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数据中台”,这几年真是火得一塌糊涂。
一边是技术圈讨论它能不能让“数治一体、助力经营决策”,
一边是业务部门天天问“我们不是有数据仓库了吗?
为啥还要搞个中台?搞完中台为啥又说要接入数据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件事:
为啥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厂,在构建数据中台的时候,都开始主张“湖仓一体”?不就是数据嘛,有个仓库不就完了吗?还整啥“湖”?这俩到底有什么不同?融合起来又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很多人一听“湖”和“仓”,脑子里就蒙了。
不就是存数据吗?为啥名字还不一样?
咱们先说仓库,简单点说: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干净的、结构化的、用于报表分析的数据集合。
它有几个关键词:

仓库就像一个超市的货架,每个商品都有标签、分类、价格,摆放整齐,方便你随时查找。
它的优点是稳定、标准、快,适合日常报表分析、经营看板这些常规需求。
但也有缺点:格式太固定,不灵活、处理大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吃力。
数据湖(Data Lake),就像是个超级大的池塘,啥水都能往里倒。
全都能先放进去,不要求你马上整理。

数据湖 = “先存起来再说”的一片大水塘,任何数据都能放,等后面需要的时候再慢慢处理。
它的优势是:

缺点,就是太自由了,如果没人管,数据湖分分钟变“数据沼泽”——你自己也找不到东西了。
湖和仓听起来像对立的两种架构,一个自由、一个规矩。
但聪明的大厂发现:这俩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补的。
于是就出现了“湖仓一体”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
让数据湖的灵活性 + 数据仓的标准性,一起用上。 让仓库的数据更丰富、让湖的数据更可用。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图书馆+图书回收站的结合体:
你不需要每本书一来就放上展台,但也不能只收书不整理。
这就有了“湖里沉淀原始数据,仓里服务标准分析”的逻辑。

以前企业的数据,基本都在业务系统里,比如ERP、CRM、POS系统,结构也都比较规整,建仓库没问题。
但现在呢?看看都有哪些数据进来了:
这些数据不仅多,还格式五花八门,你根本没法直接建表、塞进仓库。
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先丢进“湖”里。
等到业务有需求了、搞清楚要分析什么,再做建模、清洗、放进仓。
这就实现了数据的“分层治理、按需使用”。
传统的数据仓库更适合做标准报表、月报、周报、经营看板,但现在业务不满足于“看看数据”了。
他们还要:
这些都不是仓库能高效搞定的事,得靠湖。
所以你就看到:仓负责“稳”,湖负责“广”与“深”。

大厂的数据平台都在做一件事:
报表、分析靠仓库;建模、探索靠数据湖。 需求成熟了、数据稳定了,再把湖的数据“投递”进仓。
这一点也很现实。
你可以把数据湖当成“冷数据的仓库”,不是不用,而是先不管。
比如日志、历史记录、用户行为数据这种,海量但并不天天用,就放湖里,省钱又省空间。
只有在确实要做分析时,才搬进仓里做建模、跑数。
湖仓一体,其实也是解决不同团队“用数方式不同”的一种架构思路。
说实话,“湖仓一体”听起来好听,真正落地却不容易,主要得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不管是湖里的数据,还是仓里的表,都得“有名有姓”才能找得到。
所以大厂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统一的元数据管理平台,包括:
这样,数据湖里的数据也能“看得懂”,仓库里的表也能“信得过”。

FineDataLink在多个场景中展现了其强大的元数据管理能力:
实时数据传输:在金融和电商等需要实时数据分析的行业,FineDataLink能够快速传输和处理数据,支持实时决策。
数据调度:在制造和物流行业,FineDataLink通过自动化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数据治理:在医疗和政府等领域,FineDataLink帮助构建数据治理统一入口,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
现在很多大厂都在尝试用统一引擎,比如 Apache Iceberg、Delta Lake、Hudi 这些开源方案,或者用阿里云的 EMR、MaxCompute 这些大数据平台。
目的就是——
不管你数据是在“湖”里,还是“仓”里,我用一个SQL接口就能查。
这种技术叫 Lakehouse(湖仓一体架构),已经在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美团等大厂广泛落地。

别一上来就把所有数据都“扔湖里”就完事儿了,那就真成“沼泽”了。
要建立分层模型,比如:

湖是数据的“中转站”,仓是业务的“交付点”。
最后总结一句:
企业数据架构的演进,从最早的“Excel + 报表系统”,到“数据仓库+BI”,再到现在的“湖仓一体 + 智能分析”,这是技术和业务共进的必然产物。
不是为了跟大厂学架构才搞“湖仓一体”,而是你的业务需求、数据类型、分析深度,已经超出了传统仓库能提供的能力。
只有湖仓结合,才能做到:
所以,不是大厂“爱折腾”,而是他们真的走在了你未来会走的路上。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