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对数据库,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包括字符串、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自Redis 2.8.9版本起,Redis引入了HyperLogLog这一数据结构,它主要用于基数估算,即估算一个集合中不同元素的数量。HyperLogLog以其极低的内存消耗和高效的估算能力,在大数据量的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HyperLogLog是一种概率数据结构,它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采样和估算,以极低的内存消耗(通常只需要几千个字节)实现对大规模数据集中唯一元素的近似计数。HyperLogLog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哈希函数的特性,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位向量中,并观察哈希值中连续零的最长序列长度,以此来估计数据集中不同元素的数量。
HyperLogLog通过哈希函数将元素映射到一个较大的整数范围内(如64位),然后利用这个整数的二进制表示来估算基数。具体来说,HyperLogLog维护了一个固定长度的位向量,其中每个位置可以存储一个数值,表示该位置之前连续零的最长序列长度。通过不断更新这些数值,并应用一定的统计和校正算法,HyperLogLog能够估算出集合中不同元素的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HyperLogLog的估算结果并不是完全精确的,但其标准误差通常很低(约0.81%),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是可以接受的。
Redis提供了三个主要的命令来操作HyperLogLog数据结构:
HyperLogLog由于其高效的内存利用和较高的估算精度,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index0,index1,index2 三个key中记录用户访问的次数,总访问次数为10000次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Test
public void test1(){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int index = new Random().nextInt(3);
int uid = new Random().nextInt(10000);
redisTemplate.opsForHyperLogLog().add("index" + index,uid);
}
}
上边key用于统计访问用户的个数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Test
public void test2(){
for (int i = 0; i < 3; i++) {
Long size = redisTemplate.opsForHyperLogLog().size("adx" + i);
System.out.println("adx"+i+":"+size);
}
}
Redis中的HyperLogLog数据结构以其极低的内存消耗和高效的估算能力,在大数据量的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掌握HyperLogLog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无论是网站UV统计、数据流量分析还是数据去重等场景,HyperLogLog都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
大功告成,撒花致谢🎆🎇🌟,关注我不迷路,带你起飞带你富。
Writted By 知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