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辰辉创聚生物】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毕赤酵母蛋白表达系统全解析

【辰辉创聚生物】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毕赤酵母蛋白表达系统全解析

原创
作者头像
辰辉创聚生物
发布2025-09-03 13:01:40
发布2025-09-03 13:01:40
910
举报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又称 Komagataell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真核表达系统,兼具高表达水平、成本低廉、高密度发酵能力及复杂翻译后修饰能力,特别适合生产具有正确折叠和修饰的重组蛋白。

IMG_256
IMG_256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势

1. 真核特点与高产能力

毕赤酵母具备真核细胞的翻译后修饰能力,如二硫键形成、糖基化及正确折叠,显著优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其强启动子(如 AOX1)可实现高水平表达,而高密度发酵使其可达到每升克级产量。此外,该系统宿主分泌内源蛋白少,便于纯化。

2. 纯化简便

毕赤酵母表达的目标蛋白可通过分泌表达释放到培养上清,减少破碎细胞所导致的杂质,降低对 His-tag 等亲和标签的依赖。同时,宿主分泌蛋白含量低,有利于下游纯化流程。

影响蛋白表达水平的关键因素

1. 外源基因拷贝数

提高外源基因拷贝数通常可增强蛋白表达,但极高拷贝可能引发宿主代谢负担,甚至抑制增长与表达,因此需要优化筛选。

2. 密码子优化与基因序列设计

毕赤酵母存在密码子偏好性,需通过密码子优化提升表达效率。同时,近年来 CRISPR/Cas9 技术的发展,使基因编辑与拷贝数控制更为精准。

3. 启动子选择

AOX1 启动子是最常用的甲醇诱导型启动子,表达水平极高。但其依赖甲醇,存在安全与操作风险,近年来常表达型启动子(如 GAP、PGK)逐渐被采用,作为更安全稳定的替代。

4. 信号肽与分泌路径

选择适配的信号肽(如 α-factor)可有效引导重组蛋白分泌,提升纯化便利与表达水平。

5. 分子伴侣与折叠机制

对于难折叠蛋白,可通过分子伴侣共表达(如 PDI、BiP)帮助其正确折叠。

毕赤酵母蛋白表达优化策略及系统提升

优化载体与菌株:通过高拷贝整合和筛选耐受宿主菌株,提升表达效率。

发酵工艺控制:优化碳源供给、溶氧水平和温度,提升细胞密度。

基因编辑与系统生物学:CRISPR 技术结合代谢建模,有助于识别瓶颈并精准优化表达。

目标蛋白纯化流程建议

1. 构建表达系统:合理选择启动子、信号肽和密码子优化。

2. 筛选高产菌株:通过抗性筛选或 qPCR 检测拷贝数。

3. 优化发酵条件:精确控制甲醇进料和温度。

4. 分泌上清收集:离心、过滤并进行缓冲交换。

5. 初步纯化:采用离子交换或疏水层析。

6. 亲和层析:His-tag/Ni-NTA 常用,必要时可去除标签。

7. 质量验证:通过 SDS-PAGE、电泳及活性检测确认纯度。

膜蛋白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

膜蛋白(如 GPCR、离子通道、转运体)在结构生物学和药物研发中具有核心地位。但膜蛋白疏水性强、折叠复杂,导致:①、表达水平低;②、易发生错误折叠或降解;③、纯化需特殊条件维持稳定。

  1. 毕赤酵母表达膜蛋白的优势
  2. 真核折叠环境:能形成正确的跨膜拓扑结构。
  3. 高密度发酵:提高总体产量,弥补单细胞产量不足。
  4. 灵活调控:可利用分子伴侣共表达与脂质调控提升折叠质量。
  5. 膜蛋白表达优化策略

启动子调控:AOX1 虽强,但过量表达会诱导内质网应激,弱启动子(GAP、PGK)更适合部分膜蛋白。

伴侣蛋白共表达:Hsp70、PDI、BiP 等有助于跨膜折叠与稳定。

低温诱导:降低至 20–25 ℃ 可减轻错误折叠,改善膜蛋白功能性。

膜环境优化:调节宿主脂质组成,或在培养基中添加胆固醇前体以提升稳定性。

  1. 膜蛋白表达纯化流程
膜蛋白表达纯化
膜蛋白表达纯化

①. 细胞破碎:高压破碎或玻璃珠震荡,释放膜系统。

②. 膜组分分离:超速离心收集膜馏分。

③. 去垢剂提取:采用温和去垢剂(如 DDM、LMNG)保持结构。

④. 亲和层析:利用 His-tag、FLAG-tag 或 Strep-tag 实现分离。

⑤. 稳定化重构:常用脂质体或纳米盘技术(nanodiscs),保持天然活性,利于功能检测和冷冻电镜结构解析。

毕赤酵母兼具真核系统的修饰能力与工业化可扩展性,是重组蛋白尤其是复杂膜蛋白的有力表达平台。尽管仍面临拷贝数负担、折叠压力和甲醇安全性等问题,但随着代谢工程、伴侣蛋白调控和发酵工艺优化的发展,其在结构生物学、药物研发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