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意识
周末在阅读材料时,留意到海外存储公司Qumulo最新发布的三项存储专利,恰巧和最近关注的分布式全局文件系统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从场景到专利再到产品,才能拼凑出完整的研发流程,遂有以下几个问题:
整理出这篇报告,分享给行业内的同仁与专家。
阅读收获

当今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由非结构化数据驱动的革命。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物联网(IoT)、媒体与娱乐(M&E)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形态各异,分布广泛。传统的存储架构,无论是网络附加存储(NAS)还是存储区域网络(SAN),其设计初衷并非为了应对这种指数级的规模增长、极致的性能需求以及跨越本地数据中心和公有云的地理分布挑战。因此,这些传统架构在现代工作负载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存储领域的根本性创新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Qumulo作为横向扩展文件数据平台市场的关键创新者,其技术演进方向备受关注。美国专利商标局近期授予Qumulo的三项专利,为我们揭示了其战略蓝图的核心构成 [storagenewsletter-2025-07-11]。这三项专利分别为:“用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全局命名空间”(专利号12222903)、“文件系统维护的工作负载分配”(专利号12346290)以及“基于对象的存储,具有垃圾收集和数据整合功能”(专利号12292853)。它们并非孤立的技术发明,而是共同构筑了一个内聚的、三位一体的架构策略。本报告的核心论点在于:这三项专利共同描绘了一幅下一代数据平台的蓝图,其设计目标是为混合云环境下的企业提供卓越的性能、极致的效率和无缝的数据管理体验。
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这三项专利,首先将逐一解构每项专利的技术内核与商业价值,以回答其在当前存储场景中的具体意义。随后,报告将综合这些分析,揭示Qumulo整体的技术研发轨迹、其试图解决的核心场景问题以及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位。最终的结论将指出,Qumulo正通过其独特的专利技术组合,精心构建一个统一、智能且高效的数据经纬(Data Fabric),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混合云企业的“数据重力”难题,从而赋能企业在数据驱动的时代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为了全面理解Qumulo的技术布局,必须对其核心专利进行深度解构。每一项专利都针对了大规模数据管理中的一个根本性痛点,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共同转化为显著的商业价值。
在典型的企业IT环境中,数据往往散落在多个相互隔离的存储“孤岛”上。这些孤岛可能包括不同品牌和型号的NAS系统、各类对象存储以及分布在不同公有云(如AWS、Azure、GCP)上的存储桶。这种割裂的数据版图给IT运营带来了噩梦般的挑战。首先,数据流动性极差,跨系统的数据迁移项目不仅成本高昂、耗时漫长,还伴随着巨大的业务风险。其次,访问控制策略难以统一,导致安全和合规管理的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长。更重要的是,应用程序需要针对不同的存储后端进行修改和适配,极大地拖慢了开发和创新周期。最终,企业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单一事实来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这使得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云或多云战略举步维艰。
Qumulo的这项专利所描述的解决方案,远超传统的“命名空间聚合”或“联邦”技术。传统技术通常通过链接或重定向的方式将不同系统“粘合”在一起,但其底层仍然是分离的。而Qumulo的专利技术旨在创建一个单一、内聚且权威的命名空间,该命名空间能够无缝地横跨本地数据中心和多个公有云环境,而无需牺牲性能或文件系统的语义一致性。
其实现方式很可能依赖于一个高度复杂的、分布式的元数据架构。该架构将文件系统的逻辑视图(用户和应用所看到的目录树)与数据的物理位置(无论是在本地集群的SSD上,还是在AWS S3存储桶中)完全解耦。当用户或应用请求访问一个文件时,全局命名空间服务能够即时解析其元数据,并透明地将I/O请求路由到数据所在的物理位置。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为用户和应用程序屏蔽了底层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位置透明”的数据访问体验。
这项技术创新直接转化为多方面的商业利益,重塑了企业与数据交互的方式。
分布式文件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空间效率,需要持续在后台执行各种维护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回收已删除数据所占空间的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在驱动器或节点故障后重建数据的纠删码修复、跨集群的数据复制以及快照清理等。在许多传统系统中,这些后台任务与前端应用程序的读写请求(即前景流量)争夺相同的系统资源,包括I/O带宽、CPU周期和网络连接。这种资源争抢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延迟尖峰和性能抖动,对于实时分析、高清视频编辑或金融交易等对性能极度敏感的工作负载而言,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这项专利描述了一种远比传统方法更先进的机制:一个复杂的、实时的I/O调度器。它不同于简单的流量限制(throttling)或在固定时间窗口(如夜间)运行维护任务的僵化策略。该专利所揭示的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监控两个方面:一是前端应用程序的I/O模式和优先级,二是后台维护任务的类型和紧迫性(例如,数据重建的优先级远高于普通的垃圾回收)。
