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分段电极设计TFLN调制器实现去DAC的直接数字-光转换技术突破

分段电极设计TFLN调制器实现去DAC的直接数字-光转换技术突破

作者头像
光芯
发布2025-07-02 18:58:29
发布2025-07-02 18:58:29
9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光芯前沿光芯前沿

数字-光转换器(DOCs)可直接将数字电信号转换为模拟光信号,在电光调制系统中省去数模转换器(DAC),是实现高能效光通信的核心技术。针对传统DOCs中非线性效应导致的符号错误率(SER)升高、光功率效率下降及带宽受限问题,本文提出分段电极长度设计(ESL)技术,通过优化调制电极分段结构,在积分非线性(INL)、微分非线性(DNL)、符号错误率及光功率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性提升。

      实验表明,基于异质集成硅CMOS IC与薄膜铌酸锂(TFLN)调制器的ESL-DOC器件,将均方根(RMS)INL从1.04最低有效位(LSB)降至0.14 LSB,RMS DNL从0.42 LSB降至0.10 LSB;在相同SER条件下光功率需求降低5 dB,相同光功率下SER改善达10个数量级。

      本工作在2025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会议上发表,题目为Digital-to-Optical Converters (DOCs) with Improved Nonlinearity

for Energy-Efficient Optical Data Transmission,第一发表单位为哈佛大学的Marko Loncar研究组。

1. 引言:光通信技术的演进与瓶颈

1.1 高速光通信的技术挑战

      随着数据中心流量以年均40%的速率增长,1.6T及更高带宽光模块的研发已成为业界焦点。传统电光发射机依赖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驱动MZM,但DAC的功耗密度和带宽限制正逐渐成为系统性能的主要制约,且模拟链路的相位噪声会导致眼图闭合,限制传输距离。

1.2 数字-光转换技术的革新与挑战

      数字光转换器(DOCs)通过电极分段技术实现数字驱动的光调制,从架构上规避DAC需求。其核心原理是将调制电极分割为独立分段,各分段由二进制电压(VDD/VSS)驱动,输出光功率由激活分段的总长度决定。

       这种方案在TFLN等平台上已实现25Gbaud以上调制速率,但MZM固有的光功率-电压正弦传递函数,导致传统均匀分段或二进制加权分段DOCs存在严重的非线性失真。实验数据表明,4位二进制加权DOC的积分非线性(INL)可达1.04 LSB,导致相邻符号功率间隔偏差超过70%,直接影响长距离通信的误码性能。

2. DOC电路工作原理与非线性机制

2.1 MZM调制的三种技术路线对比

      图1展示了模拟驱动、二进制加权分段与分段电极长度设计(ESL)的本质差异:

- 模拟驱动:依赖DAC生成连续电压调节相位,典型半波电压(Vπ)为3-5V,需复杂阻抗匹配网络;

- 二进制加权分段:采用2ⁿ比例的电极长度组合,光功率与数字码呈正弦关系,在码0与码15处功率间隔仅为中间码的1/5;

- ESL技术:通过非均匀分段长度设计,使光功率与数字码呈线性映射,相邻符号功率间隔误差<2%。

      电极分段技术的本质是将相位调制从电压维度转换为长度维度,允许使用标准CMOS数字驱动器替代模拟电路。

2.2 非线性失真的物理建模

      在传统分段方案中,光功率传输函数可表示为:

 P(Leff) = P0×cos²(π×Leff/Lπ)

其中  Leff 为激活电极总长度, Lπ  为半波长相位调制长度。当采用均匀分段时, Leff = n × △L (n为激活分段数),此时功率-码值曲线的二阶导数在n=0和n=15处达到峰值,导致微分非线性(DNL)恶化。实测数据显示,4位均匀分段DOC在n=0时的DNL为+0.42 LSB,在n=15时为-0.38 LSB,这种非对称失真会显著增加接收机均衡难度。

3. 分段长度设计(ESL)的技术实现

3.1 电极分段的逆向设计算法

      ESL技术的核心是基于功率线性化目标的分段长度求解:

1. 定义目标功率间隔  △P = (Pmax-Pmin)/15

2. 对第i个数字码,求解有效长度:

 Li=Lπ/π×arccos(sqrt(1-i×△P/P0))

3. 分段长度序列通过递推得到: Si = Li - L(i-1)

