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讨论: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点赞、收藏与分享: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别忘了点赞、收藏并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哦!你们的支持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分享给更多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对Linux OS感兴趣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进步!
站在不同的用户角度线程的说法也不同,在用户角度,就称为线程;在操作系统角度称为轻量级进程(也叫做lwp)。
ps -aL | head -1 && ps -aL | grep mythread
上述LWP就是轻量级进程,LWP也有自己的tid。
线程(Thread)是操作系统进行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Process)更小的独立运行的单位。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例如内存和文件描述符。线程是CPU的调度基本单位,能够独立执行代码块。
操作系统中只认识轻量级进程,而用户只认线程,操作中并没有线程概念,为了两者统一,使用中间层(POSIX库)来解决问题,该库通过封装与LWP相关的系统调用,来创建线程。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void *(start_routine)(void), void *arg);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print_message(void* arg) {
pthread_t id =pthread_self();
printf("子线程id: %ld\n",id);
char* msg = (char*)arg;
printf("Thread says: %s\n", msg);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char* message = "Hello from thread!";
// 创建线程(使用默认属性)
if (pthread_create(&tid, NULL, print_message, message) != 0) {
perror("Failed to create thread");
return 1;
}
pthread_t id =pthread_self();//获取线程id
printf("主线程id: %ld\n",id);
// 主线程继续执行
printf("Main thread continues...\n");
// 等待子线程结束(避免主线程提前退出)
pthread_join(tid, NULL);
return 0;
}
}
主线程id: 140160581412672 Main thread continues… 子线程id: 140160581408512 Thread says: Hello from thread!
从输出结果中可以看到两个线程的id值不同,同时非常大,这个id值是pthread库维持的,本质它是进程地址空间上的一个地址。这个 “ID” 作⽤域是进程级⽽⾮系统级(内核不认识)。
void pthread_exit(void *value_ptr);
用于使调用线程终止执行,并且可以选择性地返回一个值给其他线程。
函数本身无返回值,调用后线程立即终止,后续代码不再执行。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ring.h>
// 线程函数:计算字符串长度并返回
void* str_len_thread(void* arg) {
const char* str = (const char*)arg;
size_t len = strlen(str);
// 分配堆内存存储结果
size_t* result = (size_t*)malloc(sizeof(size_t));
*result = len;
pthread_exit(result); // 返回堆内存指针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const char* text = "Hello, pthread_exit!";
// 创建线程
if (pthread_create(&tid, NULL, str_len_thread, (void*)text) != 0) {
perror("pthread_create failed");
return 1;
}
// 等待线程结束并获取返回值
void* retval;
if (pthread_join(tid, &retval) != 0) {
perror("pthread_join failed");
return 1;
}
// 输出结果并释放堆内存
printf("String length: %zu\n", *(size_t*)retval);
free(retval);//释放堆内存
return 0;
}
该程序是创建一个新线程并使用该线程来计算main栈帧里面的字符串的长度,并返回给主线程,这个返回值通过pthread_join函数获取。
int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hread);
用于请求取消目标线程的函数。它向指定线程发送取消请求,但目标线程是否响应请求取决于其自身的取消状态和类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unistd.h>
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
printf("Thread started. Working...\n");
// 模拟长时间运行的任务(非取消点)
while (1) {
sleep(1);
printf("Working...\n");
}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_func, NULL);
sleep(2); // 等待线程运行
pthread_cancel(tid); // 发送取消请求
void* retval;
pthread_join(tid, &retval); // 等待线程终止
if (retval == PTHREAD_CANCELED) {//线程被取消是,会返回PTHREAD_CANCELED宏值
printf("Thread was canceled.\n");
} else {
printf("Thread exited normally.\n");
}
return 0;
}
输出结果:
Thread started. Working… Working… Thread was canceled.
