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闭路监视系统的收费车道至收费站级,收费站至监控中心中心的视频传输采用全IP数字数据传输方案。
1、监视内容
出、入口收费车道监视+收费广场监视+出、入口收费亭监视+票据室+监控室监视的视频监视方案。
2、监控地点
收费站级监控,和路段监控中心。
3、图像传输方案
收费车道和收费亭内通过网线传输至收费广场视频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至收费站的视频以太网交换机,与收费站内的IPSAN视频存储阵列相连接。
视频传输设备采用双码流设计,对每路视频双流压缩,高速率码流通过收费广场视频以太网交换机和光缆与收费站、监控中心视频以太网的连接,低速率码流则进入IPSAN视频存储阵列录像存储。
车道摄像机立柱安装在收费岛尾部,摄像机侧对着收费亭方向,用来监视每辆车进入车道、领卡及停车交费的过程。车道摄像机摄取的视频图像用于动态图像监视,车牌识别摄像机用于图像捕获。
收费员收费操作结束后,由车道控制器产生的处理数据(车型、处理类型、车道号、收费员身份号码以及日期、时间等)经视频数据叠加器转为高清摄像机能识别的编码叠加在捕获画面以及车道摄像机产生的视频画面上。
收费广场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网络信号直接接入收费广场配置的视频以太网交换机。
票据室和监控室配置高清网络摄像机,网路信号直接接入收费站配置的视频以太网交换机。
在路段监控分中心配置视频管理服务器通过高清控制平台,接入全程监控视频和收费视频,实现对全路段监控和收费视频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4、图像存储方案
所有监控图像按H.264编码方式进行存储,采用IP-SAN的存储方式。
图像存储采用“分散存储、集中管理”的模式,在沿线各站点均配置1套IPSAN视频存储阵列,其磁盘容量考虑收费系统的所有存储需求。
对于正常运营时图像在各收费站进行本地存储,路监控分中心可直接调用收费站存储录像,也可进行选择性存储;对于发生重大交通事件、异常事故时的图像,应逐级进行存储。
图像采用高码流D1格式,收费视频存储不少于30天。
1、收费站视频监控系统
(1)在每个收费车道均设置1台高清车道摄像机,用于对通过本车道的车辆进行监视;在每个收费亭内安装1台高清亭内摄像机,用于监视收费员的操作;在每个匝道收费广场设置2台广场摄像机在主线收费广场设置4台广场高清摄像机,以对整个收费广场的情况进行监视。同时将上传所有图像经过通信系统提供的通道传输图像至路监控分中心的视频以太网交换机上进行管理和监视。
(2)入口出口车道摄像机、出入口收费亭内摄像机和广场摄像机的视频图像上传至监控中心后,可由工作站控制进行图像的查询、编辑、打印。
(3)收费车道发生特殊事件(闯关车、判型不一致、报警开关触发等)时,系统具有报警模块功能,可将发生报警的车道图像切换到收费站监控室各站对应的视频控制工作站上,进行显示并发出报警声。
(4)收费站值班员可通过视频控制工作站手动实现图像的切换以及对广场摄像机云台、镜头的控制。
(5)图像采集:图像捕获过程在车道控制机中完成,车辆图像需要抓拍两幅,第一幅由车辆检测器触发完成,第二幅由收费员确认交易后按“确认”键触发,上传的图像为第一幅,如没有第一幅则上传第二幅图像。车道抓拍图像和车道原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上传收费站、路收费分中心和片区拆账中心。
2、视频管理工作站
可对抓拍图像和所有车道、广场图像进行管理、打印、刻录。在该工作站上安装视频存储管理软件,用来对收费图像进行管理,配置和调度。
收费车道和收费亭内通过网线传输至收费广场视频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至收费站的视频以太网交换机,与收费站内的IPSAN视频存储阵列相连接,各站设置视频管理工作站用于对收费站图像的应急辅助管理。
视频传输设备采用双码流设计,对每路视频双流压缩,高速率码流通过收费广场视频以太网交换机和光缆与收费站监控室视频以太网的连接,在视频管理工作站上显示,低速率码流则进入IPSAN视频存储阵列录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