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做运营的朋友聊天,发现了几个挺普遍的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很多人把竞品分析做成了 “信息搬运” 的工作 —— 收集数据、罗列差异、画张对比表,但始终没搞清楚:这些信息和我们的业务目标有什么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想教你 “如何做一份漂亮的竞品分析报告”,而是想带你跳出常见的思维误区,用一套能直接套用的分析框架,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上一次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 A 或 B,那你大概率陷入了 “信息收集型” 分析的误区。
这种分析的结果通常是:
得出 “竞品 A 的按钮颜色更显眼”“竞品 B 的活动奖励更高” 等结论。
但无法解释:
这样一来:
花大量时间对比功能模块,最后发现 “我们有的功能他们都有,他们有的我们也有”,陷入 “同质化焦虑”。
说白了,真正的竞品分析,本质是通过观察他人的 “行为结果”,反向推导 “决策逻辑”,最终服务于自身的 “假设验证”。
举个例子:
你负责的用户增长项目遇到了瓶颈,新用户 7 日留存只有 35%。
这时候做竞品分析,不是去看谁家的裂变活动更热闹,而是要回答:
留存高的竞品,用户在 “首次使用 - 第 3 天 - 第 7 天” 的关键节点做了什么动作:
这些动作的设计,是基于用户的什么需求:
具体怎么做?
用大数据分析平台FineBI搭建一个下图的行业竞品分析看板,将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整合,直观看出市占率、市场排名、同比变化趋势等关键指标,快速了解行业竞品的整体情况。
然后评估:
简单来说,竞品分析的核心是 “找因果链”。也就是:
很多人的分析之所以没效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明确 “边界”:什么都想分析,结果什么都没分析透。
正确的做法是:
用业务目标倒推分析维度,用 “关键问题” 锁定 “有效范围”。
具体来说,做竞品分析前,先问自己 3 个问题:
这个问题决定了分析的优先级,根据你的分析目标确定分析重点。
很多人会把 “直接竞品”(和你业务模式、用户群体完全重叠的产品)当成唯一分析对象,但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两类:
一是间接竞品:满足用户同一需求,但形式不同的产品。
比如:
你做在线英语课,用户的需求是 “学英语”,那么短视频平台的英语知识博主、AI 对话工具也可能是间接竞品 —— 他们可能分流了用户的学习时间。
二是潜在竞品:有资源、有能力进入你所在赛道的玩家。
比如:
你做社区团购,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是直接竞品,但美团闪购、京东到家如果开始布局生鲜品类,也可能成为潜在对手。
怎么锁定竞品呢?
可以用 “用户需求交叉法”:
很多人做竞品分析,最后得出 “我们要做 XX 功能”“我们要投 XX 预算” 的结论,
但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别人的策略是基于他们的资源禀赋(团队、资金、技术、用户基数),不一定适合你。
举个例子:
这时候,分析的重点应该是:
“头部电商在‘低价’背后的‘用户心智占领策略’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
说白了,竞品分析的终点不是 “复制”,而是 “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明确了目标和范围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执行步骤。我用自己操盘过的一个案例,拆解这套框架:
我们的产品是 IT 培训课程,目标用户是 “工作 1-3 年的职场人,想转行 / 提升技能”。
当前痛点是:试听课转化率只有 18%(行业平均 25%)。
核心问题:用户在 “试听课 - 正课付费” 链路中,
通过用户调研(问卷 + 访谈),发现目标用户的决策因素 TOP3 是:“课程内容是否实用”“老师是否专业”“售后服务是否靠谱”。
据此,我们锁定了 3 家竞品:
我们绘制了 “试听课 - 付费” 的全链路节点,发现用户的流失高峰在 “试听课结束后 24 小时”(流失率 45%)。
于是重点分析竞品在这个节点的策略: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排除了 “拼团活动”(用户更在意 “能否就业” 而非低价),重点借鉴 A 和 C 的策略,但做了本地化调整:
结果呢?
2 个月后,试听课转化率从 18% 提升到 27%,其中通过 “学习顾问 + 就业承诺” 转化的用户占比 60%。
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转化率提升计算方式:
(优化后转化率 - 优化前转化率)/ 优化前转化率 ×100%
可以算出(27%-18%)/18%×100%≈50%,相当于这次优化让转化率提升了 50%,这个幅度还是很可观的。
做竞品分析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悟是:
它从来不是 “抄别人的作业”,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选择,理解市场的底层逻辑,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 “差异化生存空间”。
下次做竞品分析时,不妨问自己: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次分析就成功了。毕竟,所有分析的终点,都是 “解决问题”。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