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图像数据,把官方教程“汉化”一下,加上一些容易被忽略(让我踩了很多坑)的细节,希望能帮到大家~
也尝试过FIJI,整了一大堆宏,但是我发现对于特别密集的细胞,FIJI(尤其是基于阈值和分水岭的宏)在分析「细胞密集区域」时确实存在明显的局限,尤其体现在以下几点:
问题 | 说明 |
---|---|
🎯 「细胞分割精度差」 | 分水岭算法容易把一个密集团错误分为1个大细胞或切割错误。 |
🧠 「没有细胞语义识别能力」 | 无法区分细胞核 vs 胞质,或者多通道间的复合判断。 |
📉 「阳性细胞定量误差大」 | 当强阳性信号覆盖多个细胞时,FIJI 无法区分每个细胞强度,只能粗略统计面积或灰度值。 |
🔌 「插件或宏过于机械」 | 没有 AI 辅助,逻辑判断只依赖图像处理操作,灵活度差。 |
优势 | 表现 |
---|---|
✅ 「细胞级检测」 | 用 DAPI 准确定位细胞,再叠加通道判断,单细胞分析精度高。 |
✅ 「多通道阳性标记分析」 | 可以每个通道单独设阈值,然后合并双阳性、三阳性。 |
✅ 「可视化; 导出分析数据」 | 可导出每个细胞的通道强度、阳性分类、空间位置等。 |
✅ 「支持分类、脚本和批量处理」 | GUI+自动化双支持,适合样本量大的分析需求。 |
本文会尝试将QuPath分析过程尽量细化,希望为大家提供mIHC定量分析的全套流程~
官方用了一张7色的图像(The LuCa-7color image),我们先不要一来就上强度,先从最基础的三色开始
开始之前,先创建一个项目,后续的分类器会自动保存在这个项目对应的文件夹下。
一般我们是以DAPI为基准来检测细胞~
这里的参数取决于你的细胞大小和像素大小
「右键双击」可以更改这两个参数!
运行以后,能看到检测到的object数量:
为每个需要分类器的通道创建重复图像(在此之前一定要运行cell detection哦): 「Classify ‣ Training Images ‣ Create duplicate channel training images」
注意要勾选Initialize Points annotation
~
这个时候在左边的窗口可以看到多了6张图片,分别对应不同的通道
这里要注意,每一个图像中都有运行cell detection后的“红圈圈”,也就是检测到的细胞
应该是上面这样,如果还是像下面那样,就要检查上一步操作,重复看看。
如果没有问题,就开始对每个通道的图像进行「Classify ‣ Object classification ‣ Train object classifier」
❝关键步骤是,为感兴趣的分类(例如CK)标注“阳性”细胞,并为“阴性”细胞标注特殊分类Ignore*。 在训练标注中不使用其他任何分类。 ❞
分别对每个通道图像进行这一步操作,然后保存分类器
这样的话,我们就得到了每一个通道对应的分类器。
❝PS:这里很容易报错
出现这个报错的时候,要注意:必须要在识别到的区域上圈出至少两类的classification!!!相当于在已经识别到的(比如是)1081个细胞区域上人工注释几个细胞类型,不要在未被识别到的区域凭空注释!!!! ❞
现在返回到原始图像中,选择「Classify ‣ Object classification ‣ Load object classifier」
更方便的一步是
保存并运用以后,大功告成,我们得到了三阳性、双阳性的细胞,导出为结果即可开始分析啦
也可以换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