      以4位ESL-DOC为例,16个分段长度呈非线性递减,首段长度为0.21 Lπ,末段为0.03 Lπ ,确保任意相邻码的功率差恒定为6.67%(图2)。这种设计将功率传输函数的二阶导数控制在0.05 LSB以内,从根本上抑制非线性失真。

3.2 异质集成实现方案

      ESL-DOC采用TFLN与硅CMOS IC的异质集成架构:

- TFLN光子芯片:采用5μm宽脊形波导,电极采用Ti/Au双层结构(厚度200nm/800nm),分段间距优化为50μm以平衡寄生电容(<1pF)与调制效率;

- CMOS驱动芯片:基于ASAP7 PDK 7nm工艺,采用三级反相器链结构,单通道驱动能力达25GHz,输出摆幅0.7V,上升/下降时间分别为12.7ps/11.0ps。

      该方案利用TFLN的高电光系数(r33=30.9pm/V)实现低电压调制,同时通过CMOS数字电路保证时序精度(抖动<1ps)。

4.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4.1 高精度测试系统构建

      实验采用闭环测试架构(图3):

- 光源模块:Santec TSL-510可调谐激光器(线宽<100kHz),输出功率10dBm;

- 驱动链路:X-FAB 180nm定制驱动芯片(1GHz),支持48通道独立控制,通过探针卡与TFLN芯片互联;

- 检测系统:Thorlabs PDB410C高速光电二极管(带宽40GHz)配合Keysight 90000Q示波器(采样率80GSa/s)采集符号数据。

4.2 非线性指标的量化分析

      通过10⁶次符号采样统计,ESL-DOC的关键非线性指标实现突破性改善:

- 积分非线性(INL):均方根值从1.04 LSB降至0.14 LSB,最大偏差<0.2 LSB;

- 微分非线性(DNL):均方根值从0.42 LSB降至0.10 LSB,相邻码功率步长误差<1.5%。

      图5显示,ESL-DOC的功率传输曲线与理想直线的吻合度超过99.5%,而传统二进制加权DOC在码0和码15处的偏差超过1 LSB,呈现明显的"正弦波"畸变。

4.3 误码性能与光功率效率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下(SNR每比特15dB),ESL-DOC的SER达2.08×10⁻¹⁶,较二进制加权DOC的2.22×10⁻²改善14个数量级。图7的对比实验表明:

- 实现10⁻¹²的SER时,ESL-DOC仅需10dB光功率,较传统方案降低5dB;

- 相同光功率(15dB)条件下,ESL-DOC的误码率比二进制DOC低10¹⁰倍。

      这种性能提升源于ESL技术将符号功率间隔从非均匀的2.3%-12.7%优化为均匀的6.67%,使接收机的判决阈值设计难度大幅降低。

4.4 混合策略(BESL)性能

      从高比特二进制DOC中剔除不良码的BESL策略可部分改善非线性:BESL-16(64)的RMS INL为0.18 LSBs,RMS DNL为0.09 LSBs,SER为5.82×10⁻¹³,但需64个驱动引脚,性能仍落后于ESL约2个数量级。

5. 高速驱动与系统集成

5.1 25 GHz调制仿真验证

      ASAP7 PDK仿真显示,7nm CMOS反相器链可驱动ESL-DOC实现25 GHz调制,上升/下降时间12.7 ps/11.0 ps。8通道波分复用(WDM)下,单通道25 Gbaud PAM16调制可实现800 Gbps数据率,SNR每比特15 dB时SER为20.8×10⁻¹⁶。

5.2 异质集成芯片的工程实现

      实际制备的TFLN光子芯片包含6组ESL-DOC与6组二进制加权DOC,单个ESL-DOC的物理尺寸为5mm×2mm,分段电极宽度2.4μm,间隔5μm。CMOS驱动芯片采用XFAB 180nm工艺制备,集成48通道驱动器,支持1GHz数据率和5V电压输出,通过SPI接口实现驱动电压的动态调节(精度0.01V)。

6. 结论与技术展望

      本文提出的分段长度工程化设计(ESL)技术,通过非均匀电极分段实现数字光转换器的线性化调制,在TFLN平台上实现了INL/DNL指标的7.4/4.2倍改善,光功率效率提升5dB。该技术突破了传统DOCs的非线性瓶颈,为更高带宽光通信提供了可行方案。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6-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