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库存管理啊,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痛点:
那怎么解决?其实最核心的就是搞清楚这三条线:
只要这三条线定得准,库存不但不会“压货”,反而会变成企业最有弹性的资产。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讲一讲:
安全库存、再订货点、最大库存——这三条线到底怎么算、怎么设、怎么落地?

简单说:就是防止“来不及补货”的时候,还能发得出货的那部分库存。
你不知道未来会不会突然需求爆了,或者供应商延迟交货,或者物流出问题,那就提前留点库存在那,撑得住风险。
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这样:
安全库存 = 单日平均需求 × 安全周期
这个“安全周期”怎么设?可以理解为:你预留出来应对延迟或突发的天数。
比如你每天卖 100 个耳机,供应周期是 10 天,你怕供应商延迟个 3 天,就设安全周期为 3 天:
安全库存 = 100 × 3 = 300(个)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计算。更精细一点的企业会考虑:

安全库存 = Z × σ × √LT
安全库存 = 平均日需求 × 供应提前期的标准差 × Z值
比如:
安全库存 = 100 × 1.5 × 2.33 ≈ 350件
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先用平均值 × 安全天数 就够用了,不要让计算复杂阻碍你先建立机制。
所以安全库存不是越多越安全,而是要科学合理+动态调整。

再订货点就是说:库存降到这个数的时候,你就得赶紧下单补货了,不然就来不及补了。
这跟“采购周期”息息相关。
你得考虑从下单 → 到收货,这段时间会消耗多少库存。
再订货点的常用公式是:
再订货点 = 平均日需求 × 采购提前期 + 安全库存

举个例子:
那再订货点就是:
100 × 5 + 300 = 800(件)
也就是说,当你库存剩 800 件时,就要开始下采购单了。
这就是一个“提前 vs 风险”的博弈,要靠业务数据来校准。

实际工作中还有两种情况你要注意:
情况1:交期缩短怎么办?
再订货点要降低。比如供应商承诺从7天缩到3天,那你只需要准备3天的货就够了,别多压。
情况2:促销活动或旺季来临
平均日需求要调高,不然按平时的销量算,就会低估,照样断货。

有条件的可以在系统里配置“再订货提醒”,自动触发采购或推送邮件给采购人员。
简单说就是:你最多只允许仓库里存这么多货,再多就不准进了。
目的是为了防止过度采购、仓库爆满、积压呆滞。
最大库存主要用来控制:

公式上也不复杂:
最大库存 = 再订货点 + 订货批量
比如:
那最大库存就是:
800 + 200 = 1000 件
你要结合以下几个因素:

只要仓库现有+待入库超过最大库存,系统自动拒绝新订单。
超过最大库存 10% 就标红,提示仓库/采购检查问题。
咱们讲了安全库存、再订货点、最大库存的概念和算法,现在问题来了:怎么算是一回事,怎么用起来才是重点。
想落地,就得靠 BI 看板把这三条线跑起来、看得见、盯得住、能动手。
下面我就从三个角度,讲清楚怎么在 BI 里实现这件事。
看板最基本的作用是:让你一眼看到哪些SKU状态异常,谁要补货,谁要清货。
看板上该有什么?

颜色提示建议:
每个SKU都不一样,不能用统一公式硬套。
所以我们建一张参数表,让BI用这些参数动态计算库存三线。
这张参数表包含什么字段?

这样,BI每次刷新报表时,就能用这些参数实时算出:
每类商品可以有不同设置,非常灵活。

光靠人天天点进去看,不现实。你要设一套自动预警机制。
常见的预警逻辑:
预警可以怎么发?
SKU 多了之后,不能每个都一样管。要用“ABC 分类”来做差异化设置。
分类逻辑可以这样分:
BI里可以设置分类维度,让不同SKU自动调用不同策略参数。

别光看SKU,要能看到整体情况。
这张健康看板可以包含:

这样你能看出库存整体是不是处于“好状态”还是“高风险”阶段。
说到底,库存不是靠“盯”和“压”管出来的,而是靠“算”和“控”。
这三条线,其实就是企业“拿捏住进与出”的节奏线,是供应、销售、资金三者之间的平衡点。
别再靠拍脑袋、凭经验、看心情来补货了。
只要逻辑搞清楚、算法用对头,再结合 BI 看板落地,哪怕 SKU 多、波动大,也能把库存控得又稳又活。
下一篇,我们可以继续讲讲:如何用库存周转率 + 库存结构分析,真正看出问题、优化策略? 感兴趣的话,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给你身边正在“库存焦虑”的朋友们。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