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如何更好的构建个人成长系统?

如何更好的构建个人成长系统?

作者头像
人月聊IT
发布2025-07-27 10:06:21
发布2025-07-27 10:06:21
1520
举报
大家好,我是人月聊IT。今天简单聊下个人成长方面话题。

实际我的公众号文章,知乎专栏写过大量的关于个人成长,思维框架模式,学习方法,个人知识管理和知识库建设,问题分析解决,长期主义,认知方面的文章,实际这些内容都和个人成长密切相关,而是是要给密不可分的整体。

既然谈个人成长系统。刚好结合我原来文章的内容,可以基于系统思维的思路来构建一个个人成长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以上所有要素,包括要素之间的关系都体现出来,具体为:

核心存量(3个)

  • - 个人能力体系(中心核心存量):知识库、经验库、模式库
  • - 认知水平(左侧存量):思维框架、逻辑体系
  • - 实践经验(右侧存量):项目案例、经验积累

关键流量(3个):

  • - 学习输入流量:多维度信息获取、系统化知识管理
  • - 实践应用流量:情境化应用、反馈驱动学习
  • - 复盘总结流量:系统性经验复盘、逻辑元素提炼

辅助变量(5个):

  • - 长期主义:持续增量迭代的驱动力
  • - 自我觉醒:内在成长动力
  • - 方法论:系统思维指导
  • - 知识管理:知识体系支撑
  • - 自我管理:基础能力保障

常量(2个):

  • - 外部环境:技术发展、社会变化
  • - 个人天赋:先天能力基础

基于以上核心要素构图如下:

以上个人成长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个人成长系统。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的个人成长系统模型,体现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该模型以三个核心存量为基础,通过学习、实践、复盘三个关键流量形成动态循环,在长期主义、自我觉醒等辅助变量的驱动下,实现个人能力的持续提升和认知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存量和流量核心要素

个人能力体系存量:个人能力体系是整个成长系统的核心存量,包含知识库、经验库和模式库三个层次。这个能力体系不是静态的资料库,而是包含方法和逻辑的动态系统。从资料库到知识库,再到经验库,最终形成模式库,这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模式库代表着在专业领域长期实践后的体系化总结,是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认知水平存量:认知水平包含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思维框架是"对事物认知的基本逻辑和方法"。认知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个人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框架包括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和逻辑方法三个层次。从概念到结构,再到逻辑,体现了从表象到本质的认知深化过程。

实践经验存量:实践不仅是知识的验证,更是经验的来源。人们不可能通过思考养成一种实践习惯,而只能够通过实践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个人能够形成独特的经验模式库,这些经验经过抽象和总结,最终转化为可复用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式。

学习输入流量:学习是个人成长系统的重要输入流量,包括主动学习和被动信息接收。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高质量的学习需要多维度信息获取、系统化知识管理和深度思考内化。

实践应用流量:实践应用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流量。实践应用包括情境化应用、反馈驱动的学习循环和技能内化过程。通过在具体场景中应用知识,获得即时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最终形成自动化的技能反应。

复盘总结流量:复盘总结是个人成长系统的调节流量,起到平衡和优化的作用。高质量的复盘需要我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因果关系和决策依据。复盘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深度解析过程。通过系统性经验复盘、逻辑元素提炼和网络构建,将具体经验转化为一般性原则,形成可复用的思考单元。

辅助变量驱动

长期主义:长期主义包括三个阶段:强大的内驱力、兴趣驱动和对过程的感悟。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持续增量迭代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个人能力的自我提升。

自我觉醒:自我觉醒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个人成长的根本解自我觉醒》中强调,自我觉醒是"对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认知和理解"。自我觉醒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对目标的明确和对成长路径的规划。自我觉醒不是一次性的顿悟,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个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的成长方向。

方法论:方法论是系统思维的体现,为个人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论不仅包括具体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逻辑框架。通过建立科学的方法论,个人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实践和成长。

知识管理:有效的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内化和应用四个环节。通过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结构,能够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灵活组合和创新应用,为个人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目标管理和习惯管理等多个维度。自我管理不是简单的自我约束,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建立良好的个人成长节奏和习惯。正如文章中所述,"长期主义的核心是持续增量迭代和持续改进",这需要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支撑。

系统动力学特征

增强回路机制:模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增强回路:学习-认知-能力回路(R1)和实践-经验-能力回路(R2)。这两个回路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反馈循环。认知水平的提升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的深入又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的积累增强个人能力,能力的提升又促进更高质量的实践。

平衡回路调节复盘总结形成平衡回路(B1),对整个系统起到调节和优化作用。通过定期的复盘总结,个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和实践的方向,避免系统偏离正确轨道。

延迟效应:个人成长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特征。学习投入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时间延迟,实践应用到经验积累也需要一定周期。这种延迟效应要求个人保持耐心和坚持,不能急功近利。


个人成长实践案例参考

昨天在公司做了个人自我管理和IT知识串讲的培训,在这里再做下简单总结。实际上对于这类培训相当不好做,讲得不好很容易感觉是鸡汤,或者说是在给员工洗脑。

但是为什么还是要讲?

