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好,欢迎来到FPGA技术江湖,江湖偌大,相见即是缘分。大侠可以关注FPGA技术江湖,在“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栏里获取其他感兴趣的资源,或者一起煮酒言欢。
今天给大侠带来的是一周掌握FPGA Verilog HDL 语法,今天开启第三天。
上一篇提到了变量可分为wire型、reg型、memory型,各种运算符,此篇我们继续来看赋值语句和块语句以及后续其他内容,结合实例理解理论语法,会让你理解运用的更加透彻。下面咱们废话就不多说了,一起来看看吧。
赋值语句和块语句
赋值语句
在Verilog HDL语言中,信号有两种赋值方式:
(1).非阻塞(Non_Blocking)赋值方式( 如 b <= a; )
1) 块结束后才完成赋值操作。
2) b的值并不是立刻就改变的。
3)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赋值方法。(特别在编写可综合模块时)
(2).阻塞(Blocking)赋值方式( 如 b = a; )
1) 赋值语句执行完后,块才结束。
2) b的值在赋值语句执行完后立刻就改变的。
3) 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非阻塞赋值方式和阻塞赋值方式的区别常给设计人员带来问题。问题主要是给"always"块内的reg型信号的赋值方式不易把握。
到目前为止,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的"always"模块内的reg型信号都是采用下面的这种赋值方式: b <= a;
这种方式的赋值并不是马上执行的,也就是说"always"块内的下一条语句执行后,b并不等于a,而是保持原来的值。"always"块结束后,才进行赋值。而另一种赋值方式阻塞赋值方式,如下所示: b = a;
这种赋值方式是马上执行的。也就是说执行下一条语句时,b已等于a。尽管这种方式看起来很直观,但是可能引起麻烦。下面举例1说明:
always @( posedge clk )
begin
b<=a;
c<=b;
end
上述的例1中的"always"块中用了非阻塞赋值方式,定义了两个reg型信号b和c,clk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b就等于a,c就等于b,这里应该用到了两个触发器。请注意:赋值是在"always"块结束后执行的,c应为原来b的值。这个"always"块实际描述的电路功能如下图所示: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b=a;
c=b;
end
上述的例2中的 "always"块用了阻塞赋值方式。clk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将发生如下的变化:b马上取a的值,c马上取b的值(即等于a),生成的电路图如下所示只用了一个触发器来寄存器a的值,又输出给b和c。这大概不是设计者的初衷,如果采用[例1]所示的非阻塞赋值方式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其中:
下面举例说明,[例4]:
fork
#50 r = 'h35;
#100 r = 'hE2;
#150 r = 'h00;
#200 r = 'hF7;
#250 -> end_wave; //触发事件end_wave.
join
在这个例子中用并行块来替代了前面例子中的顺序块来产生波形,用这两种方法生成的波形是一样的。
三. 块名
在VerilgHDL语言中,可以给每个块取一个名字,只需将名字加在关键词begin或fork后面即可。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这样可以在块内定义局部变量,即只在块内使用的变量。
2) 这样可以允许块被其它语句调用,如被disable语句。
3) 在Verilog语言里,所有的变量都是静态的,即所有的变量都只有一个唯一的存储地址,因此进入或跳出块并不影响存储在变量内的值。
基于以上原因,块名就提供了一个在任何仿真时刻确认变量值的方法。
四. 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在并行块和顺序块中都有一个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概念。对于顺序块,起始时间就是第一条语句开始被执行的时间,结束时间就是最后一条语句执行完的时间。而对于并行块来说,起始时间对于块内所有的语句是相同的,即程序流程控制进入该块的时间,其结束时间是按时间排序在最后的语句执行完的时间。
当一个块嵌入另一个块时,块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是很重要的。至于跟在块后面的语句只有在该块的结束时间到了才能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只有该块完全执行完后,后面的语句才可以执行。
在fork_join块内,各条语句不必按顺序给出,因此在并行块里,各条语句在前还是在后是无关紧要的。见下例 [例5]:
fork
#250 -> end_wave;
#200 r = 'hF7;
#150 r = 'h00;
#100 r = 'hE2;
#50 r = 'h35;
join
在这个例子中,各条语句并不是按被执行的先后顺序给出的,但同样可以生成前面例子中的波形。
条件语句
if_else语句
if语句是用来判定所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根据判定的结果(真或假)决定执行给出的两种操作之一。Verilog HDL语言提供了三种形式的 if 语句。
(1).if(表达式)语句 例如:
if ( a > b ) out1 <= int1;
(2).if(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例如:
if(a>b) out1<=int1;
else out1<=int2;
(3).
