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DoIP(Diagnostic Communication over Internet Protocol) 协议是一种用于汽车诊断通信的协议,它允许通过IP网络(如以太网)进行诊断操作。DoIP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传统基于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总线的诊断通信方式在带宽、灵活性以及远程访问方面的限制。
DoIP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
DoIP协议定义了如何建立和维护诊断会话、如何发送和接收诊断消息、如何处理错误等。它使用特定的消息格式和通信规则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解析。在实际应用中,DoIP协议通常与UDS (Unified Diagnostic Services) 协议一起使用,UDS定义了各种诊断服务的具体内容和行为。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快速进步,DoIP协议作为一种高效、灵活且安全的诊断通信方式,正逐渐成为行业标准。
由于DoIP现协议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车辆诊断协议,所以Doip协议在OSI参考模型各分层传递方式与传统以太网一致。
ISO 134001-2定义了用于车辆诊断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以及服务,是DoIP协议的主要部分。
下图是一个汽车车载网络的拓扑结构图,以太网用于主干网络,CAN/LIN网络主要用于分支网络,分支网络信号通过各个域的网关路由到主干网络。
下图是ISO-13400-2标准中截取的车辆网络架构原理图,这张图上被分为外部网络(Externel network)和车辆的网络(Vehicle network)
DoI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DoIP报文是下层TCP/UDP数据包中有效载荷(Payload)内容。Do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段组成。
DoIP报头由协议版本 、反向协议版本、负载类型和负载长度组成,下表展示了DoIP报头结构。
协议版本号: DoIP的协议版本号
协议版本号取反:对协议版本进行校验,确保正确的DoIP格式
如:协议版本0x03,则此值为0xFC
Doip报头的负载类型如下表所示
DoIP报文在发送出去前,如果检测到错误,比如格式错误,未知负载类型,报文过长,超出内存等会,Doip实体会响应一帧负载类型为0000,负载为1个字节的否定码的报文。
ISO 13400 -2中定义的NACK Code 定义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发送一个格式错误的Doip请求,Doip实体响应了NACK Code 0x00,并且主动断开TCP连接
如下图,基于UDP连接,发送一个负载类型为0x00E1(未定义的)Doip请求,Doip实体响应了NACK Code 0x01。
负载长度在DoIP报头中占4个字节,原则上可以支持传输4 GB (4 294 967 295 字节),但是最大允许的负载长度取决于车辆的传输层配置,比如本案例最大支持0x0010000个字节,超过这个字节长度将报NACK 0x02。
暂无实际案例
如下图,发送一个车辆识别请求Doip报文,负载长度应该为0,这里写入1,则Doip实体响应了NACK Code 0x04。
车辆识别和车辆声明报文 (0x0001, 0x0002, 0x0003, 0x0004),此类报文用于识别和确认网络上的被诊断车辆。诊断仪可通过其获取车辆的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GID(Group identification)和DoIP实体的逻辑地址等信息。
ISO 13400中规定,当DoIP实体获取了有效的IP地址后,应500 ms内发送3条Vehicle announcement message,用于声明自己的车辆信息,具体实现的时候,发送时间和条数可以根据主机厂的需求进行调整。因为是以UDP的方式进行发送,为了尽可能保证报文可被正确接收,所以要发送多次,同时报文的目的IP地址设置为本地限制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车辆声明报文发送流程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客户端发送 02 FD 00 01
00 00 00 00 车辆识别请求,DoIP实体返回的车辆识别响应报文,车辆识别响应报文内容包含 VIN、逻辑地址、EID、GID等信息。
DoIP实体的车辆识别报文的格式如下表所示,负载长度为33个字节。
其中 Further action required
的可能值如下表所示,一般情况下为0x00。
VIN/GID sync. status
参数的可能值如下表所示,该参数为可选参数。