该实例展示了,主线程创建新线程,主线程睡眠2秒,新线程每隔1秒进行工作,主线程2秒后取消新线程。
线程结束时,相应的资源仍在地址空间中,新线程不会使用未释放资源的空间,造成资源浪费。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read, void **value_ptr);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pthread.h>
// 线程函数:计算1到N的和并返回
void* sum_thread(void* arg) {
int n = *(int*)arg;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sum += i;
}
// 返回堆内存指针(需外部释放)
int* result = (int*)malloc(sizeof(int));
*result = sum;
pthread_exit(result);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n = 10;
// 创建线程
if (pthread_create(&tid, NULL, sum_thread, &n) != 0) {
perror("pthread_create failed");
return 1;
}
// 等待线程结束并获取返回值
void* retval;
if (pthread_join(tid, &retval) != 0) {
perror("pthread_join failed");
return 1;
}
// 输出结果并释放堆内存
int sum = *(int*)retval;
printf("Sum of 1 to %d: %d\n", n, sum);
free(retval);
return 0;
}
该示例主线程创建新线程完成1至N的累加,新线程并通过pthread_exit()函数将结果返回,主线程通过pthread_join()函数获取新线程的返回状态。
int pthread_detach(pthread_t thread);
用于分离目标线程的核心函数。分离后的线程在终止时会自动回收资源,无需通过 pthread_join 手动回收。
thread:要分离的线程标识符(通过 pthread_create 返回)。
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错误码(如 ESRCH 表示线程不存在,EINVAL 表示无效参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unistd.h>
// 线程函数:后台任务(无需返回值)
void* background_task(void* arg) {
printf("Background thread started. Working...\n");
sleep(2); // 模拟耗时操作
printf("Background thread finished.\n");
return NULL; // 返回值无法被获取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 创建线程并立即分离
if (pthread_create(&tid, NULL, background_task, NULL) != 0) {
perror("pthread_create failed");
return 1;
}
if (pthread_detach(tid) != 0) {
perror("pthread_detach failed");
return 1;
}
// 主线程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printf("Main thread continues...\n");
sleep(3); // 确保子线程有机会运行
return 0;
}
该实例主线程创建新线程后,分离线程,睡眠3秒保证子线程可以正常运行自己的代码。注意:主线程运行完毕,子线程并不会立即退出,分离的子线程会继续运行,直到进程终止或自身结束。
线程允许程序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而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提高CPU的利用率和程序的执行效率。例如,在Web服务器中,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每个请求由一个独立的线程处理,从而显著提高服务器的并发能力和响应速度。
在需要快速响应的用户界面(如GUI应用程序)中,线程可以确保用户界面保持流畅,即使后台有耗时的任务在执行。例如,一个线程可以专门处理用户输入,而另一个线程则执行文件操作或网络通信等后台任务,从而避免用户界面卡顿。
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和文件描述符等资源,这减少了进程间通信(IPC)的开销,并促进了数据在任务间的共享。例如,在多线程应用程序中,多个线程可以访问和修改同一个全局变量或共享数据结构,而无需进行复杂的进程间通信。
通过线程实现异步操作,可以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执行耗时任务,从而提高程序的响应性和用户体验。例如,在图形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线程来执行文件下载或网络请求等耗时操作,而主线程则继续处理用户输入和界面更新。
将任务分配给多个线程,利用多核处理器的优势进行并行计算,可以显著加速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计算任务。例如,在科学计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多线程并行计算已成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需要实时响应的系统中,线程可以确保关键任务及时执行,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例如,在嵌入式系统、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线程被广泛应用于实现实时任务调度和响应。
Web服务器使用多线程来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每个请求由一个独立的线程处理。这提高了服务器的并发能力和响应速度,使得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大量请求。
在图形处理领域,多线程并行计算被广泛应用于加速图像渲染、视频编码和解码等任务。通过将图像数据分割成多个块,并分配给不同的线程进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图形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科学计算领域经常需要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和复杂的计算任务。多线程并行计算可以显著加速这些任务的执行速度,提高计算效率。例如,在气候模拟、基因测序和物理模拟等领域,多线程并行计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特性 | 进程(Process) | 线程(Thread) |
---|---|---|
资源 | 独立的内存空间、文件描述符等资源 | 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资源 |
开销 | 创建和销毁进程的开销较大 | 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较小 |
通信方式 | 进程间通信较为复杂(IPC) | 线程间通信简单,可以直接访问共享数据 |
调度 | 进程切换较慢,需要保存和恢复大量上下文信息 | 线程切换较快,切换上下文的开销较小 |
并发性 | 进程可以并行执行,适合独立任务 | 线程并发执行,适合共享资源的任务 |
稳定性 | 进程之间相互独立,一个进程崩溃不会影响其他进程 | 线程共享资源,若一个线程崩溃,可能影响整个进程 |
总的来说,进程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执行单位,而线程是进程内的执行单元。线程通常用于实现多任务并发和提高程序的效率,而进程则适用于需要较强隔离性和独立性的任务。
本文系统阐述线程技术: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共享进程资源,通过POSIX库实现创建、终止、取消、等待和分离等操作。其优势在于提升资源利用率、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但需应对同步复杂度和死锁风险。线程适用于异步处理、分布式计算及Web服务等领域,与进程相比具有更轻量、通信更高效的特点,但进程崩溃独立性更强。文章还分析了线程异常对进程的影响及多线程编程的注意事项,为开发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