基于这些实时信息,系统可以动态地、智能地分配资源。当关键应用正在进行高强度的读写时,系统会自动降低后台任务的资源消耗,确保用户请求得到优先服务和最低延迟。而在系统空闲时,它又会迅速提升后台任务的资源配额,以最高效率完成必要的维护工作。这种动态平衡确保了关键业务的性能得到保障,同时系统的“健康”和效率也得以维持。
这种智能调度能力是衡量一个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是否成熟和可用的关键指标。
在PB(千万亿字节)乃至EB(百亿亿字节)级别的海量文件系统中,高效地管理存储空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基于块的文件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会因为文件的不断创建、修改和删除而产生严重的物理碎片化。更棘手的是,在一个拥有快照和克隆等高级功能的分布式系统中,回收被删除或覆盖的数据所占用的空间——即垃圾收集(GC)——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消耗资源的过程。低效的垃圾收集不仅会导致大量存储容量被无效占用而浪费,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系统性能持续下降。
此项专利揭示了Qumulo架构的一个核心秘密:在其文件系统之下,构建了一个基于对象的持久化层。这种设计借鉴了日志结构文件系统(Log-Structured File System)的思想。所有的数据写入操作,无论大小,都会被聚合成大的、不可变的条带(stripes),然后顺序地写入存储介质。系统只需更新指向这些新数据块的元数据指针,而不是在原地覆盖旧数据。
这项专利的关键创新在于其描述的一种高度并行化且高效的垃圾收集和“数据整合”(Data Consolidation)机制。当一个条带中的大部分数据块都变为“垃圾”(即不再被任何文件或快照引用)时,垃圾收集进程会启动。而“整合”过程则更进一步:它会智能地将多个未满条带中的有效数据块“搬迁”并重新打包成一个或少数几个全新的、写满的条带。通过这种方式,系统能够以最小的I/O开销高效地回收大量碎片化空间。
这个看似底层的架构设计,对系统的长期表现和经济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这三项专利的独立分析揭示了其各自的价值,但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才能真正看清Qumulo的战略意图、其瞄准的核心应用场景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独特地位。
这三项专利并非互不相干的独立技术,而是紧密协同,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上清晰的三层数据经纬架构。这种协同效应是Qumulo平台实现其价值主张的关键。

三项专利组合下的数据架构
这个架构协同工作的流程如下:一个来自上层应用(A)的数据请求,首先通过逻辑数据经纬层(B)的全局命名空间进行解析。无论数据物理上位于何处,应用看到的都是一个统一的入口。接着,请求被传递到智能数据服务层(C),智能工作负载分配机制会像一个大脑或交通警察一样,根据当前系统负载和请求的优先级,决定如何处理这个请求,确保其获得适当的资源。最后,请求到达物理持久化层(D),高效的基于对象的存储引擎负责以最优化的方式,在本地硬件(E)或云端对象存储(F)上完成数据的物理读写和保护。正是这三层架构的无缝集成,使得Qumulo能够兑现其构建一个高性能、全球分布且易于管理的统一数据平台的承诺。
基于上述协同架构,可以清晰地识别出Qumulo正在通过其技术创新重点瞄准的高价值应用场景:
要评估Qumulo战略的有效性,必须将其与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比。下表从架构哲学的角度,而非简单的功能清单,对Qumulo的专利技术与业界领先者进行了比较。这种对比揭示了Qumulo在解决现代数据挑战方面的独特方法。
架构支柱 | Qumulo (专利技术驱动) | Dell PowerScale (Isilon) | NetApp ONTAP | VAST Data |
|---|---|---|---|---|
命名空间架构 | 真正的全局命名空间: 通过核心架构(专利12222903)实现跨越本地和云的单一、权威命名空间。 | 联邦式命名空间: 使用OneFS和云分层(CloudPools)。数据被移动或存根,而非在单一实时命名空间中真正统一。 | FabricPools & FlexCache: 复杂的缓存和分层技术,但底层仍是分离的聚合。并非单一全局命名空间。 | 全局命名空间: 强大的单集群命名空间。其全局能力正在发展,基于与Qumulo类似的原则。 |
性能管理 | 动态工作负载分配: 实时、智能的I/O调度,区分并优先处理前景与后台任务(专利12346290)。 | 静态QoS (SmartQoS): 基于策略的流量限制。动态性和对实时状况的响应能力较弱。后台任务影响性能是已知问题。 | 自适应QoS: 基于策略且具备一定自适应能力,但仍依赖于工作负载定义和上限。不侧重于区分后台任务。 | 面向容器的QoS: 提供细粒度控制,但其核心架构依赖极致性能来规避大多数争用问题,对后台任务的智能管理关注较少。 |
核心存储引擎 | 基于对象并具备高级GC: 为闪存/云优化的日志结构设计,拥有专利的数据整合技术(专利12292853)。 | 基于B+树的文件系统 (OneFS): 成熟、久经考验的架构,最初为HDD设计。在超大规模下可能面临元数据开销的挑战。 | WAFL (Write Anywhere File Layout): 开创性的日志结构设计,但经过数十年演进,可能带有历史复杂性。 | DASE (Disaggregated, Shared Everything): 为NVMe设计的下一代日志结构架构。在哲学上与Qumulo类似,但采用不同的软硬件解耦模型。 |
存储效率 | 数据整合与GC: 核心关注以最小性能影响回收空间。 | 重复数据删除与压缩: 成熟的在线和后处理效率服务。 | 行业领先的效率技术: 全面的重删、压缩和压实功能套件。 | 基于相似性的数据缩减: 超越标准重删的先进、细粒度数据缩减技术,效率极高。 |
混合云战略 | 统一的数据经纬: 在本地和云端运行相同的原生软件,并由统一的命名空间管理。架构级集成。 | 分层与归档: 将云视为一个存储层(CloudPools)。附加式集成。 | 云原生集成: 与云厂商有强大的合作和原生服务(ANF, CVS),但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锁定。深度集成但可能形成新的孤岛。 | 云端复制: 侧重于将数据复制到云对象存储以用于灾备/备份。新兴的集成模式。 |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Qumulo近期获得的这三项专利并非对现有产品的增量式改进,而是其长期、审慎战略的明确体现。该战略旨在构建一种在根本上不同于传统产品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全局命名空间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访问广度,智能工作负载分配提供了关键业务所需的性能可预测性,而高效的基于对象的后端则提供了平台的运行效率和长期经济性。