因为在个人成长的路上,个人思维意识的转变太重要了。对于个人成长的根本解,原来我谈到的叫强大的自我内驱力,今天新增加一个词,叫自我觉醒。

一个人可以成天处于一种抱怨的状态,比如公司没有组织培训,没有学习氛围,没有参加大项目实践的计划,没有安排导师指导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约束你个人成长的关键,真正约束你的只有一个,即你自己是否愿意成长。

01-概述

这次培训我换个一个方式,即我讲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做了哪些事情,个人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感悟,你可以看看对你有无帮助。

思维意识的转变一定是你自己完成的,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因此我从4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即:跑步,写作,思维,技术

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实际上很简单,只有两大段。从01年到09年在中兴通讯IT部门,从事了软件开发,架构,IT项目经理,产品总工多个岗位角色。在过程中也先后参加了公司类似APS项目,HPPD高效产品研发,项目化运作,CMMI评估从二级到四级一系列的重点项目。而09年我到远行科技后则一直负责平台产品线,重点是SOA和云计算,其中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北京实施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集团的SOA集成平台,私有云PaaS平台建设项目。

为何要专门讲跑步和写作?

因为我个人成长的两次大转变即来源于写作和跑步。

从2006年4月我开始在新浪博客写Blog,一写15年的时间。同时从2017年2月开始我开始进行博客日更写作,到现在也已经四年的时间。在这个长周期的写作过程中,对我实践总结复盘,学习总结,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完善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16年,我开始喜欢上跑步,并在16年完成戒烟。早起,跑步,写作同时成为了我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在这段时间更加自律和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02-跑步

我自己从16年开始跑步,到今天咕咚记录的跑步总里程6700km,一共完成了6次半马距离,最好成绩1小时46分。最远跑步距离31km,个人在在17年自己就完成了持续不间断100天跑,在今年2月完成了持续不间断1年365天跑。

通过跑步,我更加坚定了长期主义的概念。即长周期+持续改进地做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

对于长期主义理解,我当时写了一句话,即:

我始终不认为工作多长时间是长期主义,而是你从事的工作使你在某个专业领域持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不断的精进和提升工作经验和能力,只有这个才谈得上长期主义。

立刻行动

当你确定了要做一件事情后,立刻行动往往是最重要的。

几年前,我一个同学看我跑步,也准备开始锻炼。老是不断的问我跑步是否伤膝盖,穿什么跑步鞋好?是前掌落地好还是后掌落地好?是早上跑好还是晚上跑好?

结果这个人到现在也没有开始自己的跑步计划。

一定要明白,任何问题或疑惑你只有行动了才能够自己去验证。人天生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离开行动后的自我调整能力。

自主自发

自主自发往往才能够让你长周期的坚持和专注做好一件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一般是被动坚持,你需要克服你的惰性。但是当你从被动坚持变成了兴趣驱动,强大的内驱力驱动后,不跑反而不舒服了。

这个时候做事情就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享受过程的状态。

高度自律和节奏感

其次,高度自律和节奏感很重要。做事情节奏感形成后,你自己就不会轻易去打破。你可以是天天跑,也可以是逢单数日期跑,都没有关系,但是要形成自己规律和节奏。

不要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出现问题的时候是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比如下雨,早上跑不了,还可以晚上跑,晚上还下雨那就在室内或健身房里面跑。

抵抗熵增

熵增定律讲的就是人总是倾向于,朝自己舒服的方向发展。人天生有惰性,喜欢一种慵懒的状态。类似头条,抖音都推荐你关注内容。让你不知不觉地沉迷进去等。再比如一个事情你一般只考虑别人帮你解决,并不会自己下功夫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因为找寻问题根源本身是一个费脑的事情,没有谁愿意去深入思考。

久而久之,自己就会陷入一种退步或停步不前的状态。

在19年9月我做了一个决定,吃1年的蛋奶素。

为何做这个决定?

