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智慧高速 | 机器人在高速公路领域如何开展研究和应用

智慧高速 | 机器人在高速公路领域如何开展研究和应用

作者头像
高速公路那点事儿
发布2025-07-03 11:57:46
发布2025-07-03 11:57:46
1830
举报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行业应用正在不断纵深。从25年的春晚机器人表演节目,我们就知道未来十年,不光是AI的天下,同样也是机器人爆发期。

就像AI一样,我们突然发现机器人现在开始变得有用了,那么,作为高速公路从业者如何快速开展研究和应用?

本文就从开发、应用场景及人工智能的关系来进行一次探讨。

一、机器人的开发难度不断下降

从波斯顿动力到宇树,我们从自媒体和新闻报道看到了各类机器人的日日新。

从最初机器人厂商自我研究传感器、运动模组等硬件产品,到目前采用批量标准化组件搭建机器人,充分说明了机器人的开发难度正在不断下降。

也就是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成熟,机器人开发流程已经从早期的定制化、高难度模式,逐步演变为标准化、模块化的高效模式。

那么一个当前一个机器人的开发流程是什么样的?一般都是通过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优化的协同推进。

而且目前有开源项目可以快速搭建原型进行功能验证,类似Arduino,一个开源电子原型平台,由硬件(开发板)和软件(IDE)组成,旨在让开发者、创客和爱好者能够轻松构建交互式电子项目。

二、高速公路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机器人将会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领域开展应用。

也就说,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缴费机器人、发卡机器人、养护机器人等,在数据分析、信息服务的脑力劳动领域机器人也有其重要的应用场景。

除了目前正在应用的场景,未来高速公路领域还可应用的专业性机器人都有哪些呢?简单罗列一下:

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机器人

  • 交通流量预测机器人: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预测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变化,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动态调度和拥堵预警支持。 此类机器人的雏形及雏形已有,目前来说还是作为软件模块来呈现。
  • 事故分析与应急决策机器人: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分析事故原因,生成最优应急处置方案,提升事故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跟交通流量预测机器人一样,需要做成软件模块,方便从当前中心软件平台移植到其他平台。
  • 路况健康监测机器人:利用传感器和AI算法,监测路面、桥梁、隧道的健康状况,预测潜在风险,为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类机器人的应用效能一般,主要还是数据源的零散性及数据质量不高。

2. 信息服务与交互机器人

  • 智能客服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导航、服务区信息等个性化服务 。 此类机器人应用非常普遍,目前来说还是需要与大模型的对接应用,进一步提高其反应及信息准确性。
  • 信息发布与引导机器人:在服务区或收费站部署,通过多媒体交互设备,为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天气预警、路线规划等服务 。 10年前就在服务区等示范项目中有所应用,但是基于服务内容的固定,应用效果没有凸显,但是目前基于AGI的快速发展,此类机器人也可以焕发新春了。
  • 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在隧道或事故现场,通过语音播报和对话功能,引导驾驶员安全通行或疏散。 此类机器人是紧急电话与道路广播的结合体,目前受限于道路嘈杂环境,其形态和应用还有待提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未来多个设备的一体化集成将促进新机器人的推出。

3. 安全与应急处理机器人

  • 隧道应急疏导机器人:在隧道内发生事故时,快速抵达现场,采集数据并辅助指挥中心制定疏散方案。 目前来说基本都是采用轨道式机器人,个别单位也在示范行走式机器人。如果轨道式机器人的轨道不改革,那么高的建设成本,很可能导致机器狗、履带式机器人的快速普及。
  • 智能预警机器人:通过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高速公路上的异常事件(如行人闯入、车辆违停等),并及时发出预警 。 此类应用一般为软件载体,但是当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变为机器人的时候,也就搭载此类模块,具备智能预警功能。
  • 消防与救援机器人:配备灭火设备和生命探测仪,在火灾或事故现场执行救援任务,减少人员伤亡 。 此类机器人在消防领域的应用已经普及 。目前来说,如果隧道消防智能化,配置了低成本机器人,什么效果?

