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家大型电商的数据负责人聊到凌晨,他的一句话让老刘印象深刻,他当时苦笑着说:“后台订单日增量都快爆炸了,程序又跑到第二天中午才结束。我们当时夜班轮轴转,人都快被拖垮了!”
或许有的朋友听了这句话会感到疑惑,现在市面上各类数据处理工具已经很普及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这是很多企业的常态:在业务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的局面下,旧有的数据处理工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要靠人力、脚本和临时调优“硬抗”。
该怎么破解这样的局面呢?其实很简单,核心就是一句话:工具换代,架构升级。
过去十几年里,各类数据处理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数据处理的效率。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面对的数据量级发生了从“千万”到“百亿”跨越,在这样的情景下,老工具还适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各位可以看看自己公司那套负隅顽抗的老工具,试着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仅仅从这简单的几个角度,我们就能深挖出老工具的不少问题。一句话总结:落后的数据集成工具将会成为企业的“数据短板”。
问题找到了,那么解决方案呢?别急,且待老刘慢慢道来。
这几年,随着分布式存储、内存计算、零拷贝传输等技术成熟,新一代ETL工具正在成为解决企业数据问题的新方案。
相信看过老刘前几期文章的朋友已经对ETL工具有了基本的认识,在这里老刘还是简单讲一下:
ETL工具是一类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主要完成三步:提取(Extract)数据、转换(Transform)格式或结构、加载(Load)到目标系统。它常用于数据仓库、报表或分析场景,能把分散的原始数据整合成统一、干净、可用的信息,减少手工处理错误。听起来也许有点复杂,但实质上就是把原本混乱的数据提取出来,整理干净再用。
ETL工具对比起传统数据处理工具有哪些好处呢?老刘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分布式分片:任务自动切片,多节点并行处理;
流批一体化:实时与离线数据处理融合,减少链路延迟;
零拷贝与内存计算:最大限度减少磁盘I/O,释放性能瓶颈;
国产化深度适配:原生支持麒麟OS、达梦数据库等环境,无需额外定制。
在目前主流的ETL工具中,国外商业产品依然占据高端市场,但老刘觉得它们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成本高昂、且信创不友好;而一些开源工具虽然灵活性高,但企业级稳定性又不足。
反倒是一些迅速追赶起来的国产工具让老刘眼前一亮:
RestCloud ETLCloud:
DataX:
这些都属于“开箱即用、性能可追全球”的国产良心产品
企业数据处理的速度不该靠“人力”来熬,如果你也受够了ETL的“龟速”和“玄学调优”,不妨试试这些良心的企业级国产方案。
技术人不忽悠:拿你自己的数据跑一把。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