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Z 141-2004《军用软件测试指南》中定义的测试方法体系具有鲜明的军工行业特色,其核心是通过分层分类的测试策略实现软件质量的全维度验证。
以下从静态测试、动态测试、专项测试三个维度,结合军工场景典型实践,详细展开测试方法的技术细节:
一、静态测试方法体系
(一)代码审查技术
(二)静态分析技术
二、动态测试方法体系
(一)黑盒测试技术
(二)白盒测试技术
(三)灰盒测试技术
三、专项测试技术
(一)可靠性测试
(二)安全性测试
四、测试工具链配置
测试阶段 | 工具类型 | 典型工具 | 军工应用场景 |
---|---|---|---|
静态测试 | 代码审查 | CodeCollaborator、SonarQube | 多人协同代码审查 |
接口测试 | Postman | 检测接口安全性 | |
静态分析 | Coverity、Fortify、Testbed | 检测内存泄漏、并发缺陷 | |
动态测试 | 自动化测试框架 | Robot Framework、PyTest | 回归测试用例自动化执行 |
性能测试 | LoadRunner、JMeter | 指挥控制系统负载压力测试 | |
专项测试 | 故障注入 | fault Injection Framework (FIF) | 硬件在环(HIL)环境故障模拟 |
形式化验证 | UPPAAL、TLA+ | 实时调度算法正确性证明 |
五、军工场景实施要点
六、典型问题案例
总结
GJB/Z 141-2004的测试方法体系强调"预防为主、验证为辅",通过静态测试消除代码级缺陷,动态测试验证系统级行为,专项测试攻克军工特有场景问题。实施时需结合DO-178C(航空)、GJB 5000A(软件研制能力)等标准,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测试体系。对于具体项目,建议参考《GJB/Z 141-2004测试用例设计模板》(需保密获取)进行方法落地。
相关内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