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绝对式编码器之后,正常会问:是需要单圈(Single-Turn Encoders)还是多圈(Multi-Turn Encoders)?我们这期就重点讨论下这两种编码器的区别。
有关增量式和绝对式编码器的介绍和讨论可以参考上期:
绝对式编码器还是增量式编码器(Absolute encoders vs. incremental encoders)
单圈(Single-Turn )编码器
单圈编码器提供 360 度的反馈。它不会在一圈之后持续记录位置。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精确。它们的精度和分辨率可以同样出色或简单,这取决于应用需求。
这可以是轴的偏转位置、速度或线性运动。由于它们只能测量一个旋转范围内的位置,任何超过 360 度的旋转都会使计数器返回并重新开始向前。例如,361 度的旋转会被读作 1 度。
单圈编码器使用一个定义的起始位置。当轴返回到 360 度时,位置会根据停止位置重复每转一次。它不记录旋转次数或周期数;它只报告 360 度范围内的位置。
工作原理:
- 核心是一个单圈码盘。码盘上有多个同心环形码道,每个码道代表一个二进制位(Bit)。
- 码道上刻有透光/不透光(光电式)或磁性/非磁性(磁电式)的图案。
- 使用光源+光电传感器阵列(光电式)或多组磁传感器(磁电式)同时读取所有码道当前的状态(0或1)。
- 这些状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唯一的二进制编码,直接对应码盘当前所在的角度位置(0到360°范围内)。
- 断电后: 码盘的机械位置是固定的(只要轴没被转动),因此上电后传感器读取的仍是当前位置的编码值,位置信息不会丢失。它记住的是一圈内的绝对位置。
优点:
- 结构相对简单: 没有额外的圈数计数机构。
- 成本较低: 相比多圈编码器。
- 精度高: 专注于一圈内的测量,通常在角度分辨率上能达到很高的精度(例如17位、20位甚至更高)。
- 响应速度快: 读取单圈位置逻辑相对简单直接。
- 上电即知绝对位置: 在360°范围内。
缺点:
- 无法记录圈数: 这是其最根本的局限。如果应用需要知道轴转了多少圈(例如升降机构、长行程丝杠、需要多圈定位的转台),单圈编码器无能为力。
- 位置范围受限: 只能提供0-360°(或等效值)的位置信息。
典型应用场景:
- 只需要在360°范围内精确定位的旋转平台、转台、分度盘。
- 伺服电机的转子位置反馈(通常电机本身不会连续旋转很多圈,或者系统通过其他方式限制圈数/记录圈数)。
- 角度测量传感器(如雷达天线俯仰角、望远镜指向角,如果运动范围在一圈内)。
- 需要绝对位置但行程短于一圈的直线运动(通过小齿轮或滚轮将直线运动转换为小角度旋转)。
- 替代电位器的场合(提供数字绝对位置信号)。
多圈(Multi-Turn)绝对式编码器
多圈编码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多个旋转或圈数的旋转编码器。除了在每个旋转内提供位置反馈外,多圈编码器还可以跟踪和测量完整的旋转次数。它们能够计数和跟踪多个完整的旋转,通常多达数千个旋转。
工作原理(实现圈数记录的关键技术)
多圈编码器内部集成了圈数计数器。实现圈数计数和断电记忆主要有以下3种技术:
机械齿轮计数器 (最经典可靠):
- 原理: 在主码盘(测量单圈位置)的轴上,通过一组或多组减速齿轮驱动一个或多个辅助码盘。主轴转一圈,辅助码盘只转动一个小的角度(例如1/100圈)。辅助码盘也是绝对编码的。
- 圈数计算: 编码器同时读取主码盘(角度)和辅助码盘(圈数的“高位”部分)的状态,组合计算得到总圈数。
- 断电记忆:纯机械记忆! 齿轮的啮合位置物理上确定了辅助码盘的位置。无论断电多久,只要齿轮没被外力强行转动,上电后齿轮位置就精确记录了之前的圈数信息。
- 优点:极高可靠性,无需电池,寿命长(取决于齿轮寿命),耐高温,抗强电磁干扰。 是工业恶劣环境下的首选。
- 缺点: 结构复杂,体积相对较大,成本高。齿轮有磨损极限(虽然通常非常高,如数千万转),存在极小的回程间隙(对精度影响通常可忽略)。最大记录圈数受限于齿轮级数和设计(常见4096圈, 16384圈, 65536圈等)。
韦根线 + 能量收集 (无电池自供电电子计数):
- 原理:
- 韦根线 (Wiegand Wire): 一种特殊的铁磁性合金线。当受到变化的磁场(由主轴上安装的磁铁旋转产生)作用时,其内部磁畴会发生突然翻转(巴克豪森跳变),产生一个短而强的电压脉冲(韦根脉冲)。
- 能量收集: 这个韦根脉冲的能量足够给一个小的储能电容充电。
- 电子计数: 储能电容的能量驱动一个低功耗的电子计数器(通常是ASIC)。主轴每转一圈(或半圈等),磁铁经过韦根线一次,产生一个脉冲,计数器就加/减1。
- 非易失存储: 计数器的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如FRAM)中。
- 断电记忆: 韦根脉冲在主轴旋转时产生能量,维持计数和存储。断电时,圈数信息已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中,无需电池维持。 下次上电时读取。
