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与设计交融的年度盛会,2025年的WWDC却传递出不同以往的信号。这一次,苹果将核心聚焦点对准了「设计」本身。iOS 26并没有用「革命性」这样的字眼,但那个被称为“Liquid Glass”(液态玻璃)的全新UI风格,已经在悄然推动一场界面设计哲学的革新。
Liquid Glass是苹果在用户视觉感知与界面行为反馈上的一次深水试探,向全行业发出的一封“设计信号邮件”。对于关注用户体验和前沿趋势的产品经理来说,是时候重新审视用户与界面的关系了。
苹果称iOS26的设计语言为Liquid Glass(液态玻璃),并非指单纯的磨砂、透明或拟物风格,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流动感知”体验——界面组件如浮在玻璃液面之上,随手势轻微形变与位移,背景模糊随内容动态流转,每一个动效都像是对物理世界的再解释。除了视觉效果,让人机交互变得更柔和、更感性。
iOS26的设计突破,归结为两个核心关键词:动态响应性与多层过渡感。
对产品经理来说,这种思维提醒我们:界面设计不止于“能不能点”,而是思考“点下去有什么感觉”。
Liquid Glass确实颠覆了UI的视觉惯性,但“打破”总是伴随“不适”,从测试版本推送到正式更新,不少用户的反馈出现了争议,已呈现出明显分化。
Liquid Glass的设计野心,同时也启发了很多产品经理和UI设计师去思考一个新的问题:界面设计是服务用户的“感受”,还是“效率”?
作为产品经理,想在产品实践中落地,还得从原型阶段入手。不少团队依然把原型当作“结构草图”,忽略了交互动效与视觉情绪的呈现。反而应该在原型设计前思考:用户感知节奏如何稳定?信息主次是否足够清晰?如何解决不同用户类型的适配度?
实际上,情绪感知、动态响应、层级过渡这些核心的交互设计要素,可以在原型阶段就进行“感知模拟”。借助支持动态交互的原型设计工具如墨刀、Axure等,你可以在初稿中提前验证这些设计逻辑:
iOS26的Liquid Glass是一次设计语言的演化,也是一种产品哲学的转向:从“功能即设计”转向“体验即设计”。未来产品设计不会只看“能不能实现”,而是要问“用户能不能感知”。对产品经理来说,这既是一次提醒,也是一份启发:不要等到产品上线才去谈“体验”,而要在原型阶段就把感知设计放进去。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