因为在当时,跑步,写作,早起都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的一部分,都已经很有规律,而且进入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从抵抗熵增的角度来讲,我必须找一件事让自己不那么舒服,脱离舒适区。

其次,我经常在看别人吃蛋奶素的身体感受,但是别人的感受始终都是别人的,你只有自己亲身去证悟,这个感受才可能是你自己的。

多去感受过程愉悦,而非简单追求目标

实际上当你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细化后的小目标后,你会发现每个小目标就是一个小过程,多个小过程的持续累积就变成了一个大目标的完成。你不要一味盯着目标,外重则内笨拙。欲速而不达。

你把每一个过程都做好,目标自然达成。

同时当你达到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本身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过程的起点而已。这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谈到的以终为始是一个道理。

忙的时候更需要停下来思考

很早以前有本书,书名叫《咖啡》,里面就传递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越是忙的时候乱的时候越要懂得停下来,停下来的目的是为了思考,去找寻引起问题的根源。

在工作中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关心员工所处的环境,你会发现任何事情有果必有因,而你忙的时候是无法留意到身边的很多细节。只有慢下来或者停下来才能够真正去细心观察,多去沟通和记录,从这些观察中发现问题的根源。

工作中有时候忙点保持适度的压力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要瞎忙和变成了忙乱,你越是处于忙乱状态,越是被动,越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个时候你更加需要慢下来,重新思考复盘,找寻问题根源,重新制定计划。

慢下来或暂停并不是终止,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人生这场马拉松没有奖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的成长和历练靠的不是他人的鼓励,靠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奖牌,而是你自己的内在动力。你自己想把一生过成什么样子,那么它最终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03-写作

前面已经谈到了实际我是从2006年4月开始在新浪博客写作,到现在已经15年。并且从2017年2月开始进行日更写作,到现在已经4年时间。

我从2001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到今年4月份就正式20年了,在这20年的时间里面自己从来没有脱离过一线项目实践,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能够在技术,管理,软技能各方面长期的积累,并将这些积累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系统化整理。

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只有写作才能够完成实践证悟内容的经验升华。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那没有精确之充实仅仅是一种虚胖而已。

为了保持你的状态,你必须时刻实践,同时还需要有一定压力的实践。我所思考的,所做的,所总结和复盘的,都是为了下个关键项目的顺利展开而努力。而写作本身也是保持自己思维盘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15年长周期写作中,在中兴阶段我的重点是CMMI,IT项目管理,产品研发,个人知识管理等。但是在最近10年更多的写作内容集中在云计算,SOA,思维框架逻辑等方面。我将自己最近5年的写作内容做了下梳理,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 云原生:微服务,中台,DevOps,容器云
  • SOA和ESB:SOA,ESB,服务治理,API网关
  • 企业架构:包括企业架构,IT规划咨询,SOA规划
  • 产品规划:包括产品规划,项目管理,团队管理
  • 思维:主要围绕思维,学习,问题管理,知识库

实际上要保持长周期的写作,特别是日更写作更是考验。输出倒逼输入这个说法我个人是赞同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有东西可写,你必须不断的学习,阅读,不断的进行现场项目实践,不断思考,总结和复盘。

通过写作,你可以更好地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随时检查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同时通过写作和复盘,可以将实践经验进一步进行体系化整理和提炼,形成自我方法论。

方法论是什么?

方法论绝对不是一个个离散的经验点,而是你做了大量的实践后形成的诸多经验,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做事方法和套路,即将经验点进行聚合或串接。那么只有写作才能够完成这个体系化的过程,完成隐性经验的显性化。

通过写作或者说复盘总结,完成一个关键的PDCA闭环流程。你才清楚下次迭代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优化,形成螺旋式上升。否则就是类似驴子拉磨一样的原地打转,那么坚持得再久,再长期本身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反而是荒废了时间和个人精力。

04-思维

思维是一个具备内在框架和逻辑的系统工程,思维覆盖了学习,认知,问题解决和复盘,知识库多个维度的内容。通过学习形成基础个人知识库,同时对认知和解决问题实践进行验证,同时通过复盘转换为自我方法论和模式,形成完整闭环。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学习方法模式在去年完成了公司培训,在前面发布过的头条文章中我也分享过学习方法模式,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培训材料。

而在思维框架里面里面还有两个核心主线:

  • 其一是事物认知逻辑
  • 其二是问题分析和解决

这两个内容我今年准备下半年在公司进行培训。当然在头条我发布过的售前文档编写逻辑,JVM内存溢出问题分析诊断等都是上面两点的案例展开可以参考。

工作多年后你会发现,个人核心价值就是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越是能够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你的价值就越大。

而这个能力本身不来源于理论,而是来自于大量的现场实践,实践后的总结复盘。在实践过程中面对大量疑难问题时候的迎难而上,探寻问题本源的决心。

记得自己10年前在现场做集团大的SOA集成平台项目的时候,生产环境出现内存溢出,接口服务调用超时问题等。这些问题自己跟踪往往都是1个月以上的时间,不断地去分析和思考,每天在想还有哪些点没有考虑到,还有哪些配置修改,哪些假设判断需要去测试环境验证,直到最后找到问题根源为止。

要明白这种问题小项目根本就出现不了,只有大项目才会遇到这种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这种关键问题解决往往就是你技能提高的绝佳机会,你不要轻易错失这些机会。

05-培训关键PPT页面分享

以上即个人成长系统和实践分享,供参考。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7-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人月聊I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存量和流量核心要素
  • 辅助变量驱动
  • 系统动力学特征
  • 个人成长实践案例参考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