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无感”?大脑区域“断连”?大脑为何对音乐无感……是何原因?
十年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小群听觉正常、能从其他刺激中获得快感的人,却完全无法从音乐中感受到任何乐趣。这种被称为特异性音乐快感缺乏症的状况,源于大脑听觉网络与奖赏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8月7日,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的论文中,最初发现该现象的研究团队详细阐述了其背后的脑机制,并指出理解这种“断连”有助于揭示人们在体验愉悦与快乐时的个体差异。
“类似的机制可能也决定了人们对其他奖赏刺激的反应差异。”论文作者、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神经科学家Josep Marco-Pallarés 表示,“探究这些神经环路,将为研究快感缺失、成瘾或饮食障碍等与奖赏相关的疾病开辟新途径。”
为了识别特异性音乐快感缺乏症,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评估工具——巴塞罗那音乐奖赏问卷(BMRQ)。该问卷通过5个维度衡量一个人从音乐中获得奖赏感的程度:情绪唤起;情绪调节;培养社会关系;伴随音乐的舞蹈或动作参与;对音乐的主动寻找、收集或体验。患有音乐快感缺失的人在这5个维度上通常得分都显著偏低。
行为和脑成像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显示,尽管这些人能够正常感知和分辨旋律,说明他们的听觉皮层功能完整。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他们在听音乐时,大脑奖赏系统的活动显著降低。而在面对其他奖赏刺激(如金钱奖励)时,他们的奖赏系统活动却与常人无异,说明奖赏回路本身并未受损,只是对音乐无感。
“对音乐缺乏快感,是由于奖赏回路与听觉网络之间的连接出现了断裂——而不是奖赏回路本身功能失常。”Marco-Pallarés 指出。
“如果奖赏回路本身运转不良,那么对所有类型的奖赏都会提不起劲。”论文作者、巴塞罗那大学神经科学家 Ernest Mas-Herrero 解释道,“而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关键不仅在于奖赏回路是否被激活,还在于它如何与处理每一种特定奖赏所需的其他脑区进行互动。”
目前人们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障碍仍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都可能参与其中。近期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个体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中,约有54%的差异可由遗传效应解释。
即便在健康人群中,对奖赏刺激的敏感度也存在巨大差异;但针对特定奖赏的研究仍十分稀少,因为过去大多数关于奖赏回路的研究都默认:一个人要么对所有奖赏都敏感,要么都不敏感,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提出,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类型的奖赏,或许能发现更多特定快感缺失。”Marco-Pallarés 说,“例如,患有特定食物快感缺乏症的人可能在参与食物处理和奖励回路的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上存在一些缺陷。”
目前,研究团队正与遗传学家合作,试图找出与特定音乐快感缺失相关的具体基因。他们还计划探究这种障碍究竟是终身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是会随生命阶段而改变;以及音乐快感缺失或其他类似状况是否可以被逆转。
关于音乐与大脑共振的研究成果,不仅让我们对音乐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音乐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首先,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情感工具,可以被用于心理治疗和康复。例如,对于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特定的音乐可以帮助调节他们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此外,音乐疗法还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通过激活大脑中的运动区域,促进神经可塑性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研究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这是因为音乐训练能够促进大脑中多个区域的神经连接,提高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此外,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形式。
展望未来,随着神经科学和音乐学的不断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的奥秘将被进一步揭开。下次当你随着音乐摇摆时,记住,那不是简单的身体反应,而是一场精密的大脑交响乐。
▌论文标题: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specific rewards through music
▌论文网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64661325001780
▌DOI: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25.06.015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