = parse(html)
    for r in result:
        print(f"[{r['date']}] {r['company']} - {r['title']} (数量: {r['quantity']})")
    time.sleep(3)  # 再加一层延迟

这段代码的思路比较简单:

  • 代理 IP:避免访问次数太多直接被限制。
  • 重试机制:网络波动时还能继续。
  • 延迟访问:模拟“正常用户”的操作节奏。
  • 解析目标字段:只拿采购需求的关键信息,避免数据冗余。

总结

工业品供应链的监测,本质上是把一条条零散的需求信息串起来,变成有方向的信号。而抓取过程是否可控,就决定了你能不能长期、稳定地拿到这些信号。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数据抓取和“物流调度”的相似之处
  • 在慧聪网看什么数据?
  • 一个可操作的采集示例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