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计算机网络中科大 - 第6章 链路层(详细解析)

计算机网络中科大 - 第6章 链路层(详细解析)

原创
作者头像
知孤云出岫
发布2025-04-12 23:09:20
发布2025-04-12 23:09:20
274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 第六章: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链路层)——优化整合笔记

🧠 本章目标

  •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和服务模型
  • 掌握差错检测与纠正方法(如CRC、奇偶校验)
  • 熟悉多路访问协议(ALOHA、CSMA/CD、CSMA/CA等)
  • 理解以太网、交换机、MAC地址、ARP协议
  •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MAC机制与帧格式(802.11)
  • 了解链路虚拟化(MPLS)与数据中心网络

🔹 一、链路层引论与服务模型

📌 服务类型
  • 成帧(Framing):数据报封装成帧,附加头部、尾部
  • MAC地址寻址(物理地址)
  • 差错检测与纠正(EDC、CRC、奇偶校验)
  •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局部)
  • 多点接入与媒介共享协调
📌 实现位置
  • 链路层在主机/路由器/交换机的适配器(NIC)中实现
  • 混合形式:硬件 + 软件 + 固件

🔹 二、差错检测与纠正技术

✅ 奇偶校验
  • 单比特奇偶校验:检测单个比特错误
  • 二维奇偶校验:可检测并纠正单比特错误
✅ 校验和(Internet Checksum)
  • 将报文段看作多个16位整数
  • 使用1的补码加和,取反作为校验和
✅ CRC(循环冗余检验)
  • 强大的差错检测方法
  • 数据比特D和生成多项式G
  • 接收端将(D+CRC)除以G:若余数为0则无错

🔹 三、多点访问协议(MAC)

✅ MAC协议分类

类别

说明

信道划分

TDMA、FDMA、CDMA

随机访问

ALOHA、CSMA、CSMA/CD、CSMA/CA

轮流访问

轮询(Polling)、令牌传递(Token Passing)

📌 ALOHA
  • 纯ALOHA效率:1/2e ≈ 18%
  • 时隙ALOHA效率:1/e ≈ 37%
📌 CSMA协议族
  • CSMA:发送前先监听信道
  • CSMA/CD(有线以太网):检测冲突后停止传输并退避
  • CSMA/CA(无线WLAN):避免冲突,使用RTS/CTS机制
📌 IEEE 802.11 CSMA/CA流程
  1. DIFS空闲时监听信道
  2. 若忙则回退,倒计时至0发送
  3. 接收方收到帧后返回ACK

🔹 四、以太网与局域网技术

✅ MAC地址与ARP协议
  • MAC地址:48位物理地址,全球唯一
  • ARP协议: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 使用广播查询 + 单播响应
✅ 以太网技术特点
  • 无连接、不可靠:不确认、不重传
  • 帧结构:前导码+目标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CRC
✅ CSMA/CD算法(以太网)
  1. 监听信道
  2. 空闲则发送
  3. 发送中检测冲突:发送Jam信号
  4. 进入指数退避后重试(最多重试16次)
✅ 网络硬件拓扑
  • 星型:主流(连接交换机)
  • 总线型:早期
  • Hub:物理层设备,广播转发
  • Switch(交换机):链路层设备,自学习MAC转发表

🔹 五、交换机与帧转发机制

📌 交换机功能
  • 接收帧、缓存、查表、选择性转发(基于目标MAC)
  • 各端口独立碰撞域,支持全双工通信
📌 自学习机制
  • 接收到帧时,记录源MAC与端口映射
  • 目标未知则广播(Flooding)
  • 表项设有TTL自动过期

🔹 六、无线局域网(WLAN)802.11

✅ 架构
  • 基站模式(AP连接Internet)
  • 自组织模式(ad hoc,无AP)
✅ 帧传输机制(CSMA/CA)
  • RTS-CTS预约机制:解决隐藏终端
  • 每帧需确认(ACK)
  • 重传采用回退机制(避免冲突)
✅ 帧格式
  • Address 1:接收者
  • Address 2:发送者
  • Address 3:网关/路由器MAC
  • Address 4:仅用于自组织网络

🔹 七、链路虚拟化:MPLS

  • 使用标签替代IP地址路由
  •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IP、ATM)
  • 标签交换路径(LSP)提高转发速度与灵活性

🔹 八、数据中心网络

  • 分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 关注冗余、负载均衡、容错性
  • 使用链路聚合、交换冗余路径等技术

🔹 九、案例:Web请求中的链路层操作

  • 用户点击页面 → DNS查询(ARP)→ HTTP请求 → TCP/IP封装
  • 数据帧通过多个链路跳数 → 以太网交换 → 无线接入 → 最终抵达服务器

✅ 总结表格:常见链路层协议对比

协议

类型

应用场景

优点

缺点

ALOHA

随机访问

卫星通信

简单

效率低

CSMA/CD

有线以太网

局域网

简单分布式

需检测冲突

CSMA/CA

WLAN

无线局域网

避免冲突

信道利用率较低

TDMA/FDMA

信道划分

电信网络

没有冲突

浪费带宽

Switch

链路层设备

局域网交换

自学习高效

复杂度较高

🎯 关于场景化案例:当你在浏览器中打开 www.example.com 时,链路层发生了什么?