如下图,客户端发送 02 FD 00 02 00 00 00 06 70 B3 D5 20 00 01
带EID的车辆识别请求,如果EID正确,则DoIP实体返回负载类型为0x0004的车辆识别响应报文,否则DoIP实体不响应。
如下图,客户端发送 02 FD 00 03 00 00 00 11 50 41 4E 47 55 30 31 32 30 35 37 34 39 30 08 34 37
带VIN的车辆识别请求,如果VIN正确,则DoIP实体返回负载类型为0x0004的车辆识别响应报文,否则DoIP实体不响应。
ISO 13400规定,当测试设备需要通过车载DoIP网关将报文路由到车辆内部网络之前,需要执行路由激活阶段,用于激活TCP_DATA Socket上的路由。该阶段包括路由激活请求和路由激活响应。路由激活请求报文由测试设备发送至DoIP实体,路由激活响应由DoIP实体发送至测试设备。
流程如下图所示,先与DoIP实体通过TCP建立连接
,然后测试仪发送负载类型为0x0005的路由激活请求,Doip实体响应负载类型为0x0006的激活响应报文。
下表是路由激活请求的参数和字节大小。
下图是路由激活响应的参数和字节大小。
下表是路由激活响应报文中 Routing activation response code
的可能的值,如果为0x10则说明路由激活成功,如果为0x00则表明SA的逻辑地址不对,如果为0x03,则表明当前的SA逻辑地址已经处于激活状态。
如下图,客户端发送 02 FD 00 05 00 00 00 07 01 01
00 00 00 00 00 ,其中 0x0101是DoIP实体不支持的SA地址,所以DoIP实体响应了0x00 状态码。
如下图,在已经激活的TCP连接上,使用了不同的SA地主,DoIP实体报0x02状态码
如下图,在不同的TCP连接上,不可以使用相同的SA地址,否则Doip实体报0x03状态码
下图是在线检测请求报文的处理流程,只有在已经建立了至少一个的TCP连接的情况下,测试仪再次发送路由激活请求的时候,DoIP实体才会发出在线检测请求报文。
这里注意:
如下图日志,在第二次TCP连接后,发送路由激活请求后,DoIP实体发送负载类型为0x0007的在线检测处理网报文。 |
---|
这里测试仪给了逻辑地址为0x0008的响应报文,并且Soure address参数为0E80,告诉DoIP实体,SA地址为0E80的诊断仪仍然在线。
第二种情况是,Doip实体发出在线检测报文后,测试仪没有给出响应,然后Doip节点会主动断开TCP连接,并且给出路由激活正响应报文。
注意,TCP断开连接的Port口是 0x07DA,也就是第一次TCP连接时的Port口。
由下图可以看出,要和DoIP进行诊断通讯,需要先建立TCP连接,然后路由激活,最后才能发送诊断请求。
诊断报文的负载数据的前4个字节分别是源逻辑地址(2个字节,诊断仪的逻辑地址)和目的逻辑地址(2个字节,Doip实体或者路由到子网的某个ECU的逻辑地址)
用户数据(User data)部分才是UDS的数据
如果诊断仪发送的诊断报文有误,DoIp实体将返回负载类型为0x8003的诊断否定响应码,即NACK Code
,具体的值定义如下图表。
这里要区分NACK和UDS的NRC的区别。DoIP实体会通过负载类型0x8001返回UDS的NRC码,属于诊断肯定响应。
如下图,正常连接TCP和路由激活后,使用无效的SA地址发送诊断请求,DoIP实体返回NACK为0x02的否定响应报文,并主动断开TCP连接(ISO 13400-2 强制要求)
如下图,正常连接TCP和路由激活后,使用无效的TA地址发送诊断请求,DoIP实体返回NACK为0x03的否定响应报文(无需断开TCP连接)
负载类型0x4001用于测试仪向DoIP实体请求状态,DoIP实体收到该请求后返回负类型为0x4002的响应报文。
响应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如下图所示日志。
负载类型0x4003和0x4004用于检索车辆的诊断功率模式。测试仪根可以根据DoIP实体响应的诊断电源模式,从而可以对车辆的组件执行可靠的诊断。
传输层和网络层服务由ISO13400-2协议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由ISO13400-3协议定义。
DoIP激活线的主要作用是激活诊断通信。它通常与边缘节点(DoIP edge node)连接,用于在车辆检测和维修等场景中,通过诊断读取车辆的状态进行故障跟踪。当激活线上的电压满足一定条件时,边缘节点会被激活,从而启动诊断通信。这有助于降低电磁干扰、减少电源消耗,并在非诊断通信期间使与诊断相关的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和对网络带宽的消耗。
DOIP激活线通过控制诊断通信的激活状态,实现了对车辆诊断功能的精确控制,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保障了车辆和诊断设备的安全性。
下图是以太网和激活线的等效原理图。
由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出
传输层要求:
TCP DATA:
UDP_DISCOVER:
UDP_TEST_EQUIPMENT_REQUEST: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