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无人车、智能行李箱、辅助出行设备等市场的快速发展,自动跟随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交互方式。传统的跟随方法主要依赖视觉(如目标检测、颜色追踪)或无线信号(如蓝牙RSSI、WiFi RTT),但在精度、延迟、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技术的出现,为自动跟随带来了新的突破——厘米级定位精度、亚毫秒级延迟、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使其在室内外复杂环境中均能稳定工作。
UWB自动跟随的核心在于高精度实时定位。它通过在数百MHz到数GHz的超宽频带上发送极窄脉冲信号,并利用“飞行时间(TOF)或到达时间差(TDOA)”计算目标相对于参考点的精确位置。
1. TOF(Time of Flight) 测量信号从发送到接收的飞行时间,结合光速计算距离:
其中:
c 为光速(约 3×10⁸ m/s)
tround 为信号往返时间
tproc 为设备处理延迟
多个基站同时接收标签信号,通过不同接收时间差计算位置。
信号到达不同接收天线的相位差 可以反映出信号传播路径的差异。
通过测量相位差,并结合几何关系,可以计算信号源的方向(Angle of Arrival, AoA)或者距离差(TDoA)。
在UWB中,PDOA常通过两个或多个天线阵列来测量接收到的同一脉冲信号的相位差,从而推算目标的方位角或位置。
一个典型的UWB自动跟随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为了提高稳定性,UWB常与其他传感器结合:
常用融合算法:
优势:
挑战:
PSICV随辅物流搬运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及路径规划算法,在仓库中跟随搬运员行走
Soffofel随福电动轮椅:多方位跟随,一键召唤,在商场中自动跟随护理人员
Soffofel随福无人行李箱:多方位跟随,一键召唤,在机场自动跟随主人
未来,UWB自动跟随将向低功耗、小型化、多传感融合、云端协同方向发展,并与蓝牙LE、WiFi RTT等技术融合,实现跨场景的无缝跟随。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