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设计领域,AI生成原型图的能力正逐步落地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可以预见,这项能力在产品经理的反复实践中不断验证其价值后,有望成为产品设计流程中的一个新环节,甚至可能在某些场景中替代手动绘制。本文将围绕AI生成原型图工具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开发项目中的优势与不足。如果你也对这一趋势感兴趣,不妨一起来看看。
AI生成原型图,通常作为原型设计工具中的辅助功能推出。例如,墨刀原型设计平台上线了“墨刀AI生成原型图”,专为产品经理辅助绘制原型而设;也有面向UI设计领域的海外工具,如“Figma Make”“Uizard AI”等,通过AI快速生成界面设计;甚至像代码生成类工具Cousor,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原型图的快速搭建。这类工具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围绕原型、设计或开发流程,作为效率提升的得力助手而存在。
目前市面上的AI原型图工具在生成方式和产出内容上各有差异,以功能相对完整的“墨刀AI”为例,其主要AI能力包括:
从以上功能来看,这类工具大多支持多种生成方式,具备可编辑性,可输出产品文档,也能为开发阶段提供初步代码参考,正在逐步覆盖从原型到交付的完整流程。
AI原型图工具是否能够真正应用于真实项目,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评估: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AI原型图的价值在于其是否真正“理解”需求,并能转化为完整的页面结构。只有在AI能够精准解析需求并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它才具备实用价值。
有些AI工具生成的原型图需要通过再次输入指令进行调整,或者无法理解上下文,导致修改成本高耗费大量时间,不如手动编辑修改的快。因此如果不能导出到原型编辑区进一步调整,就会限制其实用性。
AI生成原型图虽然能用于产品评审,但在涉及复杂交互和开发对接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工具能同步生成代码,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开发对产品结构的理解和落地节奏。
AI生成原型图虽然具备很大的优势,但是也不可忽略其不完美的地方:
无论是上述优势,还是提到的限制,其实都可以通过实践掌握或规避。AI时代,会用工具不是什么稀奇事,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AI的高效特性,同时又能够应对其局限,这才是有效的使用方式。以文中提到的国产工具“墨刀AI”为例,同样需要产品经理具备一定的驾驭能力,方能使AI生成原型图工具在真实项目中释放最大价值。
注:文中所提及的AI原型图工具仅为案例举例,均为个人选择,无任何推广意图。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