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通信行业搬砖工 通信行业搬砖工
2025年06月05日 06:00 浙江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抛股票。
6月3日,爱立信悄悄把手里持有的三哥家运营商Vodafone Idea(VI)股份甩了出去,不多,也就区区0.9%,换了四亿多卢比,听着不多,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三亿出头,这年头深圳一栋写字楼都不够买。但是这事不是看钱多钱少,而是看这一步出得有多“讲究”。
表面上看是技术性减持,实质上是利益兑现,仔细看时间点,正好踩在VI刚宣布“亏损收窄、要募资”的节骨眼上。换句话说,刚讲完一个希望满满的故事,主角之一就先跑了。
看VI现在这副模样,不了解的还以为是哪家创业公司刚烧完A轮,实则不是。这个名字对三哥来说有点像当年“联通+小灵通”的那种情怀组合,一度是三哥电信的绝对头部玩家,全国用户数第一。
一年多前VI还在高喊5G布局,现在直接成了营收结构的灾后现场。去年VI干脆拿股份抵了欠诺基亚和爱立信的钱,说白了,就是“我没钱了,把房本给你压着”,然后现在人家爱立信回头就把房本卖了。这你说是“信心”?还真就是“清仓”。
有人说,爱立信这是正常资本操作,止盈而已。
但是很多小伙伴不这么看,通信这行,尤其在三哥家这种极度分裂又高度依赖基础设施的国家,卖股份这事,它不仅仅是卖钱,更是一种信号:我不陪你熬了。更现实点讲,资本在三哥市场的一个共识就是:再好的故事也架不住现实的落差。你说你要募资两千亿卢比,问题是谁给你钱?政府?它自己都快被各种补贴政策搞破产了。银行?你信用评级现在这个水平,人家连利息都懒得跟你谈。其他运营商?更别提,别人一边看笑话一边盘自己的地盘,哪有闲心给你输血。
再看数据,VI本季度亏七千多亿卢比,听着少了点,但去年同期亏得更多,这就像一个人原来每天掉两根头发,现在掉一根,然后高呼“我快长回来了”。全年下来亏了两万七千亿卢比,债务已经逼近两百万亿,背上背着几十年的频谱费用和AGR账单,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离谱的是,他们每个月的用户营收才175卢比,说好听是同比涨了14%,说不好听就是通胀上来了,用户换了个贵套餐,仅此而已。这种“收入增长”,撑不起这个财政黑洞,撑不起四个字:“可持续性”。
为什么南亚电信市场总能整出这些“看起来能活,实际已死”的操作?
说到底,通信行业不是靠故事讲出来的,是靠现金流活下来的。假设在一个契约精神薄弱、三哥干预极强的市场里,企业想稳定运营、长期发展,那得是拿命在赌明天。你建了网络,运营两年,突然说你要补税,说你历史欠费要算利息,然后再跟你谈“合作”,这不是营商环境,是三哥在摊牌。
这几年三哥一边嘴上喊着“Digital India”,一边默许Jio一家独大,价格战打得血流成河,搞得原本还有点利润空间的运营商全成了“卖地求生”的状态。VI在这场混战里不是输给了竞争,而是输给了政策、输给了规则。更重要的,是输给了自己不争气。你说你业务模式老化,用户服务不佳,那好歹能靠5G拉一波新投资,结果呢?ARPU没提起来,网络没建起来,反而连股权都用来还债。你说你这是南亚大国的运营商?看起来更像一家债务处理事务所。
所以说爱立信这次卖股,是一次止损操作,更是一种判断:这家公司不值得我继续押注了。讲白了,这不是割肉,而是及时逃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你连债主都开始清仓跑路,说明大家对你未来已无幻想。
有人还拿Jio对标,说当年Jio也是烧钱烧到没人看好,后来还不是王者归来。问题是人家背后是信用背书,是三哥有史以来最强的现金流和资源背书,而你VI公司,除了一个欧洲老爷和一堆历史包袱,你到底还有啥?
说到底,通信行业不缺竞争,也不缺投入,最缺的是执行力和制度保障。在欧美,爱立信这样的供应商通常和运营商是命运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可在三哥家,据说一纸合同不如一通电话,说翻脸就翻脸,说改政策就改政策。你以为你是投资人,人家看你是提款机。
现在的VI公司,有人说这就像一只正在下沉的船,问题不是漏水多少,而是连补的想法都没了。看似还有季度增长,有募资计划,有用户ARPU提升,其实本质上就是画饼,用PPT续命。爱立信作为多年通信基础设施合作方,早就摸清楚这家公司的财务实质,说走就走,不带一丝犹豫。
从爱立信卖股这个动作看,可能公司认为VI这盘棋已经快走不动了。等到下一个季度报出来,还能不能找人接盘,那就不好说了,因此还是乘早落袋为安!
所以说通信行业没有奇迹,只有现金流,至于梦想,资本不买账,设备商更不会亏本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