- 优点:无需电池,免维护。结构比机械齿轮简单。计数范围可以非常大(取决于计数器位数)。响应速度较快。
- 缺点:需要主轴旋转才能计数/维持。 如果主轴在断电状态下被手动强行转动,由于没有旋转磁场产生韦根脉冲,计数器将无法记录这次转动,导致圈数信息错误!对安装位置(磁铁与韦根线距离)有要求。成本通常较高。
电池供电计数器 (有电池电子计数):
- 原理: 内部集成一个小型长效锂电池(如锂亚硫酰氯电池,寿命5-10年)和一个电子计数器(ASIC)。主轴旋转通过传感器(如光电或磁电)检测,每转一圈(或特定角度)产生信号驱动计数器计数。圈数值存储在由电池维持的SRAM或非易失存储器中。
- 断电记忆: 依靠电池在断电期间维持计数器的供电或保存存储器的数据。
- 优点: 结构相对简单(比机械齿轮)。计数范围可以非常大。成本可能相对较低。
- 缺点:
- 有电池寿命限制: 电池耗尽前必须更换编码器或进行复杂维修(通常不可更换),否则圈数信息会丢失!这是最大隐患。
- 电池受温度影响: 高温显著缩短电池寿命,低温降低电池性能。
- 环保问题: 废弃编码器需处理电池。
- 可靠性顾虑: 存在电池失效导致故障的风险。
- 应用: 主要用于对成本敏感、维护方便、环境温度适宜、且能接受定期更换的应用。在要求高可靠性和免维护的工业场合逐渐被前两种技术取代。
优点:
- 全局绝对位置: 提供包含圈数和圈内位置的完整位置信息。
- 上电即知绝对位置: 无需参考点,无论断电前在什么位置、转了多少圈。
- 断电位置不丢失: 关键优势!系统重启后位置信息完整无误(选择合适的多圈技术是关键)。
- 高可靠性(尤其机械齿轮式): 抗干扰能力强,适合恶劣工业环境。
- 简化系统: 无需额外的外部圈数计数器或复杂的寻零/同步逻辑。
- 提高安全性: 防止因寻零失败或增量计数丢失/错误导致的设备误动作。
缺点:
- 结构更复杂: 增加了圈数计数机构。
- 成本更高: 显著高于单圈编码器。
- 体积和重量可能稍大: 特别是机械齿轮式。
- 需要考虑多圈技术选型: 不同技术(齿轮/韦根/电池)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应用选择。
- 最大圈数限制: 即使是电子计数也有上限(虽然很大),机械齿轮式有明确的物理限制。
典型应用场景:
- 大型、复杂或危险环境中的设备。
- 防止因位置信息错误导致的安全事故(如电梯冲顶/蹲底)。
- 工业机器人关节(尤其大臂关节、腰部关节)
- 数控机床刀库(刀盘位置)
- 转塔、转台(需要知道旋转了多少个工位)
- 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叶片角度)
- 起重机、升降机、提升机(精确吊钩/轿厢位置)
- 长行程直线模组、丝杠驱动系统(通过旋转圈数换算直线位置)
- 大型阀门执行机构(开度控制)
- 堆取料机、龙门吊(大车/小车位置)
- 需要长行程绝对定位的场合。
- 需要绝对位置且可能多圈旋转的场合。
- 安全关键系统。
- 难以或无法执行参考点复位的场合。
小结
我们把两种的特性对比如下表所示:
左侧:单圈 右侧:多圈
在选型关键考虑因素如下:
- 运动范围: 设备轴需要旋转超过360°吗?需要知道总圈数吗?如果是,必须选多圈。
- 断电位置记忆要求: 断电重启后,是否需要立刻知道包括圈数在内的完整位置?如果是,选多圈(并注意多圈技术类型对断电手动转动的容忍度)。
- 可靠性要求: 应用环境是否恶劣?是否要求极高的可靠性和免维护?机械齿轮多圈通常是首选。
- 成本预算: 多圈编码器成本显著高于单圈。
- 安装空间: 机械齿轮多圈通常体积稍大。
- 最大圈数要求: 确认多圈编码器的最大记录圈数是否满足应用需求。
- 环境条件: 温度、振动、冲击、粉尘、油污、电磁干扰等。不同多圈技术(特别是电池)对环境敏感性不同。
简单来说两句话:
- 单圈: 解决“我在这一圈的哪里?”的问题。适用于行程在一圈内的精确定位。
- 多圈: 解决“我在第几圈?以及在这一圈的哪里?”的问题。提供全局绝对位置,是长行程、需要断电位置保持、安全关键或难以寻零应用的关键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差异(齿轮/韦根/电池)直接影响可靠性、维护需求和成本。
参考链接:
- https://www.bourns.com/docs/technical-documents/technical-library/trimmers/application-notes/bourns_mt_vs_st_apno.pdf?sfvrsn=0
- https://sell-best.com/single-turn-vs-multi-turn-encoder-whats-the-difference/
- https://www.rls.si/eng/encoder-handbook/singleturn-vs-multiturn
- https://www.heidenhain.us/resources-and-news/difference-between-single-turn-and-multi-turn-enco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