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Free NAS,编辑虚拟机设置,依次添加 6 块容量为 5GB 的 SCSI 接口硬盘,图 3-21为已添加 6 块磁盘后的虚拟机设置情况。然后重新启动 Free NAS 系统。
为安全起见,我们不推荐使用root用户进行数据共享,因此需要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
群组:用于管理FreeNAS® 的UNIX型组系统。
用户:用于管理FreeNAS®的UNIX型账户系统。
“群组”页面列出了所有用户组,包括操作系统内置的组和用户组。该表显示群组名、群组ID(GID)、内置群组以及是否允许sudo。
单击用户创建的群组后面的选项图标将显示“Members”、“编辑”和“删除”选项。单击“Members”以查看和修改群组成员身份。内置组是FreeNAS®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因此它们没有编辑或删除按钮。
首先添加用户组,点击左侧菜单栏【账户】–>【群组】,然后点击右上角【添加】,在打开的添加群组页面中,名称输入“user”,保存。
接着添加用户。点击左侧菜单栏【账户】–>【用户】,然后点击右上角【添加】,在打开的添加用户页面中,填写“用户名”、“密码”,“主用户组”选择刚才添加的“user”,其余按默认的就行,保存。
点击左侧菜单栏【存储】–>【存储池】,然后点击右上角【添加】,选择“创建新存储池”,点击【创建存储池】,进入“存储池管理器”页面。第一步先填写名称,第二步选择需要加入存储池的硬盘,第三步点击【→】按钮添加。
第四步选择raid方式。有“条带”、“镜像”、“raid z”、“raid z2”、“raid z3”等选项,不过如果你的硬盘数量不够,可能有的方式不会显示出来。“条带”相当于raid0,“镜像”相当于raid1,“raid z”相当于raid5,“raid z2”相当于raid6,“raid z3”则有三个检验盘。第五步点击【创建】按钮创建存储池。
如果想创建raid 10方式,进入创建存储池页面后,先点击一下下面的【添加数据】按钮,右边就会出现两个“数据VDev”区,然后选择两个硬盘添加到上面那个“数据VDev”,再选择两个硬盘添加到下面的“数据VDev”,这样就是两块硬盘先组成镜像,然后两个镜像再组成条带,如下图:
我这里选择建立一个raid z1存储池,点击【创建】后会弹出一个确认擦除硬盘数据的对话框,确定后创建存储池如下图:
点击存储池右侧的三个点按钮,然后点击【添加数据集】,在打开的页面中输入数据集名称,共享类型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我这里选Windows,再点【保存】就行了。
之后,点击新建立的数据集右侧的三个点按钮,再点击【编辑权限】,在“所有者”选项里,“用户”和“群组”选择刚才添加的用户和群组,保存。
freenas系统在运行中会将一些数据保存在系统数据集中,如果你不想freenas系统频繁访问你的机械硬盘,而你又有SSD硬盘的话,可以将系统数据集设置到SSD中。首先按照上面的方法添加一个SSD存储池,然后点击左侧菜单栏【系统】–>【系统数据集】,选择你的SSD存储池,保存。
点击左侧菜单栏【服务】,在打开的页面中找到“SMB”,点击“运行中”和“自动启动”选项。
然后点击左侧菜单栏【共享】–>【Windows共享(SMB)】,在打开的页面右上角点击【添加】,打开添加SMB共享的页面,“路径”选择刚才建立的数据集,名称自己填写一个,然后保存。
现在我们在windows里右键单击“此电脑”,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ip\共享名”,再点击【完成】
本文详细讲解了基于FreeNAS系统搭建NAS文件共享网络的完整流程,涵盖硬盘挂载、用户权限配置、RAID存储池创建、数据集管理及SMB共享设置,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的跨平台文件共享服务。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