4. 养护与施工机器人

  • 智能清洁机器人:自动清洁隧道内壁、灯具、路面、伸缩缝等,提升养护效率和安全性 。 这是一个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在电力塔、金属管道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出现,而且对隧道结构的探测及清洁机器人,国内已经有厂商进行了试验,目前来说是解决不封路的应用场景问题。
  • 护栏安装机器人:通过机械臂和自动化技术,高效完成护栏板的安装和维修,减少人工成本和风险。这个不太熟悉,目前来看,也具备实现场景。
  • 路面修复机器人:利用3D打印和AI技术,自动检测和修复路面裂缝、坑洼等病害。这个是一个广阔而且有发展的领域。

5. 物流与运输机器人

  • 智能配送机器人:在服务区或收费站为驾驶员提供食品、药品等物品的配送服务。

6. 其他创新应用机器人

  • 无人机巡检机器人:通过无人机技术,对高速公路进行空中巡检,快速发现路面、桥梁、隧道的异常状况。
  • 智能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车辆提供移动充电服务,解决充电桩不足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需要解决和注意的是电力安全问题。
  • 环境监测机器人:实时监测高速公路沿线的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环境指标,为环保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LLM)或视觉模型(VLM)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LLM或VLM往往需要将问题几乎完全解决,才能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

机器人则不是,他可以慢慢的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开始应用,最后成为一个具身智能体。

目前来说机器人一般采用端对端模型,按照英伟达的思路,就是从传感器数据直接映射到关节运动。未来的一段时期,仍然是专业性的机器人开始大面积普及和应用,就类似我们现在的缴费机器人、发卡机器人、养护机器人等。

那么,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 感知能力:AI 增强机器人的环境理解

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视觉(CV)、自然语言处理(NLP)和传感器融合技术,赋予机器人感知和理解环境的能力。

例如,视觉语言模型(VLM)可以帮助机器人识别物体、理解场景语义,从而更精准地执行任务 。

多模态 AI 技术(如 GPT-4V 和 Gemini)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跨模态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整合视觉、语言和动作信息,实现更复杂的交互 。

2. 决策能力:AI 驱动机器人的自主决策

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强化学习(RL)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根据自然语言指令生成任务计划,并在动态环境中自主调整策略。

例如,RT-2 模型通过端到端学习,直接从传感器数据生成机器人控制指令,显著提升了任务执行的灵活性和效率 。

端到端模型(如 Figure AI 的 Helix)通过单一模型实现感知、决策和控制的闭环,减少了传统模块化架构中的信息损耗和延迟 。

3. 执行能力:AI 优化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AI技术(如深度学习和运动规划算法)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操作精度和适应性。

例如,星动纪元的 ERA-42 模型使五指灵巧手能够完成 100 多种复杂操作任务,展现了强大的泛化能力。

端到端模型还支持机器人在无网络环境下离线运行,确保数据安全和实时性。

我们看到端到端模型的重要性,它就是通过单一神经网络实现从感知到控制的闭环,简化了系统架构,提升了响应速度和决策精度。

未来,端到端模型将进一步融合多模态AI技术,支持机器人在更复杂场景中的自主决策和执行。

四、结语

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机器人技术将迎来彻底的爆发,预计三到五年,开始大面积普及,将逐渐应用在各个行业和场景。

“十年后,机器人技术将对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就像几百年前电力普及一样”--伯恩特(1X Technologies创始人)。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3-2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高速公路那点事儿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机器人的开发难度不断下降
  • 二、高速公路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 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机器人
    • 2. 信息服务与交互机器人
    • 3. 安全与应急处理机器人
    • 4. 养护与施工机器人
    • 5. 物流与运输机器人
    • 6. 其他创新应用机器人
  • 三、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 1. 感知能力:AI 增强机器人的环境理解
    • 2. 决策能力:AI 驱动机器人的自主决策
    • 3. 执行能力:AI 优化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 四、结语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