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是德科技黑皮书:如何测试 AI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是德科技黑皮书:如何测试 AI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作者头像
AIGC部落
发布2025-07-08 15:32:02
发布2025-07-08 15:32:02
183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Dance with GenAIDance with GenAI

该黑皮书聚焦 AI网络架构测试方法,指出 LLM 训练中网络架构对数据传输效率至关重要,需具备数据移动、可扩展性等能力。文档围绕作业完成时间、性能隔离、负载均衡、拥塞控制四大测试方法展开,介绍测试拓扑、步骤、变量及结果分析,使用 Keysight AresONE-M 等工具模拟 AI 工作负载,通过不同集体操作和数据大小验证网络性能,强调测试对优化 AI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图片
图片

一、AI 网络架构测试背景与核心能力

LLM 训练挑战:大规模 GPU 节点间数据传输易成瓶颈,网络架构需支持高效数据移动、低延迟、可扩展性及容错性,确保训练效率。LLM 训练中网络架构的核心瓶颈是大规模 GPU 节点间的大象流(大流量低熵)传输,易导致链路拥塞和长尾延迟,影响训练效率。例如,4 节点 All-Reduce 操作需传输 24GB 数据(4GB 集体数据 ×6 次迭代),若网络负载均衡不佳,单链路流量可占总带宽 70% 以上。

图片
图片

核心能力:包括数据移动、节点间通信、资源分配、监控调试等,支撑分布式训练中数据并行(DP)、流水线并行(PP)、张量并行(TP)等模式。

二、AI 模型训练与并行通信基础

训练流程:

数据准备:收集预处理文本、图像等数据,分词归一化后拆分为训练 / 验证 / 测试集。

模型定义:设计神经网络等架构,设置学习率、批量大小等超参数。

模型训练:通过前向传播计算输出,反向传播更新参数,迭代至收敛。

并行通信:

集体操作类型:All-Reduce(梯度聚合)、All-Gather(特征聚合)、All-to-All(全节点数据交换)等。

关键指标:算法带宽(集体大小 / 时间)、总线带宽(算法带宽 × 补偿因子)、理想比率(总线带宽 / 理论吞吐量)。

三、四大测试方法论详解

  1. 作业完成时间(JCT)测试 目标:验证无拥塞场景下网络最大性能,测试不同集体操作(如 All-Reduce Ring、All-to-All)的完成时间与带宽。 关键配置: 拓扑:2 个 NPU 主机(各 4 个 NPU/NIC),环形算法模拟节点 0-7 通信。 数据范围:16MB-200GB,步长 2 倍递增。 工具:Keysight CB 工具自动执行测试用例。
图片
图片
  1. 性能隔离测试 目标:模拟多租户场景下资源竞争,验证拥塞控制机制(PFC+ECN)对性能的影响。 关键配置: 拓扑:4 个 NPU 主机,2 个并发作业(如 All-Reduce Ring 与 All-to-All 混合)。 数据大小:4GB(主作业)+4GB(背景流量)。 拥塞控制:启用 PFC(优先级流控)和 ECN(显式拥塞通知)。 结果:单背景作业时主作业性能下降约 30%,PFC+ECN 可减少长尾延迟但无法完全消除竞争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 负载均衡测试 目标:评估 ECMP(等价多路径)模式下流量分布,对比 5-tuple 哈希与随机喷雾(Spray)算法。 关键配置: 拓扑:2 个 NPU 主机(各 4 个 NPU/NIC),连接至 2 台 ToR 交换机。 集体操作:All-to-All(200MB 数据),测试并行 QP(队列对)数量对分布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 拥塞控制测试

目标:验证 PFC、ECN 及两者结合在拥塞场景下的可靠性。PFC(优先级流控):适用于大流量场景(如 > 1GB),通过暂停非关键流量实现无损传输,但可能引入队列积压导致长尾延迟(如 8GB 数据延迟 153ms)。ECN(显式拥塞通知):适用于小数据或实时场景(如 <1MB),通过标记拥塞队列触发发送端降速,但大数据时反馈不及时可能导致丢包率上升(>1GB 时丢包率 > 1%)。

关键配置:

拓扑:8 节点全连接,模拟过载网络(如 8:1 收敛比)。

数据大小:16MB-8GB,启用 PFC 头 room(100000)或 ECN 阈值(10000)。

结果:

PFC:大流量场景有效避免丢包,但长尾延迟较高(如 8GB 数据 P50 延迟 153ms)。

ECN:小数据场景响应快,但大数据时因反馈延迟导致丢包率上升(>1GB 时丢包率 > 1%)。

PFC+ECN:综合性能最佳,理想比率保持 95% 以上,长尾延迟降低 3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测试工具与拓扑

工具链:

Keysight AresONE-M:硬件级流量生成与分析,支持 RoCEv2 协议。

Collective Benchmarks(CB):自动化测试套件,预定义多租户、拥塞等测试用例。

拓扑设计:

Spine-Leaf 架构:通过 ECMP 实现多路径负载均衡,ToR 交换机连接 NPU 主机模拟真实数据中心。

端口映射:将物理端口绑定至虚拟 Rank ID,支持 8-64 节点规模测试。

五、关键挑战与应对

流量特征:LLM 训练以低熵大象流为主,需通过并行 QP(如 4-8 个 / 节点)提升路径熵。

多租户管理:混合负载场景下,PFC+ECN 组合可动态分配带宽,但需优化反馈延迟(<1ms)。

容错性:单个 GPU 故障可导致全局训练中断,需测试网络对故障节点的快速隔离能力(如 10ms 内重路由)。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7-0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Dance with GenA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