if(表达式1) 语句1;
else if(表达式2) 语句2;
else if(表达式3) 语句3;
........
else if(表达式m) 语句m;
else 语句n;
例如:
if(a>b) out1<=int1;
else if(a==b) out1<=int2;
else out1<=int3;
六点说明:
(1). 三种形式的if语句中在if后面都有“表达式”,一般为逻辑表达式或关系表达式。系统对表达式的值进行判断,若为0,x,z,按“假”处理,若为1,按“真”处理,执行指定的语句。
(2). 第二、第三种形式的if语句中,在每个else前面有一分号,整个语句结束处有一分号。例如:
这是由于分号是Verilog HDL语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分号是if语句中的内嵌套语句所要求的。如果无此分号,则出现语法错误。但应注意,不要误认为上面是两个语句(if语句和else语句)。它们都属于同一个if语句。else子句不能作为语句单独使用,它必须是if语句的一部分,与if配对使用。
(3). 在if和else后面可以包含一个内嵌的操作语句(如上例),也可以有多个操作语句,此时用begin和end这两个关键词将几个语句包含起来成为一个复合块语句。如:
if(a>b)
begin
out1<=int1;
out2<=int2;
end
else
begin
out1<=int2;
out2<=int1;
end
注意在end后不需要再加分号。因为begin_end内是一个完整的复合语句,不需再附加分号。
(4). 允许一定形式的表达式简写方式。如下面的例子:
if(expression) 等同与 if( expression == 1 )
if(!expression) 等同与 if( expression != 1 )
(5). if语句的嵌套 在if语句中又包含一个或多个if语句称为if语句的嵌套。一般形式如下:
if(expression1)
if(expression2) 语句1 (内嵌if)
else 语句2
else
if(expression3) 语句3 (内嵌if)
else 语句4
应当注意if与else的配对关系,else总是与它上面的最近的if配对。如果if与else的数目不一样,为了实现程序设计者的企图,可以用begin_end块语句来确定配对关系。例如:
if( )
begin
if( ) 语句1 (内嵌if)
end
else
语句2
这时begin_end块语句限定了内嵌if语句的范围,因此else与第一个if配对。注意begin_end块语句在if_else语句中的使用。因为有时begin_end块语句的不慎使用会改变逻辑行为。见下例:
if(index>0)
for(scani=0;scani<index;scani=scani+1)
if(memory[scani]>0)
begin
$display("...");
memory[scani]=0;
end
else /*WRONG*/
$display("error-indexiszero");
尽管程序设计者把else写在与第一个if(外层if)同一列上,希望与第一个if对应,但实际上else是与第二个if对应,因为它们相距最近。正确的写法应当是这样的:
if(index>0)
begin
for(scani=0;scani<index;scani=scani+1)
if(memory[scani]>0)
begin
$display("...");
memory[scani]=0;
end
end
else /*WRONG*/
$display("error-indexiszero");
(6) .if_else例子。
下面的例子是取自某程序中的一部分。这部分程序用if_else语句来检测变量index以决定三个寄存器modify_segn中哪一个的值应当与index相加作为memory的寻址地址。并且将相加值存入寄存器index以备下次检测使用。程序的前十行定义寄存器和参数。
//定义寄存器和参数。
reg [31:0] instruction, segment_area[255:0];
reg [7:0] index;
reg [5:0] modify_seg1, modify_seg2, modify_seg3;
parameter
segment1=0, inc_seg1=1,
segment2=20, inc_seg2=2,
segment3=64, inc_seg3=4,
data=128;
//检测寄存器index的值
if(index<segment2)
begin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 modify_seg1];
index = index + inc_seg1;
end
else if(index<segment3)
begin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 modify_seg2];
index = index + inc_seg2;
end
else if (index<data)
begin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 modify_seg3];
index = index + inc_seg3;
end
else
instruction = segment_area[index];
Day 3 就到这里,Day 4 继续开始case语句,大侠保重,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