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封号风暴再次席卷而来,多个微信群中哀嚎遍野。
作为微信机器人框架 WeChatFerry 的开发者,查克收集了大量数据,试图从中找出封号的规律。
虽然这项调查类似于在心脏病科调查心脏病发病率——不是犯病或者怀疑犯病,谁会去看病呢。
但毕竟答应大家会更新结果,为了回应大家的关注,查克还是决定分享这些数据。
数据显示,约有 15% 的用户至今未被封号,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然而,也有用户经历了多次封号,其中一位用户竟然被封了 20 次,堪称“封号勇士”。
这个基本就是来心脏病科里的心脏病患者了。
在被调查的用户中,使用 Hook 框架的占据了大多数。
这也意味着,Hook 框架的用户更容易成为封号的目标。
尤其是使用 WCF 的用户,几乎无一幸免。
感谢群友们的支持……
但这也导致,hook 封的全都是 WCF……
大家一直说本地电脑最稳,结果本地被封最多,哈哈哈哈……
还有半年没玩过,还被追封的……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什么环境下,都有没被封号的。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在本地电脑上运行机器人最为安全。
然而,数据显示,本地电脑的封号率最高。
甚至有用户在半年未使用机器人的情况下,仍然被追封。
这表明,运行环境并非决定封号的唯一因素。
不管新旧,查克维护的版本都被照顾到了。
无论是使用最新版本还是旧版本的微信,用户都未能幸免于封号的命运。
但同样,哪个版本都有幸存者。
在使用不同协议的用户中,Android 和 Mac 协议的用户较少被封号。
这可能是由于使用这些协议的用户数量较少,或者这些协议本身更难被检测到。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是否可以尝试使用这些协议来降低封号风险?搞?
好了,分析就到这儿吧。
这次封号风暴再次提醒我们,微信的风控机制日益严格,机器人玩家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前几天之所以没发这个统计,是因为查克还没找到对策。
没有对策,知道情况又如何。
经过艰难的试探,现在 查克
重新上线了。
如果 ok,后面会再发那经典的 FAQ。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