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使用 Shimmer3 进行情绪识别:从生理信号看懂情绪变化

使用 Shimmer3 进行情绪识别:从生理信号看懂情绪变化

原创
作者头像
Scivaro_科采通
发布2025-06-17 18:22:13
发布2025-06-17 18:22:13
266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原创作者:科采通 | 专注生理信号采集、可穿戴设备、数据分析


一、背景:情绪可“见”吗?

在人类的社交和行为中,情绪起着关键作用。但相比心率、血压等可量化的生理参数,情绪似乎更主观,难以衡量。那么,有没有办法客观识别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呢?

答案是肯定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出汗、肌肉紧张、皮肤温度等。

Shimmer3 作为一款便携式高精度生理信号采集设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情绪的“窗口”。

Shimmer3
Shimmer3

二、什么是 Shimmer3?

Shimmer3 是由 Shimmer Sensing 公司推出的可穿戴多传感器平台,广泛应用于生理信号采集、行为识别、临床研究等领域。

在情绪研究中,常用的模块包括:

  • GSR+ Unit:用于采集皮肤电(Galvanic Skin Response,皮电)+ 温度;
  • ECG Unit:心电图;
  • EMG Unit:肌电活动;
  • Optical Pulse: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用于提取心率和 HRV;
  • IMU:用于姿态/活动行为分析。

三、情绪研究中的关键生理指标

生理信号

相关情绪线索

GSR(皮电)

兴奋程度、焦虑、恐惧

HR/HRV(心率变异)

放松 vs 紧张、快乐 vs 恐惧

Skin Temp(皮肤温度)

压力状态

EMG(面部肌电)

微笑、皱眉等肌肉动作

Respiration(呼吸)

平稳 vs 急促,与愤怒、恐惧等相关

这使得我们可以从多模态生理数据出发,识别并分类用户的情绪状态。


四、Shimmer3 情绪实验方案设计

🎯 目标:

利用 Shimmer3 收集受试者在不同情绪刺激下的生理信号数据,分析并识别其情绪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 实验设备:

  • Shimmer3 GSR+ 模块(皮电 + 体温)
  • Shimmer3 ECG 或 Optical Pulse(心率)
  • Bluetooth Dongle 或 SD卡本地记录
  • 实验刺激内容:情绪图片 / 视频(如 IAPS、电影片段)
  • 软件:Shimmer Capture、MATLAB / Python 数据处理脚本

👣 实验流程:

  1. 前期准备
    • 调试传感器,固定在受试者手指、胸口等部位;
    • 设置采样频率(GSR 推荐 51.2 Hz,PPG 推荐 128 Hz);
  2. 刺激呈现
    • 采用随机或平衡设计呈现刺激(如快乐/中性/悲伤片段);
    • 每段刺激持续 60 秒,刺激前后记录 base-line;
  3. 同步记录数据
    • 使用标记或同步信号(Shimmer Capture 支持手动标记);
  4. 导出数据分析
    • 导出 .csv,对 GSR、HR、温度等进行滤波、归一化处理;
    • 提取特征,如 GSR 峰值数量、平均皮肤导电值、HRV 时域指标(RMSSD 等);

五、数据处理与情绪分类(Python 示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python复制编辑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cipy.signal import find_peaks

# 读取 GSR 数据
data = pd.read_csv("shimmer3_gsr.csv")
gsr = data["GSR Conductance (uS)"]

# 简单去噪和平滑
gsr_smooth = gsr.rolling(window=10).mean()

# 提取 GSR 峰值(兴奋反应)
peaks, _ = find_peaks(gsr_smooth, distance=50, height=0.1)

# 可视化
plt.plot(gsr_smooth)
plt.plot(peaks, gsr_smooth[peaks], "x")
plt.title("GSR with Detected Peaks")
plt.xlabel("Time")
plt.ylabel("Conductance (uS)")
plt.show()

情绪识别方法:

  • 特征提取:GSR 峰值个数、幅值、上升速率;HRV 均值;温度变化斜率;
  • 分类模型:KNN、SVM、Random Forest,或使用 LSTM 进行序列建模;
  • 标签对照:每种刺激对应的目标情绪标签,用于监督学习训练模型。

六、实际应用场景

  • 心理健康监测:焦虑发作预警、抑郁识别;
  • 沉浸式交互系统:情绪感知 VR/游戏;
  • 智能穿戴设备:手环识别压力与情绪状态;
  • 教学与培训场景反馈:在线学习平台监测注意力与情绪波动。

七、我的实验总结与思考

在使用 Shimmer3 进行情绪实验过程中,我发现:

  • 数据质量关键取决于贴片质量和干扰控制,如电极脱落会导致信号漂移;
  • 同步机制很重要,建议引入刺激同步信号;
  • 皮电对情绪刺激反应非常明显,尤其是恐惧和惊讶场景;
  • 基线个体差异大,需要归一化处理或使用个体化模型;
  • 设备非常稳定可靠,蓝牙连接也很流畅,适合批量实验使用。

八、未来方向展望

未来我计划在此基础上:

  • 尝试多传感器融合:加入呼吸带、面部表情识别;
  • 建立小型情绪数据库,用于本地模型训练;
  • 开发一个实时情绪识别系统,结合 Qt/Python 显示界面;
  • 基于 Shimmer3 构建“情绪调节反馈系统”(如冥想训练+生物反馈环)。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背景:情绪可“见”吗?
  • 二、什么是 Shimmer3?
  • 三、情绪研究中的关键生理指标
  • 四、Shimmer3 情绪实验方案设计
    • 🎯 目标:
    • 🧪 实验设备:
    • 👣 实验流程:
  • 五、数据处理与情绪分类(Python 示例)
    • 情绪识别方法:
  • 六、实际应用场景
  • 七、我的实验总结与思考
  • 八、未来方向展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