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 多路复用技术是一种允许单个线程管理多个网络连接的技术,它使得服务器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而不需要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独立的线程或进程。想象一下,如果客户端有成千上万个,那么非 IO 多路复用就会有成千上万个线程,这会导致 IO 过度争抢和多线程切换的问题,因为 CPU 资源有限,而要执行的线程却有成千上万个。
特点:select 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多路复用 I/O 模型,几乎在所有平台上都有支持。它通过一个调用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等待其中任何一个变为可读或可写状态。
局限性:
select 都需要将文件描述符列表复制到内核,检查完后又需要复制回用户空间,这对于大量文件描述符来说效率很低。特点:poll 在功能上与 select 非常相似,但没有文件描述符数量的限制。poll 使用一个 pollfd 结构体数组来表示要监听的文件描述符集合。
局限性:虽然解决了 select 的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问题,但在性能上仍然存在类似 select 的问题,即每次调用都需要复制文件描述符列表到内核,并且返回时也需要复制回用户空间。
特点:epoll 是 Linux 特有的高效 IO 多路复用技术,它克服了 select 和 poll 的所有缺点。epoll 使用三个系统调用来管理文件描述符:
epoll_create:创建一个 epoll 实例。epoll_ctl:添加/删除需要监听的文件描述符。epoll_wait:等待事件的发生。优势:
特点:kqueue 是 FreeBSD 操作系统引入的一种 IO 多路复用技术,后来也被 Mac OS X 和其他基于 BSD 的操作系统采用。kqueue 可以同时处理多种类型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文件描述符事件、信号事件等。
优势:
epoll 类似,只有活跃的文件描述符才会被处理,从而提高了效率。技术名称 | 支持平台 | 连接数限制 | IO 效率 | 数据拷贝方式 |
|---|---|---|---|---|
select | 跨平台 | 默认 1024 | O(N) | 每次调用都拷贝 |
poll | 跨平台 | 无 | O(N) | 每次调用都拷贝 |
epoll | Linux 特有 | 无 | O(1) | 仅在 epoll_ctl 时拷贝 |
kqueue | MacOS、FreeBSD 等 | 无 | O(1) | 具体实现方式可能因系统而异,但通常也是高效的 |
IO 多路复用技术是现代网络编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允许单个线程高效地管理多个网络连接。不同的实现技术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 IO 多路复用技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平台。select 和 poll 适用于连接数较少的场景,而 epoll 和 kqueue 则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表现出色。开发者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 IO 多路复用技术,以实现高效的网络编程。