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了,雨雪冰冻天气常发,准全天候通行控制服务系统如何能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这个课题也是老生常谈了,那今天抛开技术谈服务。”
根据高速公路事故原因分类,可分为人的影响、车况的影响以及道路环境的影响,其中道路环境影响占比为34%(来源于其他文章)。
因不良天气(雨、雪、冰等)致使高速公路路面与车辆间附着系数降低,伴随着驾驶人能见度的降低,最终导致高速交通事故频发,且具备事故率高、致死率大、重(特)大事故多的事故特征。
01-常规系统建设思路 |
---|
常规的准全天候通行系统分为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建设,分别为精准交通气象系统、常发雾区诱导、凝冰除雪监测。
精准交通气象系统:基于GIS、卫星、雷达等多源气象数据和多维交通路面状态气象模型,融合高速公路气象站实况数据和交通路况数据,打造精准交通气象。
常发雾区诱导:针对雾区道路交通环境设计的智能雾区引导系统,通过安装在道路两侧的智能灯标,警示诱导车辆安全行驶,从而有效避免危险路段车辆追尾事故、二次事故、特别是雾区的连环撞车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凝冰除雪监测:对路面温度及路面结冰的精确短临预警,适时启动系统泵站和融雪剂溶液喷洒终端机构,自动精准撒布适量的融雪剂,预防路面出现影响行车安全的冰雪湿滑路面状况,降低相关交通事故的发生。
传统系统的建设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只是考虑了交通气象,尤其是雾天、雪天、冰冻等解决方式,还是属于事后控制范畴。
02-以服务为目标的思路改变 |
---|
高速公路作为运营单位,还是给司乘提供通行服务的,所以应该从服务目标出发:
这些服务按照发展阶段分为(三阶段服务):
1.天气事件前的预警协同服务,也就是有预警措施。
2.天气事件中的通行控制服务,也就是有应对措施。
3.天气事件后的评价与报告服务,也就是需要升级迭代。
03-天气事件前怎么做 |
---|
通过接入的气象预报恶劣天气到达前,系统必须对预警方案进行推荐和协同,协助各个环节进行预处理。需要完成:
1. 管理方:日常气象的通报,并通过气象与预案的关联,自动推送预案。
2. 管理方:恶劣气象的预警,与预案关联。
3. 司乘方,信息服务:恶劣天气条件下车辆驶入高速前信息服务主要是对路况、天气、通行时长、管制等相关信息有迫切需要。
用户目前普遍做法是通过导航APP进行路线选择,导航软件会反馈推荐路线、预计时长、路况信息、天气条件等信息。
例如:
数据源:互联网天气官网,通过接入气象官网的实时天气数据(融合自建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传送给全天候系统。
数据处理:当全天候系统接收到气象消息后,对消息进行筛选处理,当达到恶劣天气标准时通过系统进行恶劣天气情况下的道路交通预警提示(在可视化页面弹窗),提示消息如:
风:“据气象预报,XX-XX段预计在XX日XX时XX分将有XX级大风,对高速交通造成XX影响,建议届时执行XX预案。”
根据恶劣天气发生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分为四级预警,分别为Ⅰ级预警(特别严重预警)、Ⅱ级预警(严重预警)、Ⅲ级预警(较重预警)、Ⅳ级预警(一般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
一般应急领导小组负责Ⅰ级和Ⅱ级预警的启动和发布,监控班负责Ⅲ级和Ⅳ级预警的启动和发布。
我们需要注意到,信息流的传递目前在高速管理部门呈现多种方式,包括公文系统、企业微信、钉钉等各种手段。
我们需要将在此类信息流上处理上进行对接,将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反馈。
04-天气事件中怎么做 |
---|
当恶劣天气发生时,系统根据流量和天气进行通行控制预案策略的推送,协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通行控制。
常规的包括:
控制预案包括管理措施类、设备控制类、信息服务类。
控制措施包括:
限流措施:诱导分流、匝道控制、收费站限流、分段限速、容留屯车、压车带道等。
限速措施:限速信息、超时抓拍等。
设备控制:情报板发布、广播发布、雾区诱导灯控制等。
05-天气事件后怎么做 |
---|
当场景化的某个预案执行后,系统自动进行天气事件后的评价和报告处理。
报告内容包括:(人-路-环境)
1)恶劣天气过程;
2)管控过程;
3)通行控制过程中的路况总结(车流量、交通事故、事件);
4)收费额的变化情况(同比、环比);
5)车流量的变化情况(同比,环比);
预案执行过程中,人工介入修正的内容进行自动记录,当预案执行完毕后,通过原始预案与修正预案进行对比,让用户一目了然,并确定是否进行更新预案库。
05-结语 |
---|
高速公路整体而言,外场数据就是人、车、路、环境。这些数据如何支撑运营管控,其核心还在于中心平台的建设。
中心平台的建设是以那个出发点开发,就体现了其功能偏向性,如果还是机电的思路,那么就是一个机电系统。如何以服务为目标,那么就可以检索为一个智能服务系统。
本文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