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我们的三家最大的具有竞争力的云厂商是,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而境外也是三家,微软云,谷歌云和亚马逊。
但境外的三大云厂商正在接受2个云刺客的攻击,一个是我们熟悉的ORACLE OCI,另一个是我们不熟悉的Cloudflare,而这两家云企业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抢夺自己的市场份额,到底是境外是云三国,还是5魁首,我们看看下面的境外分析。
在过去十多年里,“云”几乎就是 Amazon、Microsoft 和 Google 三家的代名词。但 2025 年的趋势表明,云计算市场已不再是这三巨头的“封闭俱乐部”。Cloudflare 和 Oracle 这两家拥有截然不同发展路径的公司,正在凭借各自的独特优势,撼动超大规模云厂商(hyperscaler)的主导地位。一家赢得了开发者的青睐,依靠全球边缘网络和无摩擦的开发体验;另一家则将数十年的企业数据积累转化为 AI 驱动的增长引擎。它们或许都不以“云公司”著称,但却展示了一个不再被“三巨头”垄断的云计算未来。
Cloudflare:专注开发者体验 Cloudflare 长期以来以加速和保护网站而闻名,如今正稳步扩展为一整套云服务平台。其全新推出的 Cloudflare Containers(容器服务)测试版 标志着其开发者平台的关键进展。这项服务让开发者可以在 Cloudflare 的全球边缘网络上运行容器化应用,并与其 serverless 平台 Cloudflare Workers 深度集成。目标是让部署容器的难度,降到和部署一个 Worker 一样简单。Cloudflare 甚至宣称,开发者只需写几行代码,用 wrangler deploy 命令就能部署容器——完全不需要设置复杂基础设施。
这是 Cloudflare 持续聚焦“开发者体验”的重大举措,力图将自身打造为抽象掉基础设施繁琐细节的开发友好型云平台。这正是当年 AWS 提出的口号——消除“管理基础设施的不必要繁重工作”,但 Cloudflare 在某种意义上做得更彻底——它选择“少做”来简化开发者体验。不像 AWS 提供数百种产品让开发者自己挑选和组合,Cloudflare 则保持平台精简、直观,主打开发效率。
Cloudflare 的另一大优势是其全球网络基础。它在全球 330 多个城市设有服务器,覆盖全球 95% 的联网人口,距离不超过 50 毫秒。这意味着开发者部署的应用天然具备全球低延迟访问能力,不必再手动配置地区或为地理扩展而烦恼。相比之下,AWS 和 Azure 通常要求开发者选择区域并手动配置扩展策略。
Cloudflare 的产品组合也有别于传统云巨头。近年来,其不断扩展核心功能,包括:
Workers(轻量级无服务器函数)
Durable Objects 与 KV(用于状态存储)
R2 对象存储(S3 替代品)
D1 数据库(SQL 数据库,仍在测试中)
Pub/Sub 和消息队列
Containers(适用于传统运行时或三方依赖)
这些组件高度集成。例如,一个开发者可以用 Cloudflare Pages 提供静态前端,用 Workers 编写 API,数据存入 KV 或 D1,遇到需要完整运行环境的模块再调用容器。这让 Cloudflare 的平台足以支持从计算到数据的完整应用构建。这与 AWS 所主打的“服务多、选择多”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Cloudflare 的平台仍有局限性。例如:
服务种类尚不及 AWS 丰富;
缺乏某些高级功能,如全文本搜索、大数据分析、PB 级数据湖等;
数据库产品相对新,尚未经过长时间考验。
但这并不妨碍其价值。Cloudflare 最近一个季度宣布,已签下一个价值 1 亿美元 的开发平台大单,足见其产品组合已具备强大吸引力。
另一端:Oracle 正在认真对待云计算 与专注开发者的 Cloudflare 相反,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起初更多服务于传统企业客户。事实证明,这种战略正在奏效。Oracle 最近一次财报中,因云基础设施与 AI 需求激增,营收同比增长 11%,股价创下自 2001 年以来最佳单周表现。Oracle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库与企业应用能力,如今它正将这些传统强项与 AI 和云平台深度融合。
而且,Oracle 并未试图在通用 AI 模型上与 OpenAI 或 Google 正面竞争,而是帮助企业在自己的数据上构建安全的 AI 应用。最新的 Oracle Database 23ai 将机器学习能力内嵌至数据库中,企业可在本地云环境中安全提取数据洞察,无需将数据交由第三方服务。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Oracle 之所以变得更开放、更具吸引力,正是因为它变得“不那么像 Oracle 了”。它主动拥抱多云战略,不再坚持所有工作负载必须运行在 Oracle 自己的 OCI 数据中心。如今,其数据库可以在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 上运行。这一灵活性极大吸引了那些对上云持谨慎态度的企业。
此外,Oracle 近年来大举投资基础设施,在此前多年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大幅扩展数据中心容量。这些举措正逐步改变其“云落后者”的形象,尤其是对已有 Oracle 软件部署的客户而言,Oracle Cloud 成为了一个可信赖的升级路径。
不过,Oracle 推动云业务仍面临一个核心短板:缺乏开发者生态。正如几年前所指出,Oracle 构建的云更多服务于已有的企业客户,而不是为新一代开发者打造。
开发者正在决定未来 如今的开发者往往是新平台的“造王者”。CIO 或许能签署 Oracle 的云合同,但真正构建未来应用的开发者,往往选择的是自己熟悉、喜爱的开发平台。如果这些开发者不考虑 Oracle,那 Oracle 将难以承载新兴工作负载。
Oracle 已开始着手改善这一点,例如推出了 OCI 免费套餐,简化定价结构,让开发者可以像使用 AWS 一样“刷信用卡即用”,快速上手。
云之路会在中途交汇? Oracle 的故事给了 Cloudflare 一个重要启示:光有技术或行业优势还不够,还必须赢得开发者的心。Oracle 依靠其在数据、AI、安全等方面的强项推动营收增长,但未来能否持续,取决于其能否吸引开发者生态。
而 Cloudflare 恰恰相反:它天生面向开发者,赢得了前端和应用开发社区的喜爱,但仍需在企业场景中证明自己。可以说,两家公司从“云之路”的两端出发——Cloudflare 有开发者认同,需要企业采纳;Oracle 有企业客户,需要开发者关注。
如果两者都能把握各自方向,未来在云市场中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毕竟,云计算已是一个年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而随着企业多云战略推进和开发者追求更适合的工具,新玩家仍有充足空间。
AWS、Azure、GCP 依旧在营收与服务广度上占据优势,但主导地位也可能导致 complacency(自满)。Cloudflare 的边缘部署简洁性、Oracle 的 AI 数据战略,正在倒逼三巨头加大对开发者体验和多云开放的重视。
如果说这背后有一个核心启示,那就是:
未来云计算的优势,不在于产品多全,而在于谁更能缓解开发者的痛点。
对 Cloudflare 而言,这是“隐藏运维”; 对 Oracle 而言,则是“释放已有数据的金矿”。
在 2025 年,这些优势已足以重塑云格局 —— 而这,对开发者来说,是个极大的好消息。
本文分享自 AustinDatabases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