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5月份话题:管理转型
MBTI的结果,我是一个I人,虽然,周围的同事都不相信。专家岗位转型管理岗位的初期,我会想:“我性格内向,到底适不适合做管理?”
你,有没有类似的困惑?
以下是我的一些元认知思考,分享给你。
【1】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刚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会想:
1. 工程师的特性,转型管理是优势还是劣势?
2. 性格内向,对管理工作会不会有影响?
3. 怎么样的性格,更适合带团队?
4. …
初步听上去,是对“自己性格内向”的担忧;是对“自己的性格能否胜任管理工作”的疑虑;以及,对现状“我性格内向,同时承担着研发管理职责,我该怎么办”的意见咨询;
但实际上呢?
根据阿德勒的目的论,我的问题,或许是我的解决方案:
1. 我为自己未来做不好管理,提前找了一个理由;
2. 同时也为自己的“拒绝改变”,减轻了心理的愧疚感;
3. 以“不可改变的理由”(性格),来逃避“沟通”;
这,才是我内心真实的自己。
画外音:没错,我是为了拒绝学习与改变找理由。
【2】专家与管理者,对性格有没有要求?
内向与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思考,我是这么看的。公司在招聘研发管理岗位时,对性格有没有要求?管理岗一般岗位要求怎么写的?
1. 团队管理能力,能激励与带领团队成员;
2. 项目管理能力,能按时按质交付项目;
3. 沟通协调能力,向上向下平级沟通协作;
4. …
我发现,大部分是能力要求,也没有提及性格。
原来,所谓“我性格xx,到底适不适合做yy?”这个问题,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
【3】内向和沟通能力是两码事。
我之所以有类似的疑虑,是因为:研发管理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而我主观觉得“内向的人,沟通能力普遍较差”,才会有这样的臆想。
的确,管理工作要求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和编程能力一样,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可以提升的。
职场中的沟通,更是有方法可循:
1. 表明期望:简洁明了;
2. 来龙去脉:逻辑性强;
3. 复述确认:行动导向;
学习,实践,提升,掌握了相关的能力之后,我发现,内向的性格和管理能力,关系真的不大。
反倒是,内向的人的一些特质,对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有帮助。
1. 倾听能力强;
2. 深思熟虑;
3. 注重细节;
4. 同理心强;
5. 自我反思。
多年以后来复盘,上述的1-5,果然成为了自己管理团队的一些优势。
【4】内向与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管理风格的问题。
继续深入思考,性格与管理,再往本质上聊,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做管理?
性格温和,适不适合做管理?
不说狠话,适不适合做管理?
哪有这么多类性格不适合做管理,说到底,这是一个管理风格的问题。
对于管理风格,我的看法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威严强势,有的人温婉柔和,有的人性格内向,没有哪种性格能做管理,哪种性格不能做管理一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适合自己的管理风格。
有的管理者,发号施令,说一不二,对事不对人,有很强的气场,给人以压迫感和威严感,团队执行力很强。
有的管理者,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经常帮员工做事,给人以带头大哥的感觉,团队凝聚力很强。
有的管理者,心思细腻,经常鼓励员工,很在意员工的感受,给员工足够多的支持与信任,给人以朋友或教练的感觉,团队氛围很好。
张小龙,李彦宏,周鸿祎,雷军,傅盛... 这么多成功的管理者,企业家都是内向的工程师出生,张小龙还社恐呢,却做出了最流弊的社交平台。
没有最好的管理风格,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管理风格,不管哪种风格,只要能带队打胜仗,达成团队目标,就是好的。
【5】简单的总结
末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带团队?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深度思考的:
1. 管理者,在岗位模型上,只有对能力的要求,没有对性格的限制;
2. 我之所以有类似的疑虑,是因为“管理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我主观觉得内向的人,沟通能力普遍较差”,这是我的一个误解;
3. 沟通能力,和编程能力一样,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可以提升的,和内向没有必然的关系;
4. 性格与管理,再往本质上聊,是一个管理风格的问题: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没有哪种性格能做管理,哪种性格不能做管理一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适合自己的管理风格。
OK!
我的分享先到这里。
后面看大家表演。
画外音:社群近百人参与了活动,提交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