展望未来,这一技术基石使Qumulo能够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数据挑战。随着数据越来越多地在网络边缘产生,一个能够连接边缘、核心数据中心和云的全局命名空间变得至关重要,Qumulo的架构天然契合这种新兴的“边-核-云”模式。此外,平台内建的智能(如工作负载分配)是存储与计算融合趋势的初步体现。它不仅仅被动地存储数据,更开始主动地参与到数据处理的管理中,这为Qumulo未来与Spark、Dask和Kubernetes等计算框架的深度集成奠定了基础。
最终的结论是,Qumulo的研发方向,正如这些专利所揭示的,其目标是实现从一个存储供应商到混合云企业基础数据经纬提供商的转型。其战略的终极目标并非销售硬件盒子或云实例,而是销售一个能够统一管理和服务企业所有数据的控制平面——无论这些数据身在何处。这代表了对企业数据管理未来的一个宏大而富有远见的构想。
===
Qumulo 公司介绍
Qumulo是一家专注于文件数据平台、旨在帮助企业在本地、边缘和云端大规模管理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基因、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持续的融资能力,迅速成长为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对象存储领域的领导者。
Qumulo于2012年3月在美国西雅图宣告成立,其三位联合创始人——Peter Godman、Neal Fachan和Aaron Passey——均是存储行业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在另一家著名的横向扩展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厂商Isilon Systems担任核心技术岗位。Isilon以其革命性的OneFS分布式文件系统闻名,后于2010年被EMC(现为Dell EMC)以22.5亿美元天价收购,成为存储业界的一段佳话。
这段共同的工作经历为Qumulo注入了深厚的技术DNA。创始团队深刻理解大规模文件系统在性能、可扩展性和数据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将这些经验和洞察力融入到Qumulo的产品设计哲学中。可以说,Qumulo在某种程度上是Isilon技术理念的延续和再创新,专注于解决在云计算和数据爆发时代下面临的更为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难题。
公司的现任领导团队由首席执行官(CEO)Douglas Gourlay和总裁Bill Richter等业界资深人士组成,继续引领公司发展。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Qumulo获得了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持续支持,其融资历程清晰地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融资超过3.5亿美元,估值在2020年就已超过12亿美元,步入“独角兽”行列。
其主要的融资轮次包括:
轮次 | 融资金额 | 完成时间 | 估值 | 主要投资者 |
|---|---|---|---|---|
种子轮 (Seed) | 约50万美元 | 2012年4月 | - | Valhalla Partners |
A轮 (Series A) | 2450万美元 | 2012年11月 | - |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Madrona Venture Group |
B轮 (Series B) | 4000万美元 | 2015年2月 | - | Kleiner Perkins, Valhalla Partners |
C轮 (Series C) | 约6250万美元 | 2016-2017年 | - | Allen & Company, 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 |
D轮 (Series D) | 9300万美元 | 2018年6月 | - | BlackRock, Goldman Sachs, Western Digital Cptl |
E轮 (Series E) | 1.25亿美元 | 2020年7月 | 超过12亿美元 | BlackRock领投, Amity Ventures等 |
持续且大额的融资不仅为Qumulo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更重要的是,顶级投资机构如**BlackRock(贝莱德)、Kleiner Perkins(凯鹏华盈)、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高地资本)**等的背书,极大地提升了其在企业级市场的信誉和品牌影响力。
Qumulo的销售业绩和市场表现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云战略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
关键业绩亮点:
Qumulo凭借其源自Isilon的强大技术背景,成功吸引了顶级资本的长期支持,并在市场上转化为了高速增长的业绩和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该公司专注于解决企业在混合云环境下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访问挑战,其近年在云原生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预示着其未来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Notice:Human's prompt, Datasets by Gemini-2.5-Pro-DeepResearch
#高性能存储设计 #多云环境下的存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