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传统车载网络如CAN、LIN等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车载以太网凭借其高带宽、低延迟和标准化优势,正成为新一代汽车电子架构的核心通信技术。 本文将系统介绍车载以太网的技术特点、技术细节,并解析康谋(Keymotek)在该领域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车载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是专为汽车环境设计的以太网技术,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进行了汽车级适应性改造。它采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同时满足汽车行业对电磁兼容性、温度范围和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与传统IT以太网相比,车载以太网具有以下特点:
车载以太网作为智能汽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应用不仅是技术演进的选择,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将从带宽、架构、实时性、成本及未来扩展五个关键维度,解释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车载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基本遵循OSI七层网络模型,但在某些层面上进行了优化和简化,以适应汽车电子系统的需求。
车载以太网与常规以太网的主要区别
网络模型层级之间的区别:
常规以太网的传输层会根据具体场景选择UDP或者TCP协议,在需要面向连接、高可靠性场景中选择TCP协议,在对实时性更高,需要高速传输的场景下选择无边车接的UDP协议,车载以太网中也会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对应传输层协议,大部分场景中使用实时性更高的UDP协议。
车载以太网的网络层使用标准的IPv4/IPv6,同时配合DoIP和SOME/IP进行诊断和ECU之间的高效通信。
以太网数据帧结构:
其中,以太网首部占用14字节、FCS(Frame Check Sequece)(帧校验码)长4个字节,用于检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是否出现了错误,为CRC32校验码。
数据链路层为最底层结构,用于传输以太网上所有的数据以满足第二层的需求,主要有以下特征:
车载以太网一般都基本采用带T1的标准,如IEEE 100BASE-T1(以前称为OABR),IEEE 1000BASE-T1,这些都使用一对双绞线共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
ECU之间80%-90%的通信带宽小于10Mb/s,可以采用10BASE-T1S协议。
车载以太网与常规以太网其他特性区别
康谋聚焦车载以太网接口转换与数据传输需求,其核心产品 “NETLion 以太网转换器” 及配套方案可解决车载网络测试、数据采集与设备互联等痛点。
NETLion系列是用于100/1000BASE-T1和2.5/5/10GBASE-T1网络的车载以太网开发工具,支持双模式操作,集成转换器和网络TAP分流功能,实现数据无损分流采集。
在标准 2.5/5/10GBASE-T 以太网信号(双向)中转换多达两个 2.5/5/10GBASE-T1 信号。
双向解耦一条 2.5/5/10GBASE-T1 线路的数据,不受通信影响。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