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iOS26液态玻璃的设计野心,产品经理该听懂

iOS26液态玻璃的设计野心,产品经理该听懂

原创
作者头像
产品大余
发布2025-06-12 10:01:38
发布2025-06-12 10:01:38
6470
举报

引言

作为科技与设计交融的年度盛会,2025年的WWDC却传递出不同以往的信号。这一次,苹果将核心聚焦点对准了「设计」本身。iOS 26并没有用「革命性」这样的字眼,但那个被称为“Liquid Glass”(液态玻璃)的全新UI风格,已经在悄然推动一场界面设计哲学的革新。

Liquid Glass设计风格
Liquid Glass设计风格

Liquid Glass是苹果在用户视觉感知与界面行为反馈上的一次深水试探,向全行业发出的一封“设计信号邮件”。对于关注用户体验和前沿趋势的产品经理来说,是时候重新审视用户与界面的关系了。

一、iOS26液态玻璃设计内核

1. “液态玻璃”是什么?不是透明,而是“动态”

苹果称iOS26的设计语言为Liquid Glass(液态玻璃),并非指单纯的磨砂、透明或拟物风格,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流动感知”体验——界面组件如浮在玻璃液面之上,随手势轻微形变与位移,背景模糊随内容动态流转,每一个动效都像是对物理世界的再解释。除了视觉效果,让人机交互变得更柔和、更感性。

液态玻璃视觉设计
液态玻璃视觉设计

2. 背后的设计内核:动态响应 + 感知过渡

iOS26的设计突破,归结为两个核心关键词:动态响应性多层过渡感

  • 比如按钮按压的浮动层次感、页面切换的折射式过渡,这是随着用户行为产生的“物理感”反馈。
  • 与传统“快、准、清晰”的扁平风不同的是,这是一种向自然界借力的设计思路。

对产品经理来说,这种思维提醒我们:界面设计不止于“能不能点”,而是思考“点下去有什么感觉”

二、iOS26用户体验反馈的争议

Liquid Glass确实颠覆了UI的视觉惯性,但“打破”总是伴随“不适”,从测试版本推送到正式更新,不少用户的反馈出现了争议,已呈现出明显分化。

1. 被吐槽的地方

  • 界面重合感知弱:某些界面透明度反而导致重要信息不突出,用户难以快速聚焦。
  • 动画多降低效率:虽然视觉精致,但某些界面动效偏重,反而拖慢操作节奏。
  • 部分交互不符直觉:如卡片滑动弹性过强、输入框变形不明显。

2. 被认可的地方

  • 系统过渡体验佳:界面切换如同真实物理滑动,提升整体顺滑度和沉浸感。
  • 细节反馈更柔和:比如点击滑动产生的流动反馈,用户感知到动态变化。
  • 深色模式表现统一:Liquid Glass在暗色界面中比浅色更具沉浸优势,减少视觉干扰。
iOS26用户体验
iOS26用户体验

三、产品界面设计的深度思考

Liquid Glass的设计野心,同时也启发了很多产品经理和UI设计师去思考一个新的问题:界面设计是服务用户的“感受”,还是“效率”?

作为产品经理,想在产品实践中落地,还得从原型阶段入手。不少团队依然把原型当作“结构草图”,忽略了交互动效与视觉情绪的呈现。反而应该在原型设计前思考:用户感知节奏如何稳定?信息主次是否足够清晰?如何解决不同用户类型的适配度?

实际上,情绪感知、动态响应、层级过渡这些核心的交互设计要素,可以在原型阶段就进行“感知模拟”。借助支持动态交互的原型设计工具如墨刀、Axure等,你可以在初稿中提前验证这些设计逻辑:

  • 设置动效响应,让按钮“按下有感”;
  • 添加模糊层、玻璃卡片,或UI辅助测试视觉层次;
  • 快速生成高保真交互原型,提前体验感知反馈......
墨刀原型设计
墨刀原型设计

总结

iOS26的Liquid Glass是一次设计语言的演化,也是一种产品哲学的转向:从“功能即设计”转向“体验即设计”。未来产品设计不会只看“能不能实现”,而是要问“用户能不能感知”。对产品经理来说,这既是一次提醒,也是一份启发:不要等到产品上线才去谈“体验”,而要在原型阶段就把感知设计放进去。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引言
  • 一、iOS26液态玻璃设计内核
    • 1. “液态玻璃”是什么?不是透明,而是“动态”
    • 2. 背后的设计内核:动态响应 + 感知过渡
  • 二、iOS26用户体验反馈的争议
    • 1. 被吐槽的地方
    • 2. 被认可的地方
  • 三、产品界面设计的深度思考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