🌐 背景设定

你用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家中的Wi-Fi,尝试访问网页 www.example.com


🔹 一、从应用层请求触发到底层封装启动

💡 步骤 1:DNS解析请求被发出
  • 浏览器发出DNS查询请求,准备将 www.example.com 解析成 IP 地址。
  • 应用层 → 传输层(UDP) → 网络层(封装目的IP地址) → 链路层。
🔁 链路层操作:
  • 检查本地ARP缓存中是否存在DNS服务器的MAC地址。
  • 没有,链路层广播ARP请求,查询对应MAC地址
  • 收到ARP响应后,链路层将DNS请求封装成以太网帧,准备发送。

🔹 二、封装与介质访问控制(MAC)

💡 步骤 2:链路层封装帧结构(以太网)
  • 源MAC地址:你的网卡地址(例如 A1-B2-C3-D4-E5-F6
  • 目的MAC地址:DNS服务器网关的MAC地址
  • 数据字段:IP封装的DNS请求
  • CRC校验:链路层尾部附加冗余码校验错误
🧠 延伸知识点:帧结构包含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前导码][目标MAC][源MAC][类型][数据][CRC]
💡 步骤 3:无线环境下的传输(802.11)
  • 采用 CSMA/CA 协议
    • 等待DIFS间隔,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 若忙,退避一段时间;
    • 倒计时至0,开始发送;
    • 使用 RTS/CTS 协议避免冲突;
    • 等待ACK确认后完成一次帧传输。

🔹 三、交换机接收与帧转发逻辑

💡 步骤 4:帧从你家路由器交换机传出
  • 家庭无线路由器的 交换机模块 接收帧;
  • 若目标MAC未知,广播该帧;
  • 接收到响应帧后,交换机将源MAC与端口绑定(自学习机制);
  • 转发后续相关帧至正确端口(不再广播)。

🔹 四、数据中心与远端服务器响应

💡 步骤 5:链路层穿越多个跳点
  • 帧穿越多层接入交换机、聚合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
  • 数据中心可能使用 MPLS链路虚拟化技术
    • 将IP数据报转化为MPLS标签帧
    • 路由基于标签而非IP查表,提升转发效率;
    • MPLS标签在入站/出站处剥离/添加。

🔹 五、服务器回应网页数据,链路层再次介入

💡 步骤 6: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
  • 同样需要从服务器 MAC → 客户MAC;
  • 若服务器中间多为以太网交换,全部依据目标 MAC 转发;
  • 局部链路错误由链路层检测并丢弃(如 CRC 校验失败);
  • 帧级确认机制保证可靠交付(如WLAN ACK机制)。

🔹 六、错误控制与多访问协议的作用

📌 差错控制应用
  • CRC差错检测保证数据帧未被破坏;
  • 有线环境使用 CSMA/CD 避免冲突(交换机减少冲突概率);
  • 无线环境使用 CSMA/CA + ACK 来确认每帧是否成功。
📌 多访问机制应用

网络环境

使用协议

控制策略

有线(以太网)

CSMA/CD

监听+冲突检测+退避重传

无线(WLAN)

CSMA/CA

避免冲突+预约机制

卫星通信

ALOHA

随机发送+低效率


✅ 结尾小结:链路层中的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关键模块

在该过程中的体现

MAC地址

每次发送帧时都需查明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ARP协议

IP地址 → MAC地址转换(局域网通信前提)

帧结构

数据封装为帧,添加地址与CRC

CSMA/CD & CA

有线/无线介质访问控制机制,保证帧不被冲突破坏

差错检测(CRC)

每个数据帧都附加CRC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是否损坏

交换机自学习机制

实现帧选择性转发,提升网络效率

MPLS虚拟化

数据中心路由中替代IP查找,提高吞吐量和灵活性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 第六章: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链路层)——优化整合笔记
    • 🧠 本章目标
    • 🔹 一、链路层引论与服务模型
      • 📌 服务类型
      • 📌 实现位置
    • 🔹 二、差错检测与纠正技术
      • ✅ 奇偶校验
      • ✅ 校验和(Internet Checksum)
      • ✅ CRC(循环冗余检验)
    • 🔹 三、多点访问协议(MAC)
      • ✅ MAC协议分类
      • 📌 ALOHA
      • 📌 CSMA协议族
      • 📌 IEEE 802.11 CSMA/CA流程
    • 🔹 四、以太网与局域网技术
      • ✅ MAC地址与ARP协议
      • ✅ 以太网技术特点
      • ✅ CSMA/CD算法(以太网)
      • ✅ 网络硬件拓扑
    • 🔹 五、交换机与帧转发机制
      • 📌 交换机功能
      • 📌 自学习机制
    • 🔹 六、无线局域网(WLAN)802.11
      • ✅ 架构
      • ✅ 帧传输机制(CSMA/CA)
      • ✅ 帧格式
    • 🔹 七、链路虚拟化:MPLS
    • 🔹 八、数据中心网络
    • 🔹 九、案例:Web请求中的链路层操作
    • ✅ 总结表格:常见链路层协议对比
  • 🎯 关于场景化案例:当你在浏览器中打开 www.example.com 时,链路层发生了什么?
    • 🌐 背景设定
    • 🔹 一、从应用层请求触发到底层封装启动
      • 💡 步骤 1:DNS解析请求被发出
      • 🔁 链路层操作:
    • 🔹 二、封装与介质访问控制(MAC)
      • 💡 步骤 2:链路层封装帧结构(以太网)
      • 🧠 延伸知识点:帧结构包含
      • 💡 步骤 3:无线环境下的传输(802.11)
    • 🔹 三、交换机接收与帧转发逻辑
      • 💡 步骤 4:帧从你家路由器交换机传出
    • 🔹 四、数据中心与远端服务器响应
      • 💡 步骤 5:链路层穿越多个跳点
    • 🔹 五、服务器回应网页数据,链路层再次介入
      • 💡 步骤 6: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
    • 🔹 六、错误控制与多访问协议的作用
      • 📌 差错控制应用
      • 📌 多访问机制应用
  • ✅ 结尾小结:链路层中的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