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了,不知道咱们中还有没有不用AI编程工具完全靠手敲写代码的大佬,反正我自从用惯了让AI辅助编程以后已经完全不习惯靠自己手敲的方式一行行地写代码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我是辅助AI的。
今天我们聊两个用AI编程的习惯,这两个习惯据我观察每个人的命中率还是挺高的,不是A就是B,就像两个流派一样,总能把你划拉到一派里面去。
第一种,我管它叫“老好人”习惯。自用Cursor打开一个项目起,开一个Chat框,然后就跟AI开始聊。从需求分析到架构设计,从具体实现到Bug修复,所有的交流都在这一个框里。
比如说今天上班要写一个用户登录功能,在这一个框里跟AI聊半天,写完了,再让他写个商品列表,还是这个框。甚至改个字段名、接口返回值这种每日细碎的小任务,也在这一个Chat框里。
这个习惯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缺点:
可能你会问AI为啥聊多了就跑偏了?这是因为大模型都有一个上下文窗口,比如这个窗口中最大可容纳200个Token,一旦超过了就会忘记前面聊过的,而且还有总的上下文的长度,比如以前ChatGPT单个框里聊太久会出现的这个提示
上面说的上下文窗口200Token的长度只是个假设哦,实际比200Token要大很多倍,而且随着模型发展会越来越大。
假设你和AI的对话一旦超过了窗口能容纳的Token阈值,窗口就会往下移,AI在这个时候就会忘掉窗口之前的内容,可能你在周一告诉AI的事情,随着每天的对话,到周五AI就把你告诉它的事情给忘了。
另外一种使用习惯呢,大家也能猜出来,基本上就是每一个新任务,新开一个Chat框。在每个Chat框中让AI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或者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
优点:
非要说缺点嘛,如果每个稀碎的活儿都开一个Chat框好像也不太好,所以针对不能算上独立任务的小范围代码修改,我一般用Cursor里选中代码后的 Cmd + K 功能。
在就有点像跟AI的临时对话,AI完成我们要求的同时并不会把这次对话归到IDE右边的Chat框记录中去
其实现在AI能力每过一段时间都在增长,上面两种用AI编程的交互习惯对于现在的最新的大模型来说其实输出的结果差异不会很大,而且我们现在的开发任务需要与AI连续沟通好几天来完成的情况也很少见。
我个人觉得习惯二对于查找过往让AI实现过的功能或者设计方案来说更容易一些,毕竟现在AI越来越贵,额度经常不够用,相似度高的功能我一般都是查记录,不让AI搞第二遍白白浪费额度。
对于上面两种用AI编程的习惯你觉得哪种更好呢?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也可以留言分享一些你用AI编程的小诀窍。
结尾推荐一下我的专栏课程,如果你想了解怎么用Go做好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搭建出一个实用、适合自己的Go项目的基础框架、怎么在写业务代码时做好项目的分层和解耦,给项目打基础让AI也能写出好的代码。欢迎扫下方二维码订阅专栏,
《Go项目搭建和整洁开发实战》专栏分为五大部分,重点章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