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疗法?国际数字疗法联盟(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对DTx的定义是:有循证基础的、经临床验证过的用于治疗、管理和预防疾病的软件。数字疗法在精神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心血管、眼科、皮肤、消化系统等疾病领域都有应用。其中,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干预、治疗和管理,是数字疗法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实际应用中,数字疗法主要用于精神心理干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等、皮肤病、脑部疾病、慢病管理等。精神类、行为和认知障碍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慢病管理次之,最冷门的是肿瘤疾病领域。
数字疗法如何帮助患者改善认知障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数字疗法,能否为记忆擦除按下“暂停键”?
认知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常见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主要临床症状为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精神症状、肢体行为障碍等。根据《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现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3877万,患病率达15.5%,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超过1.5个被确认为轻度认知障碍。对轻度认知损害和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服务,延缓病情进展,帮助其抵御“脑海中的橡皮擦”,提升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目前,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侧重非药物干预,认知功能训练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也指出,认知数字疗法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疾病诊疗效率,增加患者可及性和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医学期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研究发现,益智类游戏能够通过刺激正常脑细胞取代受损细胞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治疗轻度认知障碍。
游戏化训练,为认知数字疗法开辟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研究早已证实,人的大脑具备终身可塑性——通过持续训练便有可能生成新的神经连接,重新建立某些功能。这意味着即便年过花甲,只要经过专业康复训练或者治疗机制,患者的大脑有能力重新连接,认知功能仍有机会被激活、重构。因此,认知功能障碍难题需要更早地被发现、干预。
早在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已批准首款电子游戏处方药EndeavorRx,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这项研究为脑健康领域创新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支撑。多模态音乐治疗干预系统是目前国内首创的音乐睡眠数字疗法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腾讯于今年5月推出了一款具有创新意义的认知功能训练软件——“腾讯脑力锻炼”,并已获批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一款基于循证医学和心理学原则设计开发、融合游戏机制的认知功能训练产品,并即将进入临床应用。当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开具处方后,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该软件开展游戏化认知训练,以非药物手段改善认知功能。
游戏疗法,也并非拿着手机打打游戏那么简单。
在内容设计上,“腾讯脑力锻炼”设置有厨艺、音乐、诗词、收纳四项符合老年人日常习惯的生活场景训练模块,用以帮助老人将认知训练的成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厨艺大赛模块”通过多食物同时制作和识别顾客表情等方式,训练用户的分配性注意、情绪识别等认知能力;“音乐大赛模块”通过音乐节奏、听音辨乐器等训练,可提升用户的知觉运动、抑制控制及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收纳大师模块”通过记忆收纳、同类归纳和颜色分类等训练,可加强线索回忆、长期记忆及计划等认知能力;“诗词大会模块”将传统文化与认知训练结合,可增强用户的瞬时记忆、表达性语言以及感受性语言等认知能力。
在功能设计上,区别于传统的认知训练只能训练单一的认知功能,“腾讯脑力锻炼”采用单个训练模块对应多项认知域的设计方法,提升患者在认知训练中的效果和获得感。每个模块主题都设有超过150个阶梯关卡,任务由易到难,通过逐步解锁的模式,帮助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系统性、常规性地进行认知训练,结合游戏的声音、图像、互动玩法、激励机制等设计,提供正向情绪激励,帮助患者进行知觉运动、执行功能、复杂的注意、语言、学习与记忆和社会认知等六大认知域训练,以延